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泉鋼 許進前(通迅作者)
(1 醫美萊整形美容醫院 遼寧 沈陽 110020)
(2 天津博萊美醫療美容醫院 天津 300000)
皮膚黏膜創面在臨床較為常見,一般在清創消毒后使用凡士林紗布覆蓋創面。但對于糖尿病微神經病變所致的皮膚黏膜創傷、或者創面較大的淺表性外傷,皮膚屏障功能受損,自我修復及愈合能力較差,稍有不慎可造成細菌微生物大量繁殖,引發二次感染,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1]。聚乙二醇液體敷料是一種新型液體敷料,敷貼在創面表面,形成保護膜,能夠起到濕潤、抗炎、促進肉芽組織增生等作用,從而加快創面愈合,達到良好治療效果[2]。本研究進一步分析聚乙二醇液體敷料對黏膜創面愈合的促進作用,現具體匯報如下。
將2019 年6—12 月在我院外科治療的80 例皮膚黏膜創面換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0 例,男23 例,女17 例,年齡34 ~72 歲,平均年齡(54.7±10.2)歲,受傷時間7 ~15d,平均(11.2±2.1)d;對照組40 例,男23 例,女17 例,年齡31 ~74 歲,平均年齡(54.9±10.6)歲,受傷時間7 ~18d,平均(11.7±2.4)d;所有患者均為皮膚及黏膜損傷,屬于淺表性外傷,創面直徑不超過15cm,平均(8.4±2.5)cm;排除感染性創面、聚乙二醇過敏等;對比兩組的年齡、性別、受傷時間、創面大小等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使用碘伏對創面清潔、消毒。對照組使用凡士林紗布覆蓋創面,包扎固定,每2d 換藥1 次,若創面有較多滲液則縮短換藥時間。觀察組使用聚乙二醇液體敷料(規格:10ml/瓶),均勻噴灑在創面上,1 ~2 次/d,若創面炎性滲出較多應增加換藥次數[3]。兩組均治療7d 后評價療效。
痊愈:皮膚創面形成瘢痕組織,或被上皮組織覆蓋,創面愈合超過80%;有效:創面有大量肉芽組織覆蓋,基本形成瘢痕組織,創面愈合在40%~80%;無效:創面無肉芽組織覆蓋,未有瘢痕組織覆蓋,或有明顯炎性滲出,創面愈合不足40%[4]。治療總有效率=(痊愈+有效)/總例數×100%。
記錄創面愈合時間、換藥次數、換藥費用;統計感染及疼痛發生率;感染為創面出現明顯的紅、腫、熱、痛,炎性滲出液較多,感染率=創面感染例數/總例數×100%;疼痛使用VAS疼痛評分評估,若VAS 評分≥4 分,則認為發生疼痛,疼痛率=創面疼痛例數/總例數×100%。
數據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各項治療指標比較,觀察組創面愈合時間、換藥次數、換藥費用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各項治療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各項治療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 創面愈合時間(d) 換藥次數(次) 換藥費用(元)觀察組 40 6.72±2.14 5.13±0.86 145.3±26.4對照組 40 10.91±2.52 10.45±1.67 372.5±62.8 t 4.414 4.563 7.276 P<0.05 <0.05 <0.05
2.3 兩組疼痛率及感染率比較,觀察組感染、疼痛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疼痛率及感染率比較[n(%)]
皮膚黏膜創傷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皮膚黏膜具有較強的自行修復愈合能力,一般較小的創傷只需使用創可貼即可痊愈。但對于創面較大、合并明顯污染者,需要來院全面清創并換藥,以抑制創面感染,加快創面愈合。以往凡士林紗布敷料覆蓋創面是最常用治療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抗炎、濕潤創面,但缺點也十分明顯,其透氣性差,傷口滲液不易排出,需要頻繁換藥,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且創面愈合時間長,整體療效并不令人滿意。
近年來,隨著液體敷料的新興,在臨床的應用逐步推廣。聚乙二醇液體敷料的主要成分為環氧乙烷水解產物的聚合物,具有保濕潤滑、透氣性好、抗炎抗滲出、促進創面愈合作用,無毒、無刺激,換藥過程簡單,患者的主觀感受良好,且不影響患者的肢體活動。臨床研究證實,聚乙二醇液體敷料對皮膚黏膜的淺表性創傷的治療效果顯著,能加快創面愈合速度,安全無害[5]。此外,根據既有文獻[6]及主流數據庫——如美國FDA 的非活性成分數據庫(Inactive Ingredient Database,IID)[7]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 年版)[8]所示,聚乙二醇是一種已批準上市藥品中的常見非活性成分,其本身不發揮藥理學作用,通常可作為口服、局部或靜脈注射的藥用輔料。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P<0.05);觀察組創面愈合時間、換藥次數、換藥費用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感染、疼痛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證實了聚乙二醇液體敷料在黏膜創面治療中的優越性。聚乙二醇液體敷料換藥方便,可指導患者自行在家換藥,大大降低了換藥次數和換藥費用,同時在創面形成保護膜,阻止細菌微生物入侵,促進了創面的愈合,提高整體創面愈合效果[9]。而凡士林紗布敷料覆蓋創面在換藥時紗布容易粘在傷口黏膜表面,需要撕扯紗布,導致了二次皮膚黏膜損傷的幾率顯著升高,不僅增加了換藥次數,提高了換藥費用,同時不利于保持創面清潔狀態,增加了感染率及疼痛率,也延遲了傷口愈合速度。
綜上所述,聚乙二醇液體敷料對黏膜創面愈合的促進作用確切,減少換藥次數及換藥費用,降低了疼痛及感染率,且其本身作為非活性成分,不發揮藥理學作用,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