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
(臨沂市中醫醫院 山東 臨沂 276000)
肛周膿腫也被稱作是肛門直腸肛管周圍、直腸周圍膿腫,是指直腸周圍的軟組織、周圍間隙出現急性化膿感染,且膿性感染物滲出在肛周聚集而形成膿腫,肛腺阻塞感染是肛周膿腫主要的原因,同時肛周膿腫也可繼發于克羅恩病、結核病、艾滋病以及惡性腫瘤等,約50%的肛周膿腫患者可自發或者術后引流繼發肛瘺[1]。手術是肛周膿腫患者主要的治療方式,盡管傳統一期手術存在一定的療效,但術后很難換藥,且疼痛明顯,而改良一期受術的術后疼痛輕[2]。不論何種手術方式,肛周膿腫患者術后疼痛是很難避免的,而影響到患者的睡眠質量。
對2018 年6 月—2020 年4 月來我院就診的66 例高位復雜性肛周膿腫術后疼痛患者進行分組(雙盲法)研究,乙組和甲組,各33 例。所有患者的手術方式均為改良一期手術。女性20 例、男46 例。25 ~66 歲,均值39.42 歲。患者基線資料P>0.05。可比較。
乙組以常規止痛療法為主,手術完成后,在患者的切緣皮下、結扎線根部、創面均注射復發亞甲藍長效止痛劑10ml 的羅哌卡因(0.75%)+2ml 的亞甲藍(1%),亞甲藍濃度是0.167%,注射深度<1.5cm,完成注射后對注射部位進行輕輕的按揉,確保藥液在創口周圍均勻的分布,以創面藍色為宜。甲組在乙組基礎上加艾條熱敏灸,選穴主要是八髎穴,左右上髎穴、下髎穴、次髎穴、中髎穴,而探查對熱易敏化的穴位,同時對創面進行艾灸。對熱敏化腧穴進行艾灸,手持點燃的艾條進行懸灸,并交叉使用雀啄灸、溫和灸、回旋灸等手法,確保穴位發生腧穴熱敏化現象,直到熱敏灸感消失停止熱敏灸。
統計患者的創面愈合時間。在術后第三天,視覺模擬評分法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0 ~10 分,是無痛到劇烈疼痛,得分越高則疼痛程度越嚴重[3]。肉芽組織生長,3 分:創面不平坦,肉芽色澤晦暗,且生長緩慢;2 分:創面欠平坦,肉芽色澤淡紅,是生長比較緩慢;1 分:創面平坦,肉芽色澤紅潤,旺盛,顆粒狀;0 分:創面平坦,肉芽色澤鮮活,生長良好。創面滲液,3分:創面大量滲液,敷料浸濕超過2/3;2 分:創面中量滲液,敷料浸濕在1/3 ~2/3 之間;1 分:創面少量滲液,敷料浸濕<1/3;0 分:創面潔凈、干燥,敷料未浸濕。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問卷對患者睡眠質量進行評估,主要是睡眠時間、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障礙、睡眠效率、日間功能、催眠藥物等,每項0-3 分,計算總分,分數越低則睡眠質量就越好。
數據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施不同止痛治療方法后,甲組術后疼痛評分小于乙組(t=3.2545,P=0.0018);甲組術后肉芽組織生長評分小于乙組(t=4.0030,P=0.0002);甲組術后創面滲液評分小于乙組(t=3.9208,P=0.0000)。見表1。
實施不同止痛治療方法后,甲組睡眠時間評分小于乙組(t=5.4150,P=0.0000);甲組睡眠質量評分小于乙組(t=3.0082,P=0.0038);甲組入睡時間評分小于乙組(t=6.3367,P=0.0000);甲組睡眠障礙評分小于乙組(t=3.5129,P=0.0008); 甲 組 睡 眠 效 率 評 分 小 于 乙 組(t=2.6914,P=0.0091); 甲 組 日 間 功 能 評 分 小 于 乙 組(t=3.1954,P=0.0022); 甲 組 催 眠 藥 物 評 分 小 于 乙 組(t=4.5544,P=0.0000); 甲 組 睡 眠 質 量 總 分 小 于 乙 組(t=5.1566,P=0.0000)。見表2。
表1 比較甲乙兩組的術后疼痛評分、術后肉芽組織生長評分、術后創面滲液評分(±s,分)

表1 比較甲乙兩組的術后疼痛評分、術后肉芽組織生長評分、術后創面滲液評分(±s,分)
分組 n 術后疼痛評分 術后肉芽組織生長評分 術后創面滲液評分乙組 33 2.58±1.33 2.61±0.35 2.51±0.48甲組 33 1.62±1.05 2.25±0.38 2.12±0.31 t 3.2545 4.0030 3.9208 P 0.0018 0.0002 0.0002
實施不同止痛治療方法后,甲組創口愈合時間少于乙組(t=7.1085,P=0.0000),見表3。
表2 比較甲乙兩組的睡眠質量評分(±s,分)

表2 比較甲乙兩組的睡眠質量評分(±s,分)
分組 n 睡眠時間 睡眠質量 入睡時間 睡眠障礙 睡眠效率 日間功能 催眠藥物 總分乙組 33 1.05±0.26 1.10±0.33 1.11±0.25 1.23±0.32 1.03±0.25 1.20±0.38 1.48±0.33 8.32±2.19甲組 33 0.71±0.25 0.88±0.26 0.72±0.25 0.94±0.35 0.79±0.20 0.95±0.24 1.11±0.33 6.02±1.33 t 5.4150 3.0082 6.3367 3.5129 2.6914 3.1954 4.5544 5.1566 P 0.0000 0.0038 0.0000 0.0008 0.0091 0.0022 0.0000 0.0000
表3 比較甲乙兩組的創口愈合時間(±s)

