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鍵 白華 臧鵬飛 楊雪


“還沒到十一假期,游客就已經爆滿,明年咱們這‘兩園規模還得繼續擴大!”望著采摘園里游人如織的熱鬧景象,聽著垂釣園里釣者上魚時的笑語歡聲,肇東市昌五鎮昌盛村黨支部書記謝會志的心里更有底了——曾經的廢棄地和垃圾坑,如今已經變成村里發展生態旅游產業的“聚寶盆”。在謝會志看來,只要村集體的“腰包”鼓了,想做能做的事兒就更多了。
金秋九月,在綏化的田間地頭,結出產業發展“碩果”的村屯何止一個昌盛村。近年來,綏化市將促進產業興旺作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手段,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從資源拉動增收向產業拉動增收轉型,初步形成“村里有產業,集體有增收”的局面,走出了一條產業富村的“綏化路徑”。
政策鋪軌,產業建設有“錢”路
早在三四年前,肇東市向陽鄉向陽村的村民就有一個強烈愿望——村里能早點兒安上路燈。這個看似平常的心愿,卻讓村黨總支書記陶寶慶一直犯難:“村里沒有錢,拿啥安路燈?”
因為解決不了村民訴求,黨總支開展工作也缺少底氣。
“要想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強筋壯骨,就要先解決‘無錢辦事的難題?!苯椈形瘯浨粢辉購娬{,要盡快改變“窮家難當”的局面。
以問題為導向,2018年,《綏化市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規劃》出爐,以“產業富村”為發展方向,為壯大村級集體注入“源頭活水”。
為了讓產業項目在那些“零資產”甚至“負資產”的村里“破土”,綏化市首先利用政策激發“動能”,通過“清化收”土地改革政策、扶貧政策、減稅政策和金融政策的疊加效應,讓產業項目在村屯“遍地開花”。
2019年年初,向陽村通過對村里失控多年的草原重新發包定價,獲得55萬元的收入。有了這“第一桶金”,再利用向陽南泉地下水質好的優勢,村里出資29萬元,建成了鑫陽純凈水廠。通過幫扶單位肇東市教育局的牽線推介,村里生產的純凈水被送往肇東市各個小學,村集體當年獲利12萬多元。
一座坐地生金的水廠,不僅讓村集體賬上有了“活錢”,也讓村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到今年9月,全村已經實現亮化無死角的目標,期盼多年的夢想終于如愿以償。
“只有筑牢政策這個托底‘保障線,才能確保產業發展不‘掉線?!痹诮椈形N⒔M織部部長張軍勇看來,政策這一“無形之手”,正在推動村集體從“要我發展”向“我要發展”轉變,增收活力不斷迸發。
“一棵草莓秧兩塊錢,兩個多月結出草莓,當年就能產生十幾倍的收益。咱們今年的集體收入肯定遠超去年。”8月底,雖然草莓早已過了生長期,但慶安縣久勝鎮久旺村黨總支書記楊立君在匡算今年村集體經濟的總收入時,非常慶幸有兩棟日光溫室大棚的助力。
2018年,省里的定點扶貧政策落戶久旺村,村里獲得扶貧專項資金30萬元。鎮黨委和村黨總支經過規劃,將這筆資金投放到溫室產業項目建設中,兩棟日光溫室大棚拔地而起。
春天育花苗、夏天產蔬菜、秋天種水果……溫室大棚的三季循環輪作,讓村集體在2019年便增收20余萬元。與此同時,溫室產業還實現了20戶貧困戶的二次分紅,讓村集體和村民實現了“雙得利”。
吃透政策、活用政策,政策“紅利”的釋放,讓產業發展有了“錢”路,也有了“前”路。
在慶安縣同樂鎮同發村,借助農機扶貧政策和“北藥”種植優惠政策,村集體形成了農機服務產業聯合體和種植業產業聯合體。2019年,村集體實現經營性收入36萬元,多年的“后進村”變成了耀眼的“文明村”。在綏棱縣靠山鄉靠山村,隨著貧困村和集體經濟扶持政策的落地,推動了花卉產業、農機產業、食用菌基地等產業的連片發展。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37萬元,自來水和硬化路成為村民生活的“標配”。
從“破土”到“生根”,一批批產業項目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生長,孕育著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特色培育,產業發展有出路
接連的幾場大雨,讓蘭西縣蘭河鄉擁軍村的溝邊低洼地出現嚴重積水。要是在以往,村黨支部書記張連學準會第一時間組織村民抗洪,而如今他卻氣定神閑——“咱村的‘綠色長堤能發揮大作用哩?!?/p>
張連學所說的“綠色長堤”,是村里在沿河低洼地邊種植的1000畝柳條。別看這些細柳弱不禁風,卻有著涵養土地和促進集體增收的“硬實力”。
與擁軍村的地理特征相同,蘭西縣多個村屯因地處呼蘭河畔,地勢低洼、灘涂較多,大片地塊成了不利于種糧的廢棄地。
地還是那片地,隨著思路一變,劣勢變優勢,荒地變沃土。
自2017年起,蘭西縣為充分利用廢棄地,將“造地插柳”作為農業增收的特色產業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一號工程”。為了讓插柳“生金”,縣里引進辰能發電企業,解決插柳薪炭林的銷售問題,讓循環經濟得以發展。
“拿我們村來說,去年產出柳條薪炭林5000噸,企業收購價格為每噸400元,刨除成本,單這一項就為村集體增收了100萬元。”有了這么一座“綠色銀行”,張連學和黨員們的干勁兒更足了。以這份收益為股金,村里相繼建成水稻種植合作社和蔬菜基地,村集體的收入如滾雪球般擴大。
