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雙 付偉



摘 要:基于山西省縣域2003—2018年面板數據,深入分析全省范圍內不同縣域的公共基礎設施投資變化與經濟發展的相互作用關系及其時空耦合格局。結果表明:公共基礎設施投資與經濟增長的耦合類型主要以縣域經濟、公共基礎設施投資“同增”的快速增長型和同步增長型為主;少部分區域實現了經濟增長同時基礎設施投資變化率減少的集約型發展,零散分布于山西省的邊緣和中心城市地區;縣域經濟、公共基礎設施投資“同減”耦合類型,僅在部分年份出現,且多數為山西省重點貧困縣域,2003—2018年各類耦合整體呈緩慢發展態勢。根據公共基礎設施投資變化率與經濟變化率比值系數的耦合類型和空間分布特征,提出了改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和振興地區經濟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基礎設施投資;經濟增長;彈性;時空耦合;扶貧富民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20-0004-04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299.21;F124 ? ? ? ?文獻標志碼:A
1 ? ?研究背景
公共基礎設施是指為公眾設置的,公眾都可以共享,不允許某個人獨占或排他的基礎性設施,如醫療機構、教育機構、道路橋梁等。近年來,國家一直在加大對公共基礎建設的投入力度,用于地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支出保持高速增長。但是部分縣域公共基礎設施整體建設水平依然滯后于全國經濟發展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縣域基礎設施建設存在許多空缺和短板。如何改善縣域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提高區域經濟、扭轉貧困縣發展落后的局面成為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縣域經濟,是以縣級行政區劃為地理空間,以縣級政權為調控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優化配置資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備的區域經濟。縣域公共基礎設施作為一種資本投資,既可以直接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又可以通過溢出效應間接促進經濟增長[1]。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縣域公共基礎設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公共基礎設施不僅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而且是提高生產效率、增加居民收入、推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
當前針對公共基礎設施投資對經濟發展的實證研究較多,主要包含公共基礎設施與經濟增長因果關系的研究[2-3]、影響公共基礎設施投入因素的研究[4-5]、公共基礎設施投資最優規模或最優水平研究[6-8]。目前對縣域公共基礎設施投資與經濟增長時空耦合分析的研究較匱乏,且在理論和實證層面的分析較少。當前研究區域多以省市為研究單元,缺少縣域尺度的相關研究,而縣域經濟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正日益凸顯。
基于以上認識,選取山西省107個縣域2003—2018年面板數據,分析不同縣域的公共基礎設施投資變化與縣域經濟發展的耦合作用關系及其時空演變格局,為區域精準扶貧提供借鑒,以期早日實現貧困縣脫貧。
2 ?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2.1 ? ?數據來源
《中國縣(市)社會經濟統計年鑒》(2004—2019年)是一部反映我國縣域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資料性年鑒,收錄了全國2 000多個縣域單位基本情況、綜合經濟、農業、工業、基本建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方面的資料。本文重點參考縣域生產總值、縣域公共基礎設施投資等數據。
選取2003年為基期是因為中國公共基礎設施投資額在2002年之前增長緩慢,2002年后中國投入的公共基礎設施投資額大幅增加,數據的波動性相對來說很小。故縣域公共基礎設施與經濟增長耦合模型的時間區間選取為2003—2018年。
2.2 ? ? 研究方法
2.2.1 ? ? 產基彈性系數
借鑒勞耕彈性系數、產勞彈性系數研究方法,建立縣域產基彈性系數,反映區域公共基礎設施投資變化對經濟發展的敏感程度。將其定義在一定時期內縣域生產總值變化率與公共基礎設施投資變化率的比值,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EPECmn為某一縣域鄉村產基彈性系數;ECRmn和PCRmn分別表示m區域n年縣域地區生產總值變化率和公共基礎設施投資水平變化率;Emn和Pmn分別表示m區域n年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和基礎設施投資;Em0和Pm0分別為m區基期年的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和基礎設施投資。
2.2.2 ? ? ?公共基礎設施投資與縣域經濟增長的耦合關系模式
通過分析EPECmn的變化,將公共基礎設施投資與縣域經濟增長的耦合類型分為快速經濟型、同步增長型、集約發展型、輕微滯后型、發展停滯型、發展受限型6類,主要特征如表1所示。
目前,山西省更傾向于采取于縣域公共基礎設施投資減少而縣域經濟發展水平提高的集約耦合關系模式。公共基礎設施投資有利于改善人地關系、增加居民收入和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水平快速經濟型和同步增長型耦合模式,對地區發展的貢獻將小于集約發展型耦合模式。公共基礎設施投資增加的同時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在下降的輕微滯后型耦合關系模式將抑制區域發展,因此要避免公共基礎設施維護不周和縣域基礎設施的管理體制等方面的問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下降同時基礎設施投資減少的發展停滯型耦合模式,會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應避免由于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落后而引起地區生產力下降、環境污染等問題。
