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琪三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它告訴我們,農民伯伯種植糧食很辛苦,要我們珍惜糧食,節約糧食。
可是有一天我在學校食堂吃飯的時候,看見有的同學吃完飯的餐桌上掉了很多飯粒;有的同學把沒吃完的饅頭扔進了垃圾桶里;還有的同學盛了很多飯,只吃了幾口就倒掉了……這些都是浪費糧食的行為。
俗話說:“勤能補拙,省能補貧,精打細算,油鹽不斷。”糧食是我們賴以生存的資源。也許,你認為浪費一點不算什么,可你浪費一點,他浪費一點,加起來就是一個驚人的數字。當你手里捧著香噴噴的米飯,嘴里吃著雪白的饅頭、美味的面條時,你可曾想過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吃不飽飯,正在餓肚子?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珍惜它。
我想我們不應該這樣浪費糧食了!針對這些浪費糧食的現象,我有一個想法:可以讓學校的老師進行管理,制定相關的獎懲制度,然后在餐廳顯眼的地方張貼宣傳標語,讓同學們懂得珍惜糧食,還可以讓同學們互相監督,文明用餐。
讓我們一起養成珍惜糧食的好習慣,節約從點滴做起,從我做起!
【點睛酷評】
文章開篇引用一首愛惜糧食的古詩,開門見山,點明主題;隨后通過記敘“我”在學校里的所見所感,針對浪費糧食這一現象,道出了“我”的想法。文中俗語的恰當引用,很好地詮釋了“珍惜糧食”這一主題。值得一提的是,文末針對學校浪費糧食的這種現象,提出了具體的解決辦法,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可操作性,能給人以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