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丹丹

摘 要:在經濟一體化發展的今天,產業集聚成為區域經濟體重要的發展趨勢。隨著供給側改革逐漸推進,產業結構優化成為亟待解決重要問題,對物流產業結構調整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物流產業集聚,對于推動河南省產業結構改革、產業集聚區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對河南省物流產業現實發展情況進行分析的基礎上,以區位熵方法對河南省18個地市物流產業集聚情況進行分析并進行歸類處理,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物流產業集聚;區位熵;河南省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20-0008-03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8 ? ? ? ?文獻標志碼:A
根據保羅·克魯格曼的觀點,區位集中是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隨著產業經濟的逐漸發展,物流產業集聚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發展中常見的經濟形態。物流產業與其他相關產業進行聯動發展,可以實現三大產業的和諧發展。
河南省作為中原經濟區最重要的經濟體,其物流產業集聚可以推動河南省其他產業的聯動發展,進而增強整個經濟區三大產業的聯動發展效應,促進整個經濟區產業集聚的進一步發展。
1 ? ?產業集聚相關理論概述
1.1 ? ? 產業集聚的內涵
學者對產業集聚的相關研究開始于馬歇爾提出的“外部經濟”。韋伯、保羅·克魯格曼等學者在其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對產業集聚理論的成熟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諾貝爾獎學金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提出的“新經濟地理學”更是將產業集聚推向了產業發展研究的巔峰。
1.2 ? ? 產業集聚度的測量
產業集聚度是對產業集聚水平進行測算的主要方法。物流產業集聚度主要反映了物流產業在某區位上的相對集中程度。目前,物流產業集聚度的測量方法主要包括區位熵、產業集中度等[1]。本文采用區位熵的方法進行研究,因此主要對該方法進行重點介紹。
熵的概念最開始用于動力學的研究,后被引入到經濟學領域。業界主要用區位熵來衡量某產業的專業化發展程度,一般用地區某產業的就業或者產值情況占更高層次區域的就業或者產值的比例來表示。一般區位熵的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LQij表示某產業的集聚程度,即區位熵指數;Cij表示i產業在低層次j區域的就業人數或者產值;Cj表示該區域的總就業人數或者總產值;Ci表示更高層次區域i產業的就業人數或者產值;C表示更高層次整體的就業人數或者產值。
在學術界,除了區位熵外,常被各學者用來計算產業集聚程度的方法還包括產業集中度程度、空間基尼系數、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等方法。
2 ? ?河南省物流產業發展情況
2.1 ? ?物流產業整體水平逐年增強
根據最新中物聯數據顯示,河南省2019年社會物流總額再攀新高,達到14.8萬億元,較2018年提高約9個百分點。據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河南省冷鏈物流發展勢頭迅猛,冷鏈物流總額實現1 700億元的營收,提升幅度高達10個百分點,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同年,冷庫容量達到470萬m3,增長率達15%,冷藏車保有量達到1萬輛左右。另據《河南省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公報》顯示,2018年河南省整體快遞數量達到15億件以上,繼續蟬聯中部六省第1位,居國內第9位,較往年提升40%以上,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5%,快遞業實現營收總額153億元,位居中部地區第1位、國內第10位[2]。
2.2 ? ? 物流節點建設頗顯成效,物流信息平臺日趨完善
經過近幾年發展,以鄭州市為中心的“三網融通”和“四港聯動”的大體格局已基本形成,鄭州市已發展成中部地區重要的集散樞紐中心。鄭州東站已成為“鄭歐班列”的重要節點,新鄭機場在我國國內的地位不斷提升。
鄭州國際物流園區、圃田物流園區的產業集聚效應不斷凸顯,鄭州的萬邦國際農產品冷鏈物流園、商丘的豫東農產品冷鏈物流園被評為首批物流示范園,集聚效益不斷提升。
