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雯 趙君
(江蘇省中醫院消化科 江蘇 南京 210000)
消化內鏡檢查屬臨床檢查中的一種入侵性的檢查,一定程度上給患者帶來了心理壓力和恐懼感,有時會出現一定的應激反應,嚴重時會對檢查的順利完成帶來阻礙[1-2]。本研究旨在探討心理護理干預應用于消化內鏡檢查時對患者情緒的影響,研究結果如下所示。
于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我院收治的消化內鏡檢查患者中抽取102 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研究組及對照組(n=51)。研究組中男性34 例,女性17 例,年齡23 ~46 歲,年齡均值為(35.64±5.71)歲;對照組中男性32 例,女性19例,年齡區間擇22 ~44 歲,年齡均值為(36.12±6.13)歲。一般基線資料間組間差異比對,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符合消化內鏡檢查標準;②均為首次接受消化內鏡檢查;③患者或其家屬知情并同意。
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功能障礙;②合并血液系統疾??;③合并精神障礙者。
常規護理模式施行于對照組患者,主要包括內容為:內鏡室介紹、醫護人員狀況介紹、用藥指導、飲食指導等。研究組施行常規護理模式上加行心理護理干預,主要包括:(1)入院時,護理人員滿懷熱情的對待患者,并主動向患者介紹我院的醫護環境;護理人員積極主動的與患者或其家屬進行溝通交流,針對患者的消極負面情緒積極觀察,并與家屬聯合進行疏導,面對家屬或患者的疑惑積極解答,并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況和焦慮情緒進行疏導。(2)健康知識宣教,因對疾病的不了解,易產生對消化內鏡和疾病相關知識的緊張、焦慮和恐懼的情緒,因此,入院后,護理人員要主動了解患者的相關臨床癥狀,對患者詳細的介紹消化內鏡的方法、步驟、必要性和意義,以及消化內鏡檢查的相關知識,加深其對消化內鏡檢查的進一步認知,增強患者的戰勝疾病的自信心,重獲積極樂觀的心態。(3)消化內鏡檢查完成后,將患者送回病房,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呼吸、血壓、體溫等進行嚴密監測,由護理人員將檢查結果認真仔細的向患者講解,并將內鏡檢查完成后的相關注意事項講解給患者,指導患者進行自我調控[3]。
采用SAS(焦慮量表)評分及SDS(抑郁量表)評分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偡譃?00 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抑郁或焦慮的情緒越高。
對此次研究中出現的數據資料均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對SAS 及SDS 評分等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對性別比例等常規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χ2檢驗,當軟件輸出P<0.05 時,表示組間差異顯著。
護理前,SAS 評分及SDS 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SAS 評分及SDS 評分方面,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顯著(P<0.05),研究結果見表1 所示。
表1 組間SAS 評分及SDS 評分比對(±s,分)

表1 組間SAS 評分及SDS 評分比對(±s,分)
組別 例數 SAS 評分 SDS 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51 66.15±7.35 37.51±5.61 60.31±7.83 41.54±4.58對照組 51 65.84±8.21 52.15±5.39 60.82±7.74 52.37±5.63 t 0.201 13.439 0.331 10.657 P 0.841 0.000 0.742 0.000
消化內鏡檢查在臨床中屬于功能性檢查的常見的一種,是一種入侵式操作流程,在予以檢查時,患者內心易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降低了患者在消化內鏡檢查的依從性[4]?;颊呤軝z時會出現恐懼、消極、緊張等負面情緒,在此過程中,患者會出現血壓升高和心率加快現象,對最終的檢查效果造成了負面影響。若在檢查過程中施以合理有效的護理指導,便可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緒,降低神經肌肉的興奮狀態,改善并發癥的發生率[5]。
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密切聯系可以顯著降低患者的心理壓力,改善患者消化內鏡檢查時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耐受力,降低檢查過程中所呈現出的應激反應,從而提升消化內鏡檢查的成功率[6]。心理護理干預尊重了患者的個性,積極主動的溝通和交流,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了實時的跟蹤掌握,幫助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常規護理及在此基礎上的心理護理干預兩種護理模式之間進行對比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常規護理基礎上的心理護理可以顯著的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充分調動患者的積極心態,令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臨床護理價值顯著,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