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豆豆

摘 要:我國碳排放交易市場起步較晚,交易制度尚不完善,因此研究我國碳排放交易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探討碳排放交易對企業環保投資的影響,分析碳排放交易增加企業環保投資的關鍵要素,針對我國碳交易制度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以推動我國碳排放交易制度的發展。
關鍵詞:碳排放交易;環保投資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20-0103-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X196;F275 ? ? ? ?文獻標志碼:A
環境問題極為重要,碳減排是各組織、國家以及科學領域共同關注的焦點。經濟學理論通過兩種機制解決環境問題,即行政控制機制和市場貿易機制。前者采用行政手段強行控制限額配置,后者通過交易機制和稅收政策進行調節。碳排放交易是在《京都議定書》中提出的一種市場貿易機制。碳排放交易市場是以二氧化碳排放配額作為標的物進行交易的政策性市場。
目前很多國家已經建立了碳排放交易市場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有些國家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碳交易體系。我國的碳排放交易市場相對歐美國家來說起步較晚。2014年,我國碳排放總量在全球位居首位,成為制約我國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大問題。我國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節能減排的目標。“十二五”規劃以來,我國開始積極探索碳交易市場的建設,于2011年在7個城市進行試點,2013年啟動區域性碳排放交易,2017年12月19日啟動全國碳交易市場。
我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建立時間較短,目前針對我國碳交易制度的研究還相對較少。沈洪濤等(2017)[1]通過實證檢驗碳排放交易的減排效果以及減排機制,研究發現碳排放交易具有減排效果,且主要是通過減少產量來達到減排的目的,而不是增加環保投入和通過改進減排技術實現長期減排。除了減少產量這一路徑,本研究探討企業通過增加環保投資來實現減排的路徑,分析碳排放交易增加環保投資的影響要素,并結合我國碳交易制度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
1 ? ?我國碳排放交易制度存在的問題
我國碳排放總量大,有很大的碳減排壓力。自我國碳排放交易制度建立以來,經過不斷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1.1 ? ?碳排放總量和配額缺乏科學分配
配額總量的設定決定著需求量,從而影響碳價。這些因素會給企業帶來壓力,降低企業的積極性。碳配額核算方法有歷史法和行業基準法,配額的分配有免費分配法和拍賣分配法。我國以免費分配為主,缺乏分配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1.2 ? ?缺乏合理的定價機制
碳排放交易定價困難是阻礙我國碳交易市場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由于缺乏相應的定價機制,人為干擾導致交易價格偏離真實價格,影響碳排放交易的順利進行,削弱了碳交易市場的激勵效果。
1.3 ? ?配套法規制度不夠完善
我國頒發了一系列建設碳排放交易市場的政策法規,但是缺乏地方性的行政法規。碳排放交易市場缺乏監管機制、風險預防監控機制、行業標準等配套制度,缺乏監管,相應的內控機制和嚴格的考核體系缺失。這些都是影響我國碳交易市場發展的關鍵因素,制約了碳市場的良性發展。
2 ? ?碳排放交易對企業環保投資的影響
研究表明,碳排放交易可以促使企業進行碳減排。孫睿等(2014)[2]認為,碳價屬于企業的生產成本。企業為了減少成本,就會提高生產技術,促進減排。劉傳明等(2019)[3]通過實證研究發現,碳排放權交易政策可顯著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認為出售碳排放權一方出于市場收益、政府支持以及技術革新等因素采取行動減少碳排放,購買碳排放權一方則出于減少購買成本、技術創新的需求減少碳排放。王為東等(2020)[4]實證研究發現,碳排放交易可以促進試點地區的低碳技術創新活動。
環保投資是企業為了應對環境負外部性問題而采取的所有行動的總稱。唐國平(2013)[5]研究發現,企業環保投資只是為了迎合環境規制,而非主動行為。謝智慧等(2018)[6]研究表明,環境規制可以提高企業的環保投資。李月娥等(2018)和李強等(2016)研究表明,環境規制與環保投資呈倒U型關系。李強和施瀅波(2020)研究發現,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可以促進企業增加環保投資。
