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濤
(荊門市京山康澤眼科醫院眼科 湖北 荊門 448000)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是一種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同時也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首要因素[1-2]。以往,針對該類患者,切割玻璃體療法是臨床的首選治療方案,該手術對病變玻璃體具有良好的清除效果,為了進一步提高手術效果,現提出了康柏西普輔助治療的方案,為了明確該藥物聯合手術方式對嚴重PDR 患者視力改善情況,本研究在行玻璃體切割術時向玻璃體腔內注射康柏西普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7 年11 月—2019 年12 月我院62 例嚴重PDR 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各31 例。參照組男女比例為:17:14,年齡42 ~67(平均:54.50±13.08)歲;實驗組男女比例為:18:13,年齡43 ~68(平均:55.50±13.06)歲。將上述資料比對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參照組:常規玻璃體切割術,常規消毒、鋪巾,于睫狀體平坦處行一切口,將針頭灌注,植入導光纖維、玻切頭,隨后采用玻切頭將含有積血的玻璃體切除;并將新生纖維膜依次剝離,同時切除增生膜;緩慢剝離,動作輕柔。
實驗組:玻璃體腔注射康柏西普聯合玻璃體切割術,麻醉結膜囊表面,患者調整為平臥,常規消毒鋪巾,生理鹽水沖洗結膜囊,于患者玻璃體腔刺入30G 針頭,并將0.1ml 康柏西普緩慢注入,隨后退針,壓迫針眼;4d 后對患者進行玻璃體切割術[3]。玻璃體切割術治療方法依照參照組。
①臨床治療效果評估:測量治療前后2 組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厚度(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儀)和最佳矯正視力(BCVA)(國際標準視力表)變化。患者生活質量評價:指標包括:日常生活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數據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最佳矯正視力及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厚度組間對比結果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實驗組較參照組視力顯著改善,BCVA(4.35±0.61)>(3.67±0.16)、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厚度(271.69±22.38)<(289.96±29.12)uM,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臨床治療效果(±s)
組別 例數 最佳矯正視力 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厚度(u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31 2.65±0.72 4.35±0.61 353.26±37.69 271.69±22.38參照組 31 2.73±0.67 3.67±0.16 358.12±32.57 289.96±29.12 t 0.45 6.00 0.54 2.76 P 0.65 0.00 0.58 0.00
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日常生活功能62.01±8.94 分,心理功能66.98±8.92 分,社會功能67.98±7.23 分)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2。
表2 生活質量比較(±s,分)

表2 生活質量比較(±s,分)
組別 n 日常生活功能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實驗組 31 62.01±8.94 66.98±8.92 67.98±7.23參照組 31 47.73±7.85 57.78±9.12 54.47±4.92 t 6.68 4.01 8.60 P 0.00 0.00 0.00
臨床指出,D R 患者發病,主要特征為視網膜新生血管形成,當糖尿病患者并發視網膜病變且進入增生階段時,患者的纖維組織將出現增生,進而形成纖維膜引發視網膜粘連,不但給患者視功能帶來嚴重影響,甚至還會造成患者喪失視力。
目前,針對病情嚴重的PDR 患者,傳統的玻璃體切割術是臨床的主要治療方式,但是實際治療過程中術野較差,且耗時較長,極易引發患者術后并發癥[4-5]。研究發現,給予患者康柏西普輔助玻璃體切割術治療,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單一手術治療,且治療期間,患者不良反應較少,治療安全性有所保障。康柏西普作用于患者機體,可以有效阻斷血管內皮細胞的增生和分裂,對新生血管形成具有明顯抑制作用。
綜上所述,嚴重PDR 常規切割玻璃體治療手術中,向腔內注射康柏西普輔助治療效果顯著,臨床效果顯著,同時還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可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