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捷



摘 ?要:豬場要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豬群的組成結構尤其是后備母豬的配備和管理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本文圍繞如何通過體況管理、催情管理、發情觀察和配種準備,使豬場能夠對后備母豬進行正確且科學的配種,從而確保后備母豬終身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
關鍵詞:后備母豬;體況;催情;發情
后備母豬初情日齡、體況以及初次配種時的體況和情期會影響其終身的繁殖性能。
1 ?體況管理
擁有適中的體況才能發揮母豬的繁殖潛能。管理不當的后備母豬在進入繁殖成績最優的四胎或五胎前就會被淘汰,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做到有效的體況管理。體況以體重和背膘兩項指標來衡量,體況管理可通過飼喂管理來實現。
1.1 體重管理
配種時間計劃在后備母豬230~240日齡以及體重達135 kg~145 kg時。按照28日齡斷奶時體重為6.5 kg以及70日齡時體重達25 kg計算,之后到配種約需155 d,日增重應在740 g左右。盡管體重對后備母豬性成熟的影響不是決定性的,但對其終身繁殖性能的影響卻是決定性的。后備母豬體重過大會影響肢蹄健康和發情,即使能正常配種也會增加難產概率,從而導致母豬被過早淘汰。后備母豬體重過輕以及性成熟和體儲備不足,發情率和分娩率則會受到影響。即使部分后備母豬能配種分娩,也會導致所產仔豬的初生重和斷奶體重不足,影響下一代的生產性能。這些體重過輕的后備母豬經過哺乳后失重太多,導致再發情延遲或不再發情,不得不提前淘汰,終結使用壽命。
體重不代表體況的全部,對于后備母豬來說,過高的瘦肉率會影響發情和排卵,但瘦肉率低和蛋白質儲備不足對后備母豬的繁殖壽命來說也是不利的。另一方面,在達到體重指標的同時,瘦肉率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后備母豬的背膘值,所以有必要結合背膘值進行管理。
1.2 背膘管理
對于作為種用的母豬而言,背膘管理貫穿了從后備育種開始到最后淘汰的整個繁殖使用期。背膘作為體況的一個指標比體重更容易監測。
不同品種的豬在背膘厚度上有較大的差異,背膘比較厚的肉脂型豬種往往有比瘦肉型豬種更好的繁殖性能。有關后備母豬初配時背膘厚的目標值,很多文獻報道的數據各不相同。那些研究對母豬終身繁殖性能影響的文獻都傾向于初配時后備母豬要有更高的背膘值。然而,這些數據在生產中往往不容易做到,會擴大群體背膘和體重的離散度。
無論從實際生產還是來自不同文獻的數據,對生產性能最有利的分娩母豬背膘值都是相對統一的。我們可以據此倒推:分娩時比較適宜的背膘厚為18 mm~20 mm,哺乳到斷奶背膘損失一般為3 mm左右,也就是在再配種時母豬的背膘厚為15 mm~ 17 mm。經過妊娠期到分娩后,背膘厚再回到18 mm~20 mm,整個妊娠期背膘增加 3 mm左右。然而。后備母豬在配種后,盡管前期對限制飼喂要求更加嚴格,但是在整個妊娠期增重仍高于其他經產母豬。以分娩期背膘厚的目標值為18 mm~20 mm以及妊娠期增加4 mm~5 mm計算,配種時的最優背膘值應在14 mm~16 mm。
1.3 飼喂管理
1.3.1 營養與飼喂方案
后備母豬的營養與飼喂方式見表1。
1.3.2 飼喂管理注意事項
關于飼料的選擇與飼喂管理,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幾點:
(1)在后備母豬飼養過程中應盡量少用抗生素,無抗生素飼料是最優選擇。
(2)在后備母豬育成期的前階段應盡量不要用生長-育肥豬料(中豬料和大豬料),這些飼料的礦物質含量不能滿足后備母豬的儲備需求。
(3)不要用粗蛋白和賴氨酸含量過高的飼料,瘦肉率太高不利于母豬發情。當然,日糧中粗蛋白和賴氨酸含量不能太低,應能滿足后備母豬蛋白質沉積的需求。
(4)從體重70 kg開始,應選用專業的后備母豬飼料才能兼顧體成熟和性成熟的同步發育成熟。
