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爽 段遠謀
摘 要:結合當前國際經濟的發展形勢,在闡明綠色貿易壁壘的概念與表現形式的基礎上,提出建立綠色貿易壁壘的切入點,以期為中國國際貿易平穩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綠色貿易壁壘;經貿沖突;WTO;綠色包裝;綠色指標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20-0015-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757.12 ?? ? ? ?文獻標志碼:A
1 ? ?綠色貿易壁壘的概念與表現形式
1.1 ? ?綠色貿易壁壘的概念及產生原因
綠色貿易壁壘是指在國際貿易中,進口國以環境保護和保衛國民健康為由而實施的一系列進口限制措施。顧名思義,“綠色”是就環境保護的角度而言的,“貿易壁壘”是從貿易進口限制方面來理解的。關于綠色貿易壁壘的產生原因,主要有以下3點。
一是生態問題嚴峻。全球貿易交流日益密切的同時,也伴隨著生態的惡化,人類的衣食住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環境。
二是WTO規則漏洞。WTO規則體系中,有不少涉及綠色貿易的條款,但大多數規定的內容比較籠統。比較典型的是GATT規則第20條的規定。
三是環境標準的差異。由于歷史發展背景、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環保意識及環保技術水平的差異,導致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環境標準不同。
1.2 ? ?綠色貿易壁壘的表現形式
目前,綠色貿易壁壘的外在表現形式在學術界并沒有達成統一的認識,本文僅對國際貿易中常見的5種壁壘形式進行闡述。
1.2.1 ? ?綠色關稅
綠色關稅可以稱作生態稅或環境關稅,是綠色貿易壁壘最初的表現方式。進口國為保護本國的生態環境及生態安全,對一些可能會污染環境的進口產品除了征收正常應當繳納的關稅外,再額外征收一道生態保護的關稅,即除征收正常進口關稅外,再加征額外的環境進口附加稅,以限制或禁止該種商品進口[1]。
1.2.2 ? ?綠色技術標準
綠色技術標準是繼綠色關稅之后出現的一種新型非關稅型貿易壁壘,指通過在國際貿易磋商及在國內制定復雜嚴苛的產品環保技術標準,以達到限制進口別國產品、保護本國貿易的目的。這一綠色壁壘形式上具有合規性和極大的隱蔽性。
1.2.3 ? ?綠色環境標志
綠色環境標志又稱生態標志、綠色標志,是一種證明產品對環境綠色無污染的商標,一般依據一定的程序和環境標準由行政管理部門或民間社會團體頒發,可以印在產品包裝上作為標志性宣傳語或Logo。
1.2.4 ? ?綠色包裝
綠色包裝也稱生態包裝制度,是指從國外進口的商品,其外部包裝不能過度包裝,并且必須不能對進口國的生態環境和居民健康造成危害,同時包裝物在使用后能夠回收再利用或者很快降解。部分國家已經率先制定了綠色包裝的相關法律法規,以保護和規范國內商品包裝。
1.2.5 ? ?綠色檢驗檢疫制度
綠色檢驗檢疫制度主要針對進口產品是否有微生物污染、是否攜帶有傳染性致病菌、添加劑使用是否超標等進行檢驗檢疫,通過查看是否符合進口國的檢驗檢疫制度,來禁止或限制不達標產品進入進口國市場。
2 ? ?經貿沖突與綠色貿易壁壘的關系
經貿沖突指的是一國通過構建貿易壁壘,有針對性地限制他國商品進入本國市場,同時通過補貼、傾銷等措施占領他國市場,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報復和反報復措施。其中,貿易壁壘有傳統型和非傳統型兩類。綠色貿易壁壘屬于非傳統型的貿易壁壘。
在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全球經濟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中國作為全球經濟體的一部分,經濟平穩上升。伴隨著中國經濟體量持續擴大,國際間的貿易不平衡也日益加劇。為了維護本國的經濟利益,國家之間貿易摩擦時有發生[2]。
中國是WTO成員國,一直以來都積極遵守《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簡稱GATT)規定的國民待遇和最惠國待遇。但GATT第20條規定有一般例外情況,也就是為了保護人類、動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可以采取例外措施。基于此,中國可以建立本國的綠色貿易壁壘,避免貿易摩擦中的惡性競爭,促進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這對全球經濟健康發展也是有益的。
當然,除了防范惡性競爭外,綠色貿易壁壘還能為中國帶來以下積極影響。第一,對進口產品嚴格把關,有利于保護中國生態環境和國民健康。第二,可以提高中國綠色產業的發展水平,帶動中國綠色產品的生產和出口。
3 ? ?有關綠色貿易壁壘的國內法律規則和國際法規則
就國內法律層面來說,《憲法》是中國根本大法,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憲法》第26條規定:“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國家組織和鼓勵植樹造林,保護林木。”作為國家根本大法,《憲法》對環保法中有關貿易方面的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具有較強的指導性作用。普通法層面有一些法律法規和規章,如2014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定:“國家對嚴重污染環境的工藝、設備和產品實行淘汰制度。”該部法律從普通法的層面對防止中國進口可能污染環境的產品進行了規定。除《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之外,中國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對海洋環境予以專門保護。2017年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海洋環境保護法》規定:“禁止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水、領海轉移危險廢物。經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轉移危險廢物的,必須事先取得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書面同意。”作為一部環境領域的專門法,該法詳細規定了如何防治陸源污染物對海洋環境的污染損害等問題。