表3 比較甲乙兩組的創口愈合時間(±s)
分組 n 創面愈合時間(d)乙組 33 28.21±4.22甲組 33 21.33±3.62 t 7.1085 P 0.0000
對于肛周膿腫來說,是三大肛腸疾病之一,多發于超過20歲的男性人群中,骨盆直腸窩、肛門兩側、坐骨直腸窩是膿腫最嚴重的的一些區域。在肛周膿腫中,高位復雜性肛周膿腫是嚴重的、并發癥多的一種類型,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導致患者發生感染性休克。肛周膿腫感染初始部位是肛腺,之后逐漸向其他部位蔓延,肝周間隙膿腫,蔓延至肛竇而發炎,阻塞肛腺開口,對肛腺液外流產生影響,在肛腺發炎后,會逐漸蔓延到肛周,而發生肛周膿腫。患者存在劇烈疼痛,而影響睡眠、進食,如果膿腫潰破則疼痛可緩解,伴墜脹感和便意。外科手術是高位復雜性肛周膿腫患者主要的治療方式,患者病灶超出肛管直腸環,所以分期手術的效果比較好,傳統一期手術是切開后進行引流,療效較好,但術后換藥難度大,致使患者劇烈疼痛,影響到患者恢復[4]。而改良一期手術是確定內口后切開和結扎,提高創面平滑度,徹底對深部膿腫進行引流,可徹底清除膿腔壞死組織,且可更充分沖洗腔隙,利于創面愈合,減輕患者的疼痛。
對于肛腸疾病手術患者來說,在術后均存在疼痛現象,特別是對損傷較大的肛周膿腫手術來說,患者術后疼痛更明顯、更劇烈,而影響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創面愈合,同時會降低患者的睡眠質量[5]。
亞甲藍的親神經性比較強,同神經末梢可快速的結合,損害神經組織髓質,使疼痛感轉變成麻木感,而止痛。神經髓質損傷屬于可逆性損傷,其修復大約需30d 左右,所以亞甲藍的止痛時間比較長。但亞甲藍的鎮痛起效比較緩慢,在起效的過程中,患者存在燒灼感,所以為減輕燒灼痛,就聯合羅哌卡因使用,羅哌卡因存在麻醉作用和鎮痛作用,麻醉局部神經末梢,不會影響到機體的正常功能,利于疼痛減輕。
在中醫學上,肛周膿腫的學稱是肛癰,可在肛周不同部位發生,因此其命名比較復雜,比如穿襠發、跨馬癰、坐馬癰、下馬癰、懸癰、臀癰、臟毒以及上馬癰等。肛門是足太陽膀胱經所主,膀胱易聚濕熱,所以此處易發生癰疽。對于肛癰的發生,大都是濕熱下注,阻滯經絡,瘀血濁邪凝結,而熱盛肉腐成膿,體虛而外邪侵襲是重要的一個原因。
疾病可導致體表腧穴敏化,比如痛覺異常、痛覺過敏、其他神經源性炎癥反應以及熱覺異常等。腧穴不同的機能狀態,也就是敏化態和靜息態,是產生腧穴效應的重要因素,腧穴敏化后更加具有腧穴效應特異性。在病理狀態下,人體體表可產生病理反應,也就是腧穴熱敏化現象,其特征是透熱(灸熱經腧穴表面皮膚向深部組織穿透)、傳熱(灸熱經施灸點向某方向傳導)、擴熱(以施灸點為中心,灸熱向周圍擴散)、局部不熱遠處熱(施灸部位微熱或者不熱,但遠離施灸部位的病灶很熱)、非熱覺(冷、麻、重、壓、脹、酸)。施灸部位產生的感覺會滲透遠傳,而緩解病癥。上述艾灸反應存在共同的特征,為熱敏點對于艾熱異常的敏感,可產生小刺激大反應現象,也就是腧穴熱敏化現象,對出現熱敏化現象的部位稱作是熱敏化腧穴、熱敏點,實施艾灸治療就是艾條熱敏灸。八髎穴位于機體骶尾部骶后孔處,在其深部通過S2-4 神經。在肛腸科中,齒線具有重大的意義,其不僅是皮膚黏膜的分界線,同時還是神經支配的分界點,齒線上是由植物神經支配,對于痛覺不明感,而齒線下是由脊神經所支配,主要是S2-4 神經,對于痛覺比較敏感。因此本課題的艾條熱敏灸選擇八髎穴。同時,艾灸創面,可調節全身,而拔毒泄熱、促進局部氣血運行、扶正祛邪,而減輕疼痛、滲出以及水腫,利于創面愈合。艾灸還可提高創面的成纖維細胞、Ⅰ型膠原、巨噬細胞、Ⅲ型膠原的水平,并提高Ⅰ型膠原和Ⅲ型膠原的比例,且存在雙向良性調整作用,而促進創面的愈合。
綜上,于高位復雜性肛周膿腫手術患者中,在常規止痛療法的基礎上實施艾條熱敏灸可改善術后疼痛、睡眠質量、創面滲液,并促進創面肉芽組織生長、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