(5)過分精細化的飼料會造成后備母豬胃潰瘍。因此,飼料不要粉碎太細,含有一定數量的粗纖維是必要的。
(6)根據后備母豬的體況適度調整飼喂方案,但采食量減少幅度不宜超過自由采食量的15%,否則將會推遲發情,減少排卵數量。
(7)多不飽和脂肪酸有利于促進脂肪沉積,提高后備母豬的背膘值。
(8)飼料中需要足量添加一些促進性成熟和排卵的維生素。
(9)在配種前7 d~14 d,讓后備母豬自由采食,進行短期優飼,有利于增加合格卵子排出數量。
(10)控制飼料和飼喂系統中霉菌毒素的含量。
2 ?催情管理
2.1 初情啟動
不同品種的后備母豬有不同的初情日齡,經過高度選育的瘦肉型品種,其后備母豬的初情日齡比地方肉脂型品種的后備母豬的要推遲一個多月。同時,初次發情的時間還受后備母豬的體況、與公豬的接觸和飼養環境的影響而變化。
研究表明,后備母豬初情日齡越早,其終身繁殖性能會越好。所以,有人建議二元后備母豬從140日齡開始,每天接觸公豬,進行催情。但是,越早地用公豬誘情,到母豬初情間隔時間就越長,會增加誘情的勞動強度,降低工作效率,不利于同步發情管理。因此,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后備母豬在160日齡和體重達95 kg~105 kg時開始誘情。
2.2 催情的方法
2.2.1 后備母豬群養
處于催情期的后備母豬一般采用小欄群養,每欄4~6頭,且應有足夠的運動空間。對群養的后備母豬,如果豬欄中有一頭母豬發情,其會追逐和爬跨其他母豬,引起發情。沒有安裝電子飼喂系統的后備母豬豬欄(圖1),大欄群養不利于后備母豬體況調節,會降低個體均勻度,增加體重和背膘厚的離散度。
2.2.2 公豬誘情
每天把性欲旺盛的公豬趕到后備母豬豬欄前的走道上,讓公豬和后備母豬隔著欄桿嘴對嘴接觸。為保持母豬的興趣,應更換誘情公豬。每次公豬誘情的時間不超過1 h,以免避免它對此工作失去興趣。同時,還應避免公豬與母豬同棟飼養,造成嗅覺視覺疲勞。
2.2.3 光照誘情
在催情期,后備母豬每日應光照 ? ? 14 h~16 h,以刺激垂體前葉釋放促性腺釋放激素,促進發情。光源應置于后備母豬的頭部上方,光照強度應在250 Lx以上。光照刺激后要有8 h~10 h的黑暗時間(光照強度小于20 Lx)。
2.2.4 催情刺激
對于一些正常管理、年齡超過180日齡且沒有初情的后備母豬需要適當的刺激。
(1)應加強公豬誘情。將公豬趕入母豬欄中與后備母豬進行身體接觸,每天1~2次,每次10 min~15 min,從而刺激其發情。如果豬舍中的氨氣味道太重,會影響公豬氣味對母豬的誘情效果。
(2)換圈和并欄。重新建立群體位次秩序會刺激母豬的發情,應防止爭斗以避免出現傷亡。不要將一頭后備母豬放入一群中,應用不同群體的母豬進行徹底的混群。
(3)運動。多群母豬一起趕到豬舍外面的運動場,通過運動加上打斗來促進發情。
(4)不建議注射激素。激素對初情啟動意義不大,還容易引起卵巢囊腫。
3 ?發情觀察與記錄
后備母豬通常在6~7月齡出現第一次發情。誘情開始后,每天應對豬群進行一次的發情鑒定,每次發情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便于在配種前進行短期優飼。還應為每頭后備母豬建立卡片,記錄每頭后備母豬初情和發情的時間,避免標示的顏色被擦掉。需要格外關注沒有發情標示的后備母豬。
“5點”刺激協助查情。豬舍太擁擠,光線太暗,將不利于發情觀察。
4 ?配種準備
4.1 配種欄適應
催情期后備母豬通常采用小欄群養,為了降低后備母豬配種時的應激,應提前 ?14 d轉入配種舍(圖2)。這也方便飼養員對后備母豬進行短期優飼、發情觀察及配種操作。
4.2 適時配種
后備母豬在初情配種會降低其終身繁殖力,在第二個情期配種比在第一個情期配種多產一頭小豬。在正常初情的情況下,一般建議在第三個情期配種。若初期時間在7月齡以后,可以在第二個情期配種。
后備母豬飼養到7.5月齡,體重達到130 kg以上,已經在第二情期或第三個情期,確認所有疫苗接種完成,即可配種。達到9月齡的后備母豬在初情即可配種,達到11月齡且仍然不發情的后備母豬應予以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