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華,金桂秀,李相奎,劉 偉,劉麗娟
(1 臨沂市農業科學院,山東 臨沂 276012;2 臨沂市金秋大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山東 臨沂 276000)
大糧306 是臨沂市金秋大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2012 年在圣稻974 中提取早熟變異株, 經系統選育而成。 圣稻974 由山東省水稻研究所選育,親本組合為圣稻14/圣06134。 圣稻974 于2015 年通過國審,審定名稱為圣稻22。
圣稻974 選育過程:2006 年正季以圣稻14 為母本、圣06134 為父本雜交;2006 年冬南繁, 編號為NF006059;2007 年正季種植F2,編號為F20725;選擇單株98 個,經條紋葉枯病分子標記輔助選擇,28 個單株南繁加代擴繁(N30753-N30780),該品系南繁編號N30760;2008 年正季種植株系號S080974;2008 年南繁編號生2。 2009 年命名為圣稻974 參加山東省水稻中晚熟組區域試驗,2010 年續試,2011 年參加山東省水稻生產試驗。2012 年參加國家黃淮粳稻區域試驗[1]。
圣稻974 品種在山東臨沂種植表現生育期偏長。2012年夏, 從圣稻974 展示田中提取早熟單株20 個, 編號DL301~DL320;2013 年單株株系比較,DL306 株系表現比對照圣稻974 早熟4 d, 豐產性好;2014 年進行小區品比試驗。 2016 年命名為大糧306, 參加山東省區域試驗。2016~2017 年參加山東省水稻品種中晚熟組區域試驗,2018 年參加山東省水稻品種中晚熟組生產試驗,2019 年通過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魯審稻20190002。 2018~2019 年參加國家黃淮粳稻組區域試驗,2019 年同時參加黃淮粳稻組生產試驗,目前已完成國家水稻品種試驗程序,正在申請國家品種審定。
大糧306 屬于中晚熟粳稻品種,全生育期159 d,生育期與對照臨稻10 號相當。株高95.8 cm,分蘗力中等,主莖16~17 片葉,株型緊湊,莖稈粗硬抗倒,劍葉直立上挺,葉色淡綠。穗長15.9 cm,直立穗,平均總粒數142.8 粒/穗,結實率88.0%。 谷粒橢圓形,穎殼稈黃色,部分籽粒短芒,千粒重25.3 g。 該品種生育后期灌漿速度快,籽粒轉色快,落黃好,葉片后期耐冷性強,活稈成熟,不早衰。
2016~2017 年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測試,稻谷出糙率84.6%、整精米率72.3%、長寬比1.7、 堊白粒率8.0%、 堊白度0.9%、 膠稠度77.0 mm、直鏈淀粉含量16.1%。 米質符合二等食用粳稻品種品質規定要求。
2018~2019 年經農業農村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試,米質主要指標2 a 綜合表現:糙米率84.4%、整精米率70.9%、堊白度2.5%、透明度1 級、直鏈淀粉含量14.9%、膠稠度71 mm、堿消值7.0 級,依據《食用稻品種品質》(NY/T 593—2013)達部標優質二級[2]。
2017 年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抗病性接種鑒定,抗稻瘟病。 2018~2019 年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抗病性接種鑒定,稻瘟病綜合指數2 a 分別為2.5 級和3.1 級,穗瘟損失率最高級3 級,中抗稻瘟病。 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條紋葉枯病抗性鑒定,條紋葉枯病5 級[2]。
2016~2017 年山東省水稻品種中晚熟組區域試驗,2 a平均產量677.7 kg/667 m2, 比對照臨稻10 號增產6.8%;2018 年生產試驗平均產量639.3 kg/667 m2, 比對照臨稻10 號增產10.6%。
2018 年參加國家黃淮粳稻組區域試驗, 平均產量624.54 kg/667 m2,比徐稻3 號(CK)增產4.55%,增產點比例100.0%;2019 年續試平均產量689.08 kg/667 m2, 比徐稻3 號(CK)增產6.21%,增產點比例100.0%。 2 a 區試平均產量656.81 kg/667 m2,比徐稻3 號(CK)增產5.41%,增產點比例100.0%。 2019 年生產試驗平均產量704.35 kg/667 m2, 比徐稻3 號 (CK) 增產6.23%, 增產點比例100.0%。2019 年國家水稻品種試驗年會審議意見:已完成試驗程序[2]。
通過近幾年連續觀察,大糧306 品種的分蘗具有明顯的頂端優勢,主莖生長快、生長量大,而分蘗雖然按照葉蘗同伸規律依次發生,但受主莖頂端生長優勢抑制,生長量小,成穗時與主莖穗大小差異顯著,導致穗層不齊,大小穗明顯,影響水稻產量。因此要求其分蘗盡量在秧田發生,移栽后盡量控制分蘗。 栽培上要適期播種,旱育稀播培育帶蘗壯秧。
秧田選擇要求排灌方便,有機質含量高,土壤疏松肥沃[3]。5 月上旬播種,大田用種一般為40~50 kg/hm2,播種前曬種1~2 d, 再使用25%使百克2 g 兌水10 kg 浸種3~4 d,可有效防治種子帶菌、土壤傳播的真菌病害及水稻惡苗病、干尖線蟲病等。 浸種后撈出控水至種子不粘連狀態即可播種。播種灌水后,待田面無水時,用農思它(惡草酮)進行土壤噴霧封閉處理,隨后覆膜可保證出苗快、整齊;苗后除草一般在稗草2~3 葉期用氰氟草酯進行莖葉噴霧[3]。 為了降低品種的頂端優勢影響,促進分蘗,降低與主莖生長差異, 可在水稻秧苗2 葉1 心時噴施25%多效唑懸浮劑,用藥70 g/667 m2,兌水60 kg/667 m2,爭取插秧時帶蘗2~3個/株。
該品種分蘗力中等,葉片上舉,株型緊湊,插秧適宜密度為行距20 cm、株距13~15 cm,穴數30 萬穴/hm2左右,3~4 株/穴[4](帶蘗2~3 個/株)。
灌水泡田后水耙之前撒施45%復合肥750.0 kg/hm2作基肥;返青后及時追施尿素75.0 kg/hm2促營養體生長;8 月下旬抽穗后追施尿素37.5 kg/hm2作穗肥;7 月底 (水稻由營養生長轉為生殖生長時) 追施氯化鉀90.0~112.5 kg/hm2。 水漿管理上做到深水保苗,淺水促分蘗生長,夠苗曬田[5]。
蟲害主要為稻縱卷葉螟, 稻縱卷葉螟為遷飛性害蟲,遷入蛾高峰期在7 月中旬和8 月下旬,主要危害期在8 月上旬、9 月上旬,宜在7 月30 日前后1~2 d、8 月30 日前后1~2 d 用1%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1 200 ml/hm2噴霧防治。 病害主要為稻曲病,應在水稻破口前3 d(8 月25 日左右)噴施75%拿敵穩150~225 g/hm2和35%稻曲清750 g/hm2防治,齊穗期再防治1 次。
該品種適宜在魯南、魯西南及沿黃稻區種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