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爾西旦·吾斯曼
(伊犁州環境監測站,新疆 伊犁 835000)
植物作為自然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地球生態系統中一直承擔著重要角色,運用現代植物環境修復治理技術對植物環境資源進行修復治理,不但可以有效降低我國環境資源保護相關工作的治理成本,還可以有效防止水土資源流失。
植物生態修復是將植物所特有的一種生理生化反應過程加以利用,有效消除空氣中、水體中以及其他土壤中的有毒和有害物質。通過對這些植物及其生長根系的微生物進行合理吸收利用,可以讓植物環境之中的很多有機物和污染物得到有效降解。在當今許多生態工程中,植物的生態修復治理技術屬于一種對生態環境污染問題進行綜合治理的有效技術手段。植物的光合吸收轉化作用、揮發轉化作用、穩定生態作用以及其對根系的生物降解轉化作用等,可以直接凈化土壤中、水體中以及大氣中的污染物。
植物提取修復技術主要是通過人工種植特定的水生植物,運用這些植物的上部根系對土壤環境中的各種污染物進行二次吸收,然后將這些污染物再次轉移至這些植物的上部,再把這些植物進行二次割除,是對植物土壤環境功能進行二次凈化和再修復的一種技術。運用該種繁殖技術,首先需要使植物個體具有強大的生長發育能力、抗病害和蟲害防御能力以及抵抗金屬物質富集性的能力[1]。
植物揮發修復技術是通過植物的根系,對土壤或者水中很難處理的有機混合物進行吸收,然后通過蒸發,將有機化合物蒸發到空氣中,從而達到凈化土壤的目的。植物還能夠將污染物吸收到體內,經過一系列的反應成為其組成部分,達到凈化環境的效果。
植物固定修復技術是指通過植物根系中的物質,對土壤中的污染物質進行轉化,使其成為無污染物質的一種修復技術。這種技術能夠避免土壤中的污染物質對土壤進行侵蝕,還能夠對土壤中的重金屬等污染物起到固定作用,避免污染物發生淋移。但運用該種技術只能對土壤中的重金屬進行固定,并不能去除,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的問題。
植物轉化修復技術是指通過植物對環境中的污染物進行吸收,運用植物新陳代謝的作用對有機物進行分解,從而達到凈化環境的目的。或是通過植物分泌一些物質,對周圍環境中的污染物質進行分解,該種植物轉化修復技術主要適用于分解疏水性適中的污染物。
植物輔助修復技術是指通過植物的吸收作用,促使環境中的一些污染物質轉化,并從土壤或者植物中揮發出來,達到治理環境的目的。例如,環境中的砷、硒以及汞等物質可以利用甲基進行揮發去除,從而修復環境。
植物還可以將存在于土壤之中的汞和金屬銅等污染物成分予以吸收,因此植物可以廣泛用于對Cr、Zn以及Cu土壤污染的綜合治理。植物的綜合萃取是將富集土壤重金屬的天然植物原料加以合理化利用,這就要求我們用到的植物原料有很大的生物量、很快的植物生長發育速度以及較強的植物抗自然病害防御能力,同時植物應該能夠有較強的綜合防治能力,以直接實現對很多土壤重金屬的有效富集,這樣就能夠直接讓這些土壤之中的很多重金屬污染能夠得到有效的綜合治理[2]。
某些植物體內細菌會迅速分泌并釋放出某種降解酶,對某些殺蟲劑以及諸如三氯乙烯等這些有機化學污染物進行有機降解。因此,植物熱能降解處理技術可以在工業石油化工廢物污染綜合治理、燃料泄漏化工污染綜合治理、有機肥料農藥污染治理以及化學炸藥化工廢物污染治理之中推廣與應用。
一些植物能夠對水中的氮、磷等物質進行去除。例如,水葫蘆等植物能夠對水環境中的重金屬污染進行治理。具體來說,由于不同的植物對于環境的適應能力存在差異,因此我們應該根據污染區域的實際情況,包括主要污染物、區域自然環境條件,選擇栽種適合的植物,從而實現環境的修復。例如,在我國重慶市沙坪壩區的新開寺村,大量農民的生活污水以及多家小型企業排出的廢水流入橋溝小溪中,造成水源被嚴重污染,通過在排污出口匯入小溪溝處,采取人工濕地技術進行處理,將這些污水截流到生態過濾溝中過濾后,流入厭氧池中進行氧化處理,再使其流入生態濕地中。通過運用濕地中的梭魚草、散草以及水晶竹等植物對污水進行凈化,能夠提升水源的水質。
貴州省的一些偏遠地區,存在空氣污染問題。我們應用野生植物環境修復治理技術智力此類空氣污染問題。在室內空氣系統遭到嚴重污染時,我們可以通過室內種植特定的常綠植物,對室內空氣系統中的各種污染物予以吸附和清除,從而達到凈化室內空氣的主要目的。
一旦土壤系統遭到大氣污染,治理難度很大,在對其進行環境治理時,往往需要較高的技術成本,通過充分運用水生植物土壤修復治理技術,可以有效降低污染治理技術成本。運用此種治理方式智力土壤環境污染,可以防止土壤污染物快速擴散,實現了企業生態環境效益和社會經濟效益上的雙贏[3]。
綜上所述,我國很多地區的水源、土壤以及空氣都受到了嚴重污染,為了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采取適當的措施對這些污染進行治理,植物修復技術作為一種低成本、高環保的污染治理方法,將其運用到環境保護中,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