除此之外,中國還有一些法規和規章,如《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標準管理辦法》。地方環境標準包括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和地方環境質量標準兩個部分。從國際法層面來說,中國加入了《生物多樣性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等,并且積極履行聯合國賦予的環保國際義務,據此編制了《中國消耗臭氧層物質逐步淘汰國家方案》《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等。
4 ? ?中國綠色貿易壁壘的構建
根據上文對中國有關法律法規的梳理,建立綠色貿易壁壘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4.1 ? ?加快綠色指標的研究和制定,完善我國標準化制度
綠色指標的制定應當以中國環境生態現狀和經濟發展水平為依據,所制定的綠色法律指標體系必須符合中國國情。研究并借鑒發達國家成熟的綠色貿易制度,使中國貿易管理體制能與國際環保規則接軌。不可制定標準過低的環境指標,以免削弱中國出口商品競爭力,而且不利于中國生態環境的改善。亦不可操之過急。制定標準過高的環境指標,在提高中國商品競爭力的同時,勢必會加大成本投放力度,不利于中國經濟建設的發展。
因此,要想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綠色標準,要把握適度原則,積極向國際綠色標準靠攏,形成符合國情且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標準[3]。
4.2 ? ?制定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的進口法律法規
中國應貫徹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在制定有關進口的法律法規時,要抵制發達國家利用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進行“生態掠奪”。嚴格控制“洋垃圾”的輸入,完善海關質檢制度,防止有害商品和技術進口對中國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性影響,有效配置中國現有綠色資源,對稀缺性資源進行補充,同時引導企業引進先進的、綠色環保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方法。中國政府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就“引進不符合中國環境保護規定要求的技術及設備”的行為作了詳細規定,對嚴重不合規的外資種類、行為等方面進行了限制引進。1992年,中國出臺《關于加強外商投資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通知》,相比于環保法作出了更加具體的規定,并從產品原材料、工藝和設備等方面作出了更加細致的劃分,從根源上防止中國進口外國的污染源。因此,在現有法律的基礎上,中國應查漏補缺,進一步加強引進外資的相關立法[4]。
4.3 ? ?要善于利用國際協同效應,加強國家間的交流與協作
在構建中國綠色貿易壁壘的過程中,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應當積極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加強交流與合作,發揮協同效應,將其他發展中國家組織起來,開展多邊合作,從而增強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話語權,有利于中國在構建綠色貿易壁壘時制定更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規則。同時也防止在與發達國家發生貿易摩擦時,發達國家牽制其他發展中國家而限制中國的國際貿易[5]。
5 ? ?結束語
對中國而言,在國際貿易中應以環境保護和保衛國民健康為由實施相關進口限制措施。構建這種綠色壁壘,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要正視目前中國在環保與貿易之間法律制度的不完善,要促進中國國際貿易綠色可持續健康發展,構建適合中國國情的綠色貿易壁壘,在綠色產品貿易中加快完善與之相應的環境立法,積極應對貿易摩擦,保護國家利益。
參考文獻:
[1]陳巧玲.我國綠色貿易壁壘法律制度構建策略探究[J].法制博覽,2016(35):132-133.
[2]林俊賢,明秀琴.構建我國綠色貿易壁壘法律制度的理論基礎[J].中國公證,2009(4):30-33.
[3]朱明晶.國際貿易中綠色貿易壁壘的應對管理措施[J].中國商論,2020(5):93-94.
[4]吳克烈.關于綠色壁壘的戰略思考[J].國際貿易問題,2002(5):51-54.
[5]薛榮久.如何跨越綠色貿易壁壘[J].國際貿易問題,2002(5):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