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川,安世輝,張志勇
(河北華電石家莊裕華熱電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莊 051430)
2016年,江西某發電廠發生了“11·24”冷卻塔施工平臺坍塌的特別重大事故,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對火電行業從事安全生產工作的人員,也產生了強烈的心靈震撼。如何舉一反三地吸取教訓,嚴防此類重特大事故發生,成為電力安全工作者共同思考的課題。
抓好風險分級管控是通過相對有限的物力財力,實現安全核心問題可控、在控的一種有效途徑。只有使“風險分級管控”實現“落地”,才能提高安全生產工作的針對性、預見性、有效性,真正發揮其“服務安全主業”的作用。
開展“風險分級管控”,首先要明白其三要素。即“風險分級管控”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
(1) “是什么”,就是明白風險的含義。風險是可能性和嚴重性的乘積。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發生的概率。嚴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發生后,將造成的人員傷害和經濟損失的嚴重程度。危險源是生產過程中對人造成傷亡、影響人的身體健康甚至導致疾病的因素,可按照“人機環管”分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類。了解“是什么”的主要載體是培訓,除了相關的定義術語外,還包括風險辨識和評估的方法。
(2) “干什么”,就是各層級人員明白自己的責任義務。不論是公司級的安委會成員,還是各部門的專兼職安全管理者,又或是基層一線安全規章制度的執行者,都要知道哪些風險是屬于要控制的核心與重點(重點論中所指的主要矛盾),哪些是屬于自己要關注的危險點(兩點論中的次要矛盾)。按照自己所處的層次,對屬于自己控制的風險防范措施確保做到位,同時對相關的次要風險給予必要的關注。概而言之,就是對自己所處層級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要清晰。
(3) “怎么干”,就是要有成熟合理的工作方法。熟練掌握和運用綜合作業風險評估的方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地畫出風險區域,按照紅橙黃藍四種等級確定不同的風險點。根據不同的風險編制工作計劃及防控措施并審批、下發和執行,并制定相應的考核與激勵制度,定期完善和提高。風險管理的關鍵是落實,“怎么干”就是保障措施落地的方法和督促提升手段。
某火力發電廠在“風險分級管控”方面做了嘗試和探索,主要步驟內容如下。
該發電廠有著較完善的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和安全生產責任制。自2017年開始,該電廠編制并下發了《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管理規定》,從公司層面做好了“頂層設計”,明確了各級責任,確保每一項風險都有人管理、有人監控、有人負責;確定了全員參與無死角、風險控制可接受、動態管理有改進的工作原則。將該項工作與公司原有的反違章、可靠性管理、應急管理、安全性評價等工作有機融合,克服“拿來主義”思想,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補充優化、提煉改良。
安全工作經常更新管理理念和方法。為了保障工作的規范性,必須及時對相關知識進行培訓和學習。加強風險教育和技能培訓,確保各級管理人員和每名職工都掌握本單位、本區域、本崗位安全風險的基本情況及防范、應急措施。員工必須理解必要的風險概念,熟悉風險辨識程序,掌握安全檢查表(SCL)、工作危害分析(JHA)、預先危險分析(PHA)、事件樹分析(ETA)、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等風險辨識方法,從中選出最適合的方法開展工作。例如設備維護部從事檢修工作,對于設備設施危險源辨識方面,建議采用SCL和綜合作業風險評估法;運行部從事電力生產的操作很多,對于操作作業可采用JHA。
依據GB/T 6441—198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綜合考慮火力發電廠的生產實際,將火電廠設備維護存在的安全風險分為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高處墜落、坍塌、鍋爐爆炸、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傷害等。將發電運行的風險劃分為物體打擊、機械傷害、觸電、灼燙、火災、高處墜落、坍塌、瓦斯爆炸、鍋爐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傷害等類型,操作前按照“人機環管”四方面進行危險點分析,嚴格防范控制風險。綜合考慮正常、異常和緊急三種狀態,即正常生產作業及設備正常運行狀態,設備異常狀態以及發生火災、爆炸、化學危險品意外泄漏、超標排放等事故緊急狀態。
在醒目位置和重點區域分別設置安全風險公告欄,按照由高到低紅橙黃藍四種顏色,將公司的平面圖劃分為四種不同的風險等級區域。使員工對自己所處區域的危險等級一目了然。對不同等級的危險區域分別制作崗位安全風險告知卡,標明主要安全風險、可能引發事故隱患類別、事故后果、管控措施、應急措施及報告方式等內容。對存在重大安全風險的工作場所和崗位,還要設置明顯警示標志,并強化危險源監測和預警。
安全風險控制措施的制定過程:先由基層開始進行編制,后由管理層進行修訂和公示,經公司領導審批后下發執行。控制措施執行情況作為安全監察的重要內容,列入各類安全檢查方案及安全監察計劃監督落實。并結合日常管理工作,對風險控制措施和計劃的實施情況及控制效果進行分層、分級的檢查、督促和指導,適時開展基層部門間的自查、互查、評比與考核,促進風險控制措施全面、及時、有效地落實。
定期對防范措施進行修編與專項修編。定期修編是每年對該項工作進行修編改進,例如:法規、標準等增減、修訂變化所引起風險程度的改變;或者發生事故后,對相關危險源進行了再評價;或者發現了新辨識出的危險源評價;或者風險程度變化后,需要對風險控制措施的調整。危險和緊急的,按程序及時組織盡快完善;非危險和緊急的,每年至少一次對風險分級管控體系進行系統性評審或更新。專項修編是指本單位或兄弟單位發生事故或涉險事故后,從汲取事故教訓和消除事故隱患的角度,開展一次針對性的專項辨識,并對辨識評估結果和以前的風險辨識進行比對,查看是否存在漏洞或不足,以進行完善和優化。
風險管控的目的,就是要把風險可能造成的后果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讓員工既不制造安全風險,也能處置安全風險。風險管控不一定就是要完全地消除風險,例如對于地質災害風險,只要達到認可的損失范圍即可。
安全管理永遠在路上。“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是黨中央對安全工作的要求,體現著防范的重要性。對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的認知提升和不斷優化,也是安全工作者應盡的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