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廣

通北林業局冰趟子林場的密林深處,有一塊巨型碑石佇立林間。碑石上,“東北抗聯冰趟子戰斗遺跡地”幾個大字以及戰斗場景浮雕,記述了八十多年前這里發生的一場驚心動魄的戰斗——抗聯名將趙尚志率領200多名抗聯戰士,以寡敵眾、以弱勝強,擊敗了尾追的800多名日偽軍,取得抗聯史上一次輝煌的戰績。
歲月荏苒,曾經的戰場如今已是草木繁茂、戰跡難尋。然而,碑石旁默然肅立的趙尚志雕像,仿佛仍在向世人講述著那場永載抗聯史冊的戰斗。
誘敵進入伏擊圈
日本侵占我國東北后,趙尚志領導的東北抗聯第三軍英勇戰斗,威震敵膽。隨著抗日游擊區域的不斷發展和擴大,敵人極其恐慌和不安,于是調集重兵進行“討伐”。
1937年3月初,寒風凜冽,大雪漫天,趙尚志率領西征部隊經過長途跋涉,來到通北地區。
部隊剛在山里歇下腳,忽然有偵察人員傳來消息——北安、通北方向的日軍守備隊,組成800多人的“討伐”部隊,正在向抗聯開來。
情況萬分危急。如果避而不戰,那唯一的退路只有撤回山區;而這一撤,意味著西征部署就要半途而廢,隊伍又要回到缺衣少食、饑寒交迫的困境。
據參加過冰趟子戰斗的抗聯老戰士張祥回憶,當時趙尚志的態度特別堅決:“我們要把日本鬼子引進山去,打一次硬仗,讓鬼子吃吃苦頭,知道知道中國人民不是好惹的。”
敵眾我寡,力量懸殊,打硬仗不等于非得硬拼。趙尚志決定,先把敵人引進山來,尋找時機進行伏擊。敵人被打痛了,自然就不敢再糾纏。
踏著皚皚白雪,沿著運木材的山路,趙尚志率領隊伍一路前進。走著走著,隊伍來到一個山溝。兩側密林叢生,溝里卻一棵樹也沒有,是塊狹窄的平地。趙尚志端詳了一會兒,興奮地用棍子往周圍劃拉一圈,說:“好地方,適合打埋伏。”
怎么埋伏呢?趙尚志率領部隊繼續前行了三四里地,一路上故意留下隊伍經過的痕跡,然后又帶隊伍折了回來,藏身在溝兩側的樹叢里。他下達命令:一聽到機槍響,大家就一起開火。
不多時,一長串馬爬犁出現了,爬犁上坐著100余名日軍。“砰!砰!砰!”戰斗打響了。日軍立刻人仰馬翻,紛紛滾下爬犁,趴在雪地上拼命抵抗。打了一會兒,日軍發現抗聯的兵力不多,便集中力量發動進攻。戰士們邊打邊撤,巧妙地把日軍引入山腰處的伏擊圈。
趙尚志見時機已到,高喊了一聲:“打!”四挺機槍一齊怒吼,敵人應聲倒地,死的死、傷的傷,紛紛倉皇而逃。
此番誘伏,日軍死傷30余人,一名大尉軍官被當場擊斃。抗聯戰士們還繳獲了一批武器彈藥和毛毯等軍用物品,可謂小有斬獲。
巧用冰面建奇功
抗聯戰士打掃戰場,清點繳獲的武器物資,一個個喜氣洋洋。但趙尚志絲毫沒有放松警惕,提醒大家:“同志們,戰斗還沒有結束。日本鬼子囂張得很,是不會甘心白吃這個虧的,一定會來報復。咱們今晚不能待在這兒,要繼續往山里走,把追來的鬼子引進山里再打。”
稍事休整后,趙尚志帶領部隊連夜往山里開進。當部隊來到一個叫“冰趟子”的地方時,趙尚志站住了腳,細細打量起來。
這里是通北縣城從西向東進山的必經之路,坡上的山路旁,有四座大木營,每個屋子能住一二百人,是來往山里歇腳的車馬店。在木營附近,有常年流淌的山泉。進入冬季,泉水從山上流下來,在山路北面形成一層層、一片片高低不平的冰面,所以當地人稱之為“冰趟子”。
