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昌虎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科 江蘇 徐州 221009)
急性肺栓塞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高風險疾病,其主要是由于靜脈血栓脫落導致肺動脈出現阻塞[1]。該疾病患者在臨床上以呼吸困難、胸悶氣短、咳血胸痛為主要表現[2]。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對患者的生存率以及預后有直接影響[3]。為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急性肺動脈栓塞患者采用前列地爾與低分子肝素聯合治療的臨床效果,詳細研究報告如下。
選取本院急診科2017 年7 月—2019 年7 月收治的86 例急性肺動脈栓塞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入院順序,奇偶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對比研究。實驗組43 例患者的男女比例為21:22,年齡45 ~83 歲,平均(67.17±5.34)歲;對照組43 例患者的男女比例為22:21,年齡44 ~84 歲,平均(67.09±5.42)歲。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本次研究對象的入選標準為:①入組對象均符合世衛組織規定的急性肺動脈栓塞患者的臨床診斷標準[4];②入組對象均具備完整的臨床資料;③入組對象均知曉本次研究內容,自愿參與,已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急、惡性疾病;②合并多器官功能嚴重不全者;③無法配合正常診療者。經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可以進行對比。
實驗組患者采用前列地爾(國藥準字H10980023)與低分子肝素(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090246)聯合治療。藥物使用方法及劑量為:在濃度為100 毫升生理鹽水中融入10μg 前列地爾注射液,每日靜脈滴注一次,連續用藥2 周為一個周期;注射500IU 的低分子肝素鈉2 次。對照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鈉(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090246)進行治療,藥物使用方式與實驗組一致。
1.3.1 療效判定 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喘息、氣促)與動脈血氣分析等實驗室檢查結果對其治療效果進行判定[5],將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實驗室檢查恢復正常者視為治療顯效;將臨床癥狀顯著緩解,實驗室檢查結果提示低碳血癥顯著緩解者視為治療有效;將臨床癥狀以及實驗室檢查均無改善,甚至加重者視為治療無效。
1.3.2 功能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改善情況以及肺動脈收縮壓、舒張壓以及平均壓力的改善情況。采用雙通道M 型超聲心動心動圖測量兩組患者的肺動脈壓力。肺動脈壓力計算公式為:肺動脈壓力=右心室收縮壓力=右心房壓力+三尖瓣壓力差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7.67%、69.76%,組間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對比分析[n(%)]
兩組患者治療前肺功能各項指標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肺功能各項指標改善程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2。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改善情況對比(±s)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改善情況對比(±s)
指標 實驗組 對照組 t P呼吸頻率(次/分) 治療前 26.43±6.21 26.38±6.25 0.037 0.970治療后 20.11±2.38 24.67±8.52 3.380 0.001心率(次/分) 治療前 95.13±10.62 95.21±10.58 0.034 0.972治療后 78.48±10.11 87.23±10.48 3.940 0.000血氧分壓(mmHg) 治療前 64.33±11.23 64.28±11.25 0.020 0.983治療后 83.12±13.23 75.48±15.78 2.432 0.017二氧化碳分壓(mmHg) 治療前 30.92±5.62 31.15±5.77 0.187 0.851治療后 36.15±4.77 32.75±4.91 3.256 0.001
兩組患者治療前肺動脈收縮壓、舒張壓以及平均壓力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治療后肺動脈收縮壓、舒張壓以及平均壓力改善程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3。
急性肺栓塞一般起病比較突然,臨床上多彩用超聲心電圖、造影以及同位素肺灌注顯像等方式進行診斷[6],患者一旦確診即需要積極采取治療措施,急性肺動脈栓塞會對患者的肺循環功能以及呼吸功能造成嚴重影響,屬于臨床上死亡率極高的一種疾病,錯過最佳溶栓時間了,可導致患者的死亡風險進一步增加[7]。前列地爾屬于臨床上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改善微循環藥物的一種,其在臨床上又被稱之為前列腺素E1[8]。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前列地爾在心腦血管疾病治療方面有顯著意義,將其應用于急性肺動脈栓塞患者的臨床治療當中,可起到擴張血管以及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9]。低分子肝素鈉屬于抗凝血、溶栓藥物的一種,相關研究結果提示,其可抑制靜、動脈血栓的形成,其也是急性肺動脈栓塞患者的首選治療方式之一[10]。兩種藥物合用達到抗凝藥物改善溶栓中的出血狀況,恢復肺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作用,還可以達到改善微循環藥物降低肺動脈壓力,改善右心功能障礙,提高機體血壓循環,減少休克或死亡發生的作用[11-12]。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動脈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壓力的改善情況(±s)
指標 實驗組 對照組 t P肺動脈收縮壓(mmHg) 治療前 69.85±13.43 69.77±13.45 0.027 0.978治療后 40.11±14.11 53.48±14.12 4.392 0.000肺動脈舒張壓(mmHg) 治療前 41.83±13.25 41.78±13.18 0.017 0.986治療后 19.26±10.88 28.68±13.88 3.502 0.000平均壓力(mmHg) 治療前 58.13±13.45 58.15±13.46 0.006 0.994治療后 30.98±14.22 44.78±14.36 4.477 0.000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7.67%、69.76%,組間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肺功能各項指標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肺功能各項指標改善程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肺動脈收縮壓、舒張壓以及平均壓力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治療后肺動脈收縮壓、舒張壓以及平均壓力改善程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采用低分子肝素鈉與前列地爾兩種藥物聯合治療的方式進行急性肺動脈栓塞患者的治療,可顯著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其肺功能,降低其肺動脈壓力。
綜上所述,急性肺動脈栓塞患者采用前列地爾與低分子肝素聯合治療的臨床應用價值顯著,值得臨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