一批新的物流產業信息平臺不斷完善和發展,河南省物流信息綜合服務平臺、鮮易馬甲等信息平臺啟用,為河南省物流產業集聚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信息支撐。
2.3 ? ? 物流企業實力不斷增強,新業態不斷涌現
根據中物聯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河南省共有A級及以上物流企業170家,5A級物流企業11家。鮮易供應鏈、漯河雙匯物流位列國內冷鏈物流前10強,鄭州交運集團、漯河雙匯物流入選全國物流百強。一大批知名中外物流企業紛紛進駐,為河南省物流產業的集聚發展助力。
基于電子商務和“互聯網+”的發展背景,諸多新業態形式不斷涌現,如“互聯網+供應鏈”等。同時,多式聯運、甩掛運輸、共同配送等先進的物流運輸方式開始大規模應用。中歐班列的運行為中外物流聯動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鄭州市入選國家現代物流創新發展試點城市之列。
2.4 ? ? 政府對于物流產業特別是物流產業集群發展給予大力支持
河南省歷來重視物流產業的發展,為了進一步發展物流產業制定了一系列的物流產業幫扶政策。特別是《河南省物流業轉型發展規劃》對河南省物流產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政策帶動作用。根據物流業發展各節點及環節的不同,各地政府相繼制定了金融、價格、補貼、運輸等各方面的產業支持政策,打造現代化的物流樞紐和物流產業集群。
3 ? ? 河南省物流產業集聚的測度
3.1 ? ? 河南省物流產業集聚度的測度
產業集聚的測度方法很多。根據數據的可得性和實際意義,選取區位熵作為集聚度的測度方法。用河南省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業代替整個物流產業。考慮到統計中數據的可得性和精準度問題,選取物流產業的增加值代替產值計算河南省各地市物流產業的區位熵指數。
由于2011年和2018年統計口徑發生了變化,因此選取的數據為2012年和2017年的數據。比較5年間區位熵整體變化趨勢,進而分析河南省物流產業集聚的變化情況。
根據區位熵的計算方法,對河南省18地市的物流產業集聚度進行測算,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
根據2012年和2017年河南省物流產業的區位熵的計算結果將河南省18個地市物流集聚程度劃分為3類,具體如表2和表3所示[3]。
對比表2和表3可以看出,5年間河南省物流產業集聚程度整體呈現上升態勢,集聚程度大于1的城市由6個增加到8個;個別地市物流產業集聚程度波動較為明顯,這主要和這些城市的產業政策、產業協同性和區域位置特性等因素有關,如近幾年開封市重點發展旅游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地區物流產業的發展。
3.2 ? ?河南省物流產業集聚情況變化分析
從表1中2012年和2017年的對比數據可以看出,在河南省18個地市中,10個地市的物流產業集聚水平呈現不同程度的上升,8個地市呈現下降趨勢,這與河南省政府引導和各地區發展方向調整有關。例如漯河市物流產業集聚水平不斷增強,與漯河市的區位優勢、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調整方向有關,特別是漯河市雙匯物流被評為國內冷鏈物流10強之后,政府政策向物流業的偏移更加明顯。目前,漯河市電子商務產業園已經成為河南省第二大快遞分撥中心。
河南省有8個城市的物流產業集聚水平呈現變化不大或者下降趨勢,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物流產業與其他制造業融合度不夠。物流產業集聚的一個重要保證就是物流產業和制造業的聯動發展[4]。
其次,物流節點功能重疊。到目前為止,仍然有很多城市的物流節點存在機構、功能乃至建設重疊的現象,嚴重制約該地區物流業效率的提升。
再次,物流節點功能單一,園區建設較為落后,特別是基礎建設不足[5]。
最后,物流建設信息化水平滯后,信息平臺建設略顯不足。雖然個別地區的信息化水平和平臺建設初見成效,但大部分地市建設仍略顯不足。
4 ? ?河南省物流產業集聚發展對策
4.1 ? ?促進河南省物流產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
物流業與其他產業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因此物流業的集聚發展需要其他產業特別是制造業的貨源支持。只有物流產業和制造業高度協同、聯動發展,才能進一步促進產業集聚,從而形成產業集群。
制造業為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物流需求。例如商丘市目前有11個產業集聚區,商丘市可以此為契機,促進制造業如紡織和服裝、農產品加工等與物流產業實現高度聯動發展,從而不斷降低物流成本,推進物流產業在此集聚[6-7]。