“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其實,產業發展也是這個道理,需要因地制宜。”綏化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楊國寧介紹說,為了讓初具規模的產業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產生持久的經濟效益,綏化市立足不同鄉村的資源稟賦和獨特優勢,著力打造“特色牌”,用差異化戰略為產業發展提供更多出路。
2019年1月,慶安縣同樂鎮同樂村的村民活動中心連著幾天人聲鼎沸——省農科院專家講授的苗木種植培訓課讓村民聽得直呼“過癮”,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但最能激活村黨總支書記張金生興奮點的不是實用技術本身,而是專家那句“村里的坡地適合發展苗木產業”——村里的稻米產業已經基本飽和,該研究新的發展方向了。
2019年4月,經過幾個月的考察與籌備,同樂村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哈爾濱新葉苗木有限公司,將村里的300畝土地入股,以“村集體+企業”的形式,發展城市綠化苗木種植產業。
“基地管理由企業派專門人員負責,苗木銷路也不用村上操心。村集體除了每年能獲得10萬元土地托管費,還能按銷售額拿到分紅?!眹L到特色產業甜頭的張金生樂得合不攏嘴。
與收入同步升級的是同發村的整體面貌:一年春夏秋三季,村里花常開、樹常綠,村民更舒心了;乘著產業發展的快車,村民的身份逐漸向產業工人轉變,20戶苗木經營者的戶均年收入增長超一萬元,涌現出王軍、曹立國等本土林業技術帶頭人,為村集體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
告別了盲目鋪攤子、上項目的老路,如今綏化各地積極挖掘本地特色,形成成立勞務合作社、盤活村內資源、集體投資入股等產業發展新路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
鏈條延伸,產業拓寬有新路
初秋,室外寒意漸濃,但走進綏棱縣克音鄉十四井村的玉米加工車間,一股熱浪撲面而來。
“這是蒸玉米過程中產生的蒸汽,別看玉米現在熱乎,一會兒就要被送到冷庫凍起來了。”村黨總支書記王小東邊忙活邊介紹,熱得大汗淋漓。
一說起這個“火熱”的產業,王小東的話匣子就關不上了。早在五六年前,十四井村就成立了合眾玉米種植合作社,以托管形式為村民種植玉米。雖說也算是份產業,但離興村富村的目標還差得遠。就在發展陷入“瓶頸”之時,在一次學習考察中,王小東注意到,東北的黏玉米在江浙一帶很受歡迎,平均價格都在三四元一穗。如果能進軍這個市場,集體收入就能翻上幾番!
沿著這個方向,王小東與村里的黨員、能人一起研究如何延長玉米產業鏈條,如何利用冷凍技術增加玉米的保鮮期,制定反季銷售的具體措施。
2017年,村里以合作社為依托,成立了合眾發展有限公司,與杭州一家企業簽訂銷售訂單,村集體當年就增收近100萬。
隨著訂單規模逐年擴大,本村的玉米產量已供不應求。為了進一步拓寬產業路,經克音鄉黨委牽頭規劃,形成了產業互補、共同發展的思路,組織引導鄰近的向榮村與十四井村實行“一種一售”分工合作模式?!氨F取暖”之后,兩個村闖市場的信心都得到提升,產業規模和收益也不斷擴大。
“如果只建不管,好產業也出不來好成果?!?綏化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郭彥武的感受很深。他介紹,在培育、穩定、壯大產業的過程中,綏化市注重適時調整結構,引導產業間互相合作,促進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讓產業迸發出鄉村振興的蓬勃力量。
“村里帶領我們在花田打工,去年我家收入三萬多元,我和老伴兒也交上了社保。”慶安縣慶安鎮保安村村民任傳榮怎么也想不到,當了大半輩子農民,老了還成了有“班”上的“工薪族”。
就業不出村,在保安村早已不新奇,這得益于村里“綠鄉花園小鎮”產業基地的打造。2018年,村里在原有的育苗基地擴大規模,打造成品類多樣的百花園,又將閑置的空房改造成特色民居,將村里風光景色美、居住條件好、交通便利的優勢結合起來,形成了有一定規模的休閑旅游產業。
“8月份,一期的向日葵花海觀景項目吸引周邊市縣游客‘打卡,把土特產銷量和民宿入住率都拉上來了,一個月就為村集體創收十萬多元?!北0泊妩h總支書記任艷虹對這份成績十分滿意?,F在,花園小鎮二期康養、劇院項目也已經上馬,不僅能為村民就業提供更多機會,也將成為拉動集體經濟增長的新生力量。
“培育發展一批、穩定提升一批、鞏固壯大一批”,沿著這個思路,綏化市在推動村級產業發展工作中,不斷開出新路、想出實招、做出成績,著力實現產業拉動效應由“一時增長”向“長效增收”轉變。
以企帶產,肇東市昌五鎮昌盛村擴大村級企業——富泰興農業公司的輻射面,集合相鄰村屯特色農產品,打造統一品牌進行銷售,通過發展產業集群,集體收入增長速度大大提高;文旅興村,望奎縣蓮花鎮廂黃后三滿族村化無形的滿族文化為有形的文旅產業,讓集體經濟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同步進行……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如今,綏化市村級產業已漸成規模,壓實了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路基”,一條鄉村振興的幸福之路正在不斷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