趙尚志一眼就相中了這里,便在木營里召開班以上干部會議。他說:“這四座大木營很堅固,可以固守;溝的兩側是山林,可以設伏;溝口很窄,既可以截住敵人的退路,又可以打擊敵人的援兵。總之,這里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好戰場。”
趙尚志決定,在這里布置一個“口袋陣”,讓日本鬼子再嘗嘗抗聯戰士的鐵拳。隨后,他便組織戰士們進行準備。
因為時間緊迫,來不及構筑像樣的工事,趙尚志就指揮戰士們把山坡前方的平地全部澆上水。天寒地凍,水一澆上去,平地就全成了冰面,人在上面站不住腳。他又讓人在木營前方挖了一條溝,為讓壕溝達到需要的深度,就在壕溝邊沿堆上積雪,澆成冰墻。木營所在的山坡兩側都有樹叢,再在那里埋伏下伏擊隊伍。
一切準備就緒之后,戰士們嚴陣以待,只等日寇自投羅網。
3月7日傍晚,日軍竹內部隊的守田大尉率日偽軍800余人,沿山溝口向“冰趟子”木營涌來。剛吃了虧的敵人這回長了記性,先是用機槍和炮火開道,隨后派上一股偽軍試探虛實,最后才是約200名日軍嚎叫著向木營沖來。當時,山路上、冰面上密麻麻的全是敵人,抗聯的六挺機槍一起向敵人開火,子彈、手榴彈雨點般地飛向敵人。
敵人十分兇猛,不斷發起進攻,但由于陣地前面是“呲溜滑”的冰面,敵人既沖不上來,也爬不上去,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
一場大捷傳威名
隨著敵人的后援部隊不斷開到,攻勢愈加猛烈。但抗聯戰士憑借有利地勢,沉著應戰,打得敵人趴在冰面上抬不起頭來。趙尚志看到戰場形勢對我方有利,為了更好牽制敵人,減輕正面陣地壓力,又派出多股小部隊,從兩側密林和北部河溝攔腰突襲敵人。
敵人仗著人多勢眾、武器精良,孤注一擲地集中兵力攻打正面木營,有20多名日軍一度趁亂占領了左側一個木營。趙尚志大聲命令少年連,趁日軍立足未穩,堅決奪回這個陣地。少年連兩個班在排長趙有財的帶領下,與敵人展開激烈搏斗,左側木營終于失而復得。
戰斗一直打到晚上,隨著氣溫迅速下降,槍支凍得打不響,抗聯戰士的手指因凍得麻木不能彎曲扣扳機,就輪流到木營屋內的火爐旁烤手、烤槍,然后繼續投入戰斗。
天慢慢黑了下來,趴在冰雪中的敵人凍得無力再戰,加上冰上又滑,不敢貿然前進,槍聲漸漸稀落下來。
趙尚志判斷,敵人這是要撤退,于是命令部隊加強溝口的阻擊力量。果然,敵人停止攻擊,開始撤退。抗聯戰士在溝口處與敵人激戰一小時,又殺傷了大批的敵人,剩下的敵人落荒而去。
戰斗結束后,趙尚志命令打掃戰場,搜集敵人丟下的槍支彈藥,然后率部隊轉移。
“輝煌戰績,百世傳揚”。冰趟子戰斗共斃傷日偽軍200余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馬匹和糧油、服裝、軍毯等物資,抗聯部隊犧牲7人,是抗聯斗爭史上敵眾我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之一。
自此一戰后,趙尚志將軍的赫赫威名更加令日寇心驚膽戰,不禁發出哀嘆:“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志!”
毛澤東曾贊揚說:“有名的義勇軍領袖楊靖宇、趙尚志……都是共產黨員,他們的堅決抗日、艱苦奮斗的戰績是人所共知的。”
(本文部分資料來源于《東北抗聯紀實》《紅旗熱血黑土》等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