總體來說,碳排放交易對于碳減排具有有效性,企業主要通過增加環保投資、進行技術升級等,實現碳減排。環境規制作為外部壓力,與企業的環保投資具有相關性,因此碳排放交易可以使企業提高環保投資。從企業自身角度來看,碳排放交易市場具有市場引導效應。企業出于市場收益以及成本效應,會主動采取行動,加大企業的環保投資,減少碳排放。
一方面,當環保投資成本低于交易成本時,企業會選擇進行環保投資減少碳排放,以期提高碳交易的收益或減少購買不足配額的成本。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傾向于加大環保投資,使得碳排放量低于企業的碳配額。同時,加大環保投資、減少碳排放,也可減少企業碳稅壓力。
另一方面,基于技術創新激勵,企業可以通過技術升級獲得長期的動態激勵效果。從外部壓力來看,碳排放交易制度是一種環境規制手段,外部的制度壓力會使企業增加環保投資。在有關部門的監管以及公眾的關注下,企業會更加重視自身的環境行為。同時,碳排放交易作為一種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可以基于市場機制激勵企業追求效益最大化。
3 ? ?碳排放交易增加企業環保投資的要素分析
從內部企業自身的角度和外部環境規制的壓力角度分析可知,碳排放交易可以促使企業增加環保投資。這種促進作用主要受到碳排放配額、碳價、企業環保投資減排效用這3個關鍵因素的影響,影響關系見表1。
3.1 ? ?碳排放配額
碳排放配額是約束企業行為的關鍵因素。當碳排放配額超過企業的實際碳排放量時,企業屬于碳排放交易權的出售方,此時企業缺乏減排的動力機制,當然不會花費額外的成本增加環保投資。當碳排放配額低于企業的實際碳排放時,企業出于內外部因素,便會采取行動,增加環保投資,減少碳排放,此時碳排放交易機制的減排才具有效性。
3.2 ? ?碳排放權交易價格
碳價的高低對企業環保投資決策具有很大的影響。企業是否增加環保投資取決于環保投資額與碳排放交易價格的高低。當企業減排所需的環保投資成本低于碳排放權配額的交易價格,企業會選擇進行環保投資減少碳排放,而不是花更多的成本購買配額。當企業減排所需的環保投資成本大于碳排放權配額的交易價格,企業寧愿花費成本購買不足的配額。如果增加環保投資實現減排所獲得出售配額的收益大于投入成本,企業也會選擇增加環保投資。此外,碳價的穩定也有利于企業制定長期的減排決策。盡管短期的環保投資會影響企業的當期收益,但有利于企業獲得長期收益,此時企業傾向于選擇增加環保投資,減少碳排放。
3.3 ? ?企業環保投資的減排效用
企業環保投資的減排效用體現在減排效果邊際效用。如果企業進行環保投資能夠起到顯著的減排效果,那么碳排放交易對企業環保投資的影響效果就更加明顯。如果企業的環保投資減排效用很低,那么碳排放交易對企業環保投資的影響效果就會變弱。
4 ? ?結論與建議
碳排放交易可以促進企業增加環保投資,其中促進作用受到碳排放配額、碳價、企業環保投資減排效用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碳排放交易市場起步較晚,存在碳排放配額缺乏科學分配、碳交易定價機制缺乏、配套法規制度不夠完善等問題。要充分發揮碳排放交易市場對企業環保投資的作用,以實現碳減排的目標。
政府應建立健全碳排放交易制度,完善配額交易體系,適度偏緊總量,優化碳排放配額的分配方式。目前,以免費分配為主的配額分配方式有利于制度的建立,但也會帶來企業環保投資的逆激勵效果。免費分配需向拍賣分配以及有償分配方式轉變,完善碳交易定價機制。政府應給與適當的干預,規定一定的價格區間,允許市場波動,將碳價穩定在合理的范圍內。
隨著碳市場日益成熟,企業應主動進行環保投資,積極革新生產技術,提高環保投資的減排效用,從而在碳排放交易市場中居于主導地位。
參考文獻:
[1]沈洪濤,黃楠,劉浪.碳排放權交易的微觀效果及機制研究[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1):13-22.
[2]孫睿,況丹,常冬勤.碳交易的“能源-經濟-環境”影響及碳價合理區間測算[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7):82-90.
[3]劉傳明,孫喆,張瑾.中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碳減排政策效應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9(11):49-58.
[4]王為東,王冬,盧娜.中國碳排放權交易促進低碳技術創新機制的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0(2):41-48.
[5]唐國平,李龍會,吳德軍.環境管制、行業屬性與企業環保投資[J].會計研究,2013(6):83-89,96.
[6]謝智慧,孫養學,王雅楠.環境規制對企業環保投資的影響——基于重污染行業的面板數據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8(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