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薇 趙東曉 沈悅
(寧夏第三人民醫院檢驗科 寧夏 銀川 750021)
呼吸內科是控制醫院感染的一個重點科室,因患者的機體免疫力減退,廣譜抗菌藥物、有創檢查及激素的濫用,致使呼吸內科住院患者中常會出現細菌耐藥性現象,細菌耐藥性已成為全球的一個重要公共衛生問題,也成為臨床治療面臨的棘手問題[1-2]。因此本文分析了呼吸科住院患者的細菌耐藥檢測與抗菌藥物應用情況,以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
選擇我院2019 年1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106 例呼吸內科住院患者,按照國際疾病分類進行疾病診斷,收集所有患者的呼吸內科住院患者的痰液標本(包括呼吸機取痰纖維支氣管鏡取痰及晨痰)。痰液中的鱗狀上皮細胞低于10 個/低倍視野,痰液總的白細胞不低于25 個/低倍視野,藥敏紙片由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提供,質控菌株為ATCC25922 等。
菌株分離與鑒定采用ATB型半自動細菌分析系統進行鑒定,部分菌株采用常規法進行鑒定,采用10g/L 胰蛋白酶對標本進行液化均質,之后接種于巧克力色平板、沙保弱平板進行培養,培養24 ~48h 后對菌株進行鑒定;采用ATB 半自動細菌分析系統及紙片法進行藥敏試驗。
(1)分析106 例患者的一般資料及疾病分布情況;(2)分析藥敏結果;(3)分析不同抗菌藥對三種常見致病菌的耐藥性。
106 例患者中男60 例,女56 例,抗菌藥物應用實踐范圍為1 ~70d,平均12.67±2.15d,年齡19 ~89 歲,平均年齡為57.89±4.15 歲,其中>60 歲者56 例,30 ~60 歲者40 例,<30 歲者10 例。106 例患者中疾病類型發病率排名前五者依次為支氣管擴張(46 例)、社區獲得性肺炎(27 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發作(15 例)、肺癌(11 例)及肺結核性胸膜炎(7 例)。
106 例患者中耐藥陽性者11 例,占比10.38%,檢出病原菌中肺炎鏈球菌據首位,居于第二位為流感嗜血桿菌,第三者為肺炎克雷伯菌,其次分別為肺炎支原體(占比8.10%)、銅綠假單胞菌(占比5.91%)、金黃色葡萄球菌(占比5.78%)、腸球菌(占比4.40%)、腸桿菌(占比4.40%)、大腸埃希菌(占比3.02%)等。肺炎鏈球菌對萬古霉素耐藥率較低,流感嗜血桿菌對頭孢呋辛、頭孢噻吩、頭孢他啶、頭孢哌酮/舒巴坦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對頭孢西丁、奈替米星敏感。

表1 不同抗菌藥物對三種致病菌的耐藥率[n(%)]
為了加強我院抗生素的使用監督,促進臨床抗生素的合理應用,節省患者的醫療成本,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3-4],降低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本文分析了呼吸科住院患者的細菌耐藥檢測與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結果表明,106 例患者中耐藥陽性者占比10.38%,檢出病原菌中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肺炎克雷伯菌據前三位。肺炎鏈球菌對萬古霉素耐藥率較低,可能與呼吸內科較少應用糖肽類藥物,此類藥物不易產生耐藥有關[5]。流感嗜血桿菌對頭孢呋辛、頭孢噻吩、頭孢他啶、頭孢哌酮/舒巴坦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對頭孢西丁、奈替米星敏感。
綜上所述,我院呼吸科陽性率較低,其中肺炎鏈球菌與流感嗜血桿菌耐藥形式較為嚴峻,需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從而改善耐藥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