你的問題,我來解答!本欄目特別邀請心理老師和專家來解答同學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歡迎大家來信咨詢!
特邀嘉賓:鮑琰,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碩士,現任職于北京工業大學附屬中學垂楊柳校區,從事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易軍同學:日復一日地上課、寫作業,我覺得很枯燥無趣,不想學習,但又害怕自己考不上大學,將來前途黯淡。逼自己做不喜歡的事情實在太難受了,我該怎么辦?
鮑琰老師:看上去,你是在為避免升學失敗而強迫自己學習。那么,你有喜歡做的事情嗎?你為什么喜歡做這件事呢?
也許是因為這件事給你帶來了成就感和滿足感,也許是因為你在乎的人想讓你做這件事,也許是因為這件事能夠給你帶來你想要的獎勵,等等。我們遷移一下,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學習變成你喜歡做的事情呢?
你可以記錄你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正向情感體驗,比如獲得贊揚時的驕傲自信,解出一道題時豁然開朗的欣喜,進步時的自我肯定,這些都是你學習過程中的“高光時刻”。學習這件事苦樂參半,試著把目光聚焦到給你正向情感的時刻,你就會覺得學習不那么枯燥了。
你還可以和同伴一起面對挑戰。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如果你覺得一個人學習枯燥,那就試著和好朋友成立學習小組吧——一起吐槽,一起進步,相互提問,相互幫助,學習也可以是一件溫暖愉悅的事情。
軒宇同學:我最近在玩手機游戲,我規定自己每天玩一個半小時,但是經常玩著玩著就忘記了時間,忍不住繼續玩下去,成績也受到了影響。我覺得很自責,可玩游戲時總是控制不住自己。有什么好方法既能讓我玩游戲,又能讓我及時停止嗎?
鮑琰老師:你需要問問自己“為什么游戲會讓自己停不下來”,是因為接下來沒有重要的事情做?是因為游戲中的隊友發出繼續玩的邀請?是因為想獲得更好的裝備?要想控制自己玩游戲的時間,下面這三個方法可以供你試試。
第一,規定游戲時間段,而不是時間點。有時游戲結束時間到了,但這一局還沒有打完,于是就繼續玩下去,想著反正已經過了時間點,不如玩個痛快。這就是心理學中典型的“破窗效應”。因此我們在規定游戲時間時,可以規定一個時間段,比如規定自己玩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并在時間段的兩頭給自己一個心理準備,這樣在結束時間段會更容易結束。
第二,安排游戲后的計劃,轉移注意力。玩完游戲之后,你打算做些什么?如和家人朋友聊聊天、吃點好吃的東西,這些計劃可以讓你在游戲結束后把注意力轉移到游戲之外。
第三,想想停止玩游戲后的成就感。游戲是通過不斷給玩家正向獎勵,讓玩家產生成就感,從而使大腦不斷分泌多巴胺這種讓人感到幸福的物質,讓玩家繼續玩下去。如果你能在游戲時間段結束后停止玩游戲,擺脫多巴胺對自己行為的控制,這就是一件充滿成就感的事。你可以告訴自己,是你在玩游戲,而不是游戲在通過多巴胺來控制你。
詩藍同學:我很羨慕班上有些同學有很多好朋友,他們和朋友在一起時總有話題聊。而我和同學們在一起時就像個“小透明”,沒什么存在感。我覺得自己很差勁,為什么我不能像他們那樣,成為人群中的焦點呢?
鮑琰老師:在人群中,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焦點,也并不是每個人在成為焦點時,都會感到自在和舒服。心理學家把人的性格分為外向性格和內向性格。外向性格的人通過人際關系來獲取生命能量,他們在疲憊或遇到困擾的時候,愿意從與同伴的相處中獲取力量。內向性格的人正好相反,他們通過自身來獲取生命能量,他們更喜歡自己待著,獨處能讓他們恢復到最佳的狀態。外向性格和內向性格并沒有好壞之分,而是各有優勢。你是怎樣恢復你的生命能量的呢?如果你是偏內向的人,就不需要強迫自己成為人群的焦點,內向的人更容易成為好的傾聽者和陪伴者。如果你是偏外向的人,那就試著大膽地向同學請教“如何成為人群中的焦點”吧,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聊天話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