3 ? ?結果分析
3.1 ? ?縣域公共基礎設施投資與經濟發展的耦合特征
根據2003—2018年產基彈性系數的特征及分類情況可知,大部分年份的縣域公共基礎設施投資和經濟發展水平呈“同增”或“逆向變化”趨勢,極少數年份呈現出“同減”趨勢。快速經濟型(ECR>0,EPEC>1)縣域呈波動趨勢,但總量在減小;而在2003—2018年同步增長型(ECR>0,0
3.2 ? ?山西省縣域產基彈性類型的時空分布分析
根據圖1可知,2003—2018年山西省縣域產基彈性類型的時空分布如下。
(1)2003年75個縣域經濟增長速度快于基礎設施投資的增加,屬于快速經濟型縣域,主要分布在山西省的大部分貧困縣域,如靈丘縣、渾源縣、興縣、臨縣、方山縣、嵐縣等;28個縣域經濟增長速度與基礎設施投資增長速度趨近,屬于同步增長型縣域,小范圍集聚于山西省的各個地區;3個縣域經濟增長但基礎設施投資在減少,屬于集約發展型縣域,分別是左權縣、左云縣、婁煩縣;1個輕微滯后型縣域。
(2)2008年90.65%的縣(市)經濟增長速度快于基礎設施投資的增加速度,屬于快速增長型和同步增長型縣域,主要分布在山西省的部分縣域;7個縣(市)經濟減少而基礎設施投資卻在增加,屬于輕微滯后型縣域。
(3)2013年,新增2個縣(市)經濟減少同時基礎設施投資減少,屬于發展停滯型;新增1個縣(市)經濟減少同時基礎設施投資減少,但經濟減少速度要快于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屬于發展受限型。與2008年相比,山西省各地區基礎設施投資和經濟發展變化率明顯呈放緩趨勢,快速經濟型和集約發展型的數量明顯都在減少。
(4)2018年,發展停滯型和發展受限型縣域逐漸消失,集約發展型縣域較2003年明顯增加,零散分布于山西省各個地區。
4 ? ?結論與討論
4.1 ? ?結論
山西省公共基礎設施投資總體有明顯的緩慢趨勢,2003年、2008年、2013年和2018年4個時段公共基礎設施投資變化率分別增加50.31%、27.84%、18.73%和21.74%。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有利于緩解地區生產生活狀況,促進產業結構轉型,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繁榮區域經濟。2003—2018年山西省縣域經濟呈持續增長態勢,總量增長127.09%;2003—2008年平均經濟增長變化率高達29.47%;2008—2013年平均經濟增長變化率逐漸放緩,為17.31%;2013—2018年平均經濟增長為6.33%。
縣域公共基礎設施投資變化與經濟發展的耦合形式多樣,地區差異顯著,主要以基礎設施投資、地區經濟“同增”的快速經濟型和同步增長型為主,少部分地區實現了公共基礎設施投資減少、經濟增長的集約發展型,該類型總體呈增加趨勢。
2003年快速經濟型、同步增長型和集約發展型的縣域分別有75個、28個和3個,2018年快速經濟型的縣域下降到29個,而同步增長型和集約發展型的縣域分別為58個和8個,呈緩慢發展的態勢。在此過程中,發展停滯型、發展受限型縣域也有所減少,由集中分布在全省各縣域到分散分布在部分縣域。耦合類型為輕微滯后型、發展停滯型和發展受限型的區域與地區貧困發生率高的地域較為吻合,是需要重點關注和幫扶的區域。
在地區多重因素的推動下,各縣域產基彈性類型發生變化且總體呈緩慢發展趨勢。根據公共基礎設施投資變化和經濟發展的耦合類型及空間分布特征,提出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引進資本、激活縣域特色發展要素、催生新產業、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和加強政策支持、重視科技和引進人才等措施,有效激發縣域優勢資源的內生發展潛力,促進三產融合發展和振興地區經濟。
4.2 ? ?討論
通過構建公共基礎設施投資變化與經濟增長作用機理的理論框架,選取了2003—2018年縣域統計數據,探討了公共基礎設施投資變化與經濟增長的耦合關系、時空分異格局,以期為山西省縣域精準扶貧提供依據。與其他學者的研究相比,構建了縣域公共基礎設施變化與經濟發展相互作用的框架,闡述并界定了產基彈性系數耦合類型,進一步從定量角度分析了縣域公共基礎設施投資變化和經濟的耦合格局、時空演變特征,豐富了縣域發展的理論研究,有利于各區域因地制宜地建設公共基礎設施和早日實現精準脫貧。
公共基礎設施投資可促使縣域經濟的發展,但受限于缺乏科學制定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無法有效保障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來源、基礎設施管護體制機制不健全和農村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等問題,許多縣域的經濟發展滯后,降低了區域勞動生產率,同時阻礙了社會經濟發展現代化進程和產業結構轉型。如何制定有效的縣域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健全縣域基礎設施管護體制機制和完善縣域基礎設施配套制度,將是促進經濟發展所需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李飛,曾福生.農業基礎設施促進農業經濟增長的文獻綜述[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6(2):87-94.
[2]張艷.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對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J].農業經濟,2014(10):34-36.
[3]袁曉光.農村基礎設施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6):259-260.
[4]董明濤,周慧.農村基礎設施與經濟增長的互動關系: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分析[J].貴州農業科學,2014,42(9):? ? ? 276-280.
[5]Gnade H , Blaauw P F , Greyling T . The impact of basic and social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on South African economic? ? ? growth and development ?[J]. Development Southern Africa ,2017,34(3):347-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