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美杰
(河池市中醫醫院腦病科 廣西 河池 547000)
急性腦卒中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生命的腦部突發性疾病,因為腦部血管的突然破裂或者阻塞造成了大腦內的血流受阻,引發腦組織的損傷,容易對患者的神經功能造成損傷,影響患者的肢體活動和語言等功能,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因為引發腦卒中的原因的不同可分為出血性腦卒中和缺血性的腦卒中,腦卒中患者經過臨床的急救之后需要一定時間的恢復,因為腦卒中患者常出現偏癱等癥狀,在恢復期間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肢體的恢復,因此,恢復期間的護理干預很重要,臨床常規護理一般缺少針對性,患者容易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1]。本研究采用綜合預防性護理干預在急性腦卒中患者中應用可以有效的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8 年8 月—2019 年8 月的急性腦卒中患者80 例,納入的標準是表現為一側的面部,手腳等無力,麻木,口眼歪斜等,經超聲,MRI 等檢查診斷為急性腦卒中。排除的標準為合并惡性腫瘤,存在心臟,肝腎功能異常,伴有其他腦部疾病的患者,選入的患者中的男患者44 例,女患者36 例,年齡為46 ~70 歲,平均(59.7±2.8)歲,其中出血性腦卒中的患者43 例,缺血性腦卒中的患者37 例。
護理中應用綜合預防性護理,首先,給予心理護理干預,患者因為身體活動受限往往出現明顯的焦慮和緊張情緒,護理人員需要主動與患者溝通,對患者的心理狀態給予評估,對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態給予一定的評價,結合患者的實際的心理情況給予針對性的心理干預。以轉移注意力等方式使患者的心情放松,幫助患者建立康復的信心,并使患者從心理上認可護理人員的意見和指導。其次,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需構建低脂,低鹽,清淡,高蛋白,高纖維的飲食結構,督促患者多飲水,避免發生便秘。再次,護理人員幫助患者鍛煉下肢,固定時間將下肢抬起促進靜脈的血液回流,以被動和主動運動結合的方式,促進下肢關節和肌肉的活動,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最后,指導患者的家屬為患者進行按摩,促進血液的循環,積極的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及時的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使患者可以積極的主動的提出疑問,護理人員及時的解答,使護理效果達到最佳的狀態。經過綜合的護理干預之后,觀察護理的效果。
護理效果的評價指標選擇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為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比例;預后生活質量評分(自理能力評分、活動能力評分、心理情緒評分),評價量表均采用自制量表,滿分為10 分。
數據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了綜合的護理干預之后,急性腦卒中患者在恢復期時患者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是5.0%。綜合護理干預后,患者生活質量各項評分上升顯著,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表1 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組別 n 自理能力 活動能力 心理情緒護理前 80 6.07±0.39 5.95±0.42 6.03±0.38護理后 80 8.93±0.58 8.67±0.45 9.02±0.62 P<0.05 <0.05 <0.05
急性腦卒中是一種突發性的腦血管疾病在臨床中的發病率很高,患者以口眼歪斜,肢體麻木,偏癱等為臨床表現,在常規治療后,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康復,因此,護理干預很關鍵[2]。在急性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治療期間很容易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因為靜脈的血管壁受損,血液發生凝滯和高凝時均可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而腦卒中的患者因為活動量少,血管穿刺,情緒刺激誘發的腎上腺素增加血管痙攣等均可誘發下肢深靜脈血栓[3]。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護理干預預防措施積極的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綜合預防性護理干預從心理上,飲食上,康復運動等多個方面給予預防護理,可以使患者保持良好的飲食結構,使血液黏稠度得到改善,保持輕松的心情能使患者的血管痙攣發生減少,避免下肢的穿刺能避免血管的損傷,幫助患者鍛煉肌肉能促進下肢肌肉和關節的運動,避免血液流動減慢,能積極的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4]。
本研究中選入的急性腦卒中的患者應用綜合預防性護理,結果,患者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很低。可見,綜合預防性的護理干預在心理上給予患者一定的疏導,可以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能積極的配合治療與護理,并且可以對顧慮積極的提出,護理人員及時的解答,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情,對下肢的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以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能促進患者的肢體功能的恢復,有利于腦卒中的治療預后,能使患者的并發癥的發生減少,臨床應用價值很高[5]。
綜上所述,急性腦卒中后應用綜合護理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可較少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護理效果良好,推薦在臨床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