4.2 ? ?繼續推進物流園和物流集聚區建設
物流園區或集聚區服務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基礎設施的建設情況。目前雖然很多地市大力發展物流園區或產業集聚區,但是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仍比較薄弱,重復建設嚴重。比如商丘豫東物流園區雖然位列河南省冷鏈物流示范園區,但是該園區的基礎設施并不理想,目前該園區進駐的企業主要以中小物流企業為主,難以實現物流業的規模效應。園區可以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平臺等方式不斷完善物流服務,實現物流資源的合理配置,吸引更多有實力的物流企業入駐[8]。
4.3 ? ?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積極打造新型業態
河南省應對各地市物流園區和產業集聚區進行系統性規劃,積極引導其良性發展。河南省有眾多物流園區,但其配套設施有待加強。政府要從稅收政策等各方面提供便利,吸引有實力的大型物流企業入駐園區[9]。
打造強有力的物流樞紐,大力發展多式聯運、JIT配送等新型業態的物流發展模式,是河南省物流產業集聚的重要推動力。河南省要以“一帶一路”、中歐班列和中原經濟區發展為契機,構筑新型發展模式,打造開放的多式聯運物流服務平臺,積極探索物流集聚新業態[10-12]。
4.4 ? ?加強物流產業信息系統建設
當前物流業的發展需要信息技術的有利支撐,物流業發展離不開大數據、GPS、物流信息服務平臺等信息技術。各地市需要繼續加強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實現物流信息和技術的互聯互通,為客戶、企業和政府之間提供一個高效的信息網絡平臺[13]。利用物流服務平臺增強交易機會,實現資源合理配置,不斷提升區域物流集聚水平[14]。
5 ? ?結束語
物流產業集聚對于區域經濟高速發展、提升區域競爭力具有非常明顯的作用。利用河南省18個地市物流業增加值計算其產業集聚水平,對各地區的物流產業集聚水平進行界定,從而更加清晰地認清各自的定位,對河南省物流產業集聚的健康發展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張芷尋.南平市休閑農業產業集聚度測量及影響因素分析[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7.
[2]2019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0-03-10].https://www.henan.gov.cn/2020/03-10/? ? ? 1302745.html.
[3]謝逢潔,王寧.“一帶一路”視角下西部12省區物流產業集聚及空間分布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9(3):79-82.
[4]田振中.河南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現狀與機遇[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7,39(11):17-19,29.
[5]高宇游.我國物流園區信息化發展現狀及物流公共信息平臺需求分析[J].中國儲運,2017(12):106-109.
[6]韓增林,王成金,尤飛.我國物流業發展與布局的特點及對策探討[J].地理科學進展,2002,21(1):81-89.
[7]沈玉良.我國物流產業發展中的幾個問題[J].國際商務研究,2001(4):42-46.
[8]丁俊發.對當前中國物流業發展的認識[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2(22):16-18.
[9]胡振虎.中國農產品物流產業發展模式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5.
[10]劉雪妮,寧宣熙,張冬青.產業集群演化與物流業發展的耦合分析——兼論長三角制造業集群與物流產業的關? ? ? ? 系[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24(9):161-166.
[11]海峰,程金玲.日本區域物流業發展特點及趨勢[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5(11):136-139.
[12]黃福華,谷漢文.我國物流產業發展的經濟學分析[J].財貿經濟,2005(2):79-81.
[13]何小洲,張伶俐,鄧正華.物流產業對區域經濟結構的影響效應分析——以重慶市物流產業發展為例[J].科技管? ? ? ? 理研究,2007,27(6):118-119,129.
[14]吳卓婷.金華市物流產業集聚發展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