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明志
摘要:生態翻譯學主要以適應選擇論和三維轉換為基礎,能在由原文、源語、譯語、譯者、讀者、源/譯語文化等多種因素組成的翻譯生態環境中使譯文更加貼近原文,更加生動、形象。本文在生態翻譯視角的指導下,以四川省城市宣傳語為例,研究生態翻譯學對城市宣傳語翻譯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生態翻譯學;三維轉換;城市宣傳語翻譯;四川省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我國“文化走出去”的對外宣傳戰略的不斷加強。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得到了空前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到中國旅游,針對外國游客而言,優質的翻譯文本更能吸引他們前往一座城市。為此,四川省各大城市紛紛出招,提出眾多宣傳口號來吸引游客。
一、生態翻譯學與三維轉換
生態翻譯學是近十年來由國內學者胡庚申提出的全新的跨學科翻譯理論。“翻譯生態環境”指的是“原文、源語和譯語所呈現的世界,即語言、交際、文化、社會,以及作者、讀者、委托者等互聯互動的整體”,其構成要素包含了源語、原文和譯語系統,是譯者和譯文生存狀態的總體環境,既是制約譯者最佳適應和優化選擇的多種因素的集合,又是譯者多維度適應與適應性選擇的前提和依據。翻譯生態環境是影響譯者最佳適應和優化選擇的多種因素的集合(胡庚申,2004: 128)。
生態翻譯學將翻譯方法概括為“三維轉換”,即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語言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對語言形式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文化內涵傳遞與闡釋;而“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交際意圖的適應性選擇轉換(胡庚申,2011)。
二、生態翻譯視角下的城市宣傳語翻譯
2.1 語言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
“語言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即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對語言形式的適應性選擇轉換,這種適應性選擇轉換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層次上進行的。(胡庚申,2011)漢語和英語分屬兩種不同語系,表達方式、使用習慣也有很大區別。漢語多對仗工整,前后押韻,一語雙關,漢語含蓄,英語直接。譯者在翻譯城市宣傳語時應該充分考慮翻譯生態環境,再考慮語言形式的適應性選擇。
例如成都市的宣傳語“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如果把“來了就不想離開”譯為“you dont want to leave”是否太過武斷、太過自大?外國游客可能會想:你怎么這么肯定我不想離開?所以將這句宣傳語譯為“?Chengdu: An Attractive Residence”一個令人著迷的地方,自然來了就樂不思蜀啦。瀘州市的宣傳語是:“中國酒城,醉美瀘州”“醉美”這個詞產生于各大以酒聞名的城市宣傳,只要上半句有“酒”下半句中一定有“醉”,故而這里的“醉美”翻譯起來應該更加偏向于“醉人的,令人陶醉的”,從翻譯的生態環境入手,也該譯為“A City of Chinese Liquor, the Intoxicating City of Luzhou”。
2.2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
“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即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文化內涵傳遞與闡釋。(胡庚申,2011)每一種語言都代表了一種文化,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與西方文化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如何將一些蘊含文化因素的城市宣傳語譯為外國人能一目了然順帶普及中華文化的宣傳語?這就要求譯者必須重視“源語文化和譯語文化在性質上和內容上存在的差異”。
例如,如果將綿陽市的宣傳語“李白出生地,中國科技城”直譯成“The birth place of Li Bai”,那外國人不禁會問:誰是李白?所以考慮到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可譯為“?Birth Place of Great Poet Li Bai, and the C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很多城市宣傳語也大量使用了中國特色詞匯,這些都是西方文化中沒有對等概念的專有詞匯,特別是那些中國特色頭銜。
2.3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
“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即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交際意圖的適應性選擇轉換。(胡庚申,2011)即譯者要“關注原文中的交際意圖是否在譯文中得到體現”中國人大多很會說話,常用一語雙關,即一句話不僅有表面意思還有深層意思。城市宣傳語的最直接作用是吸引那些潛在游客,讓他們在來之前對這座城市有個大概了解,同時也讓來過的游客記憶深刻。好的城市宣傳語可以口口相傳從而讓更多人知道這座城市。
2008年汶川地震后,四川提出的宣傳語為“四川依然美麗”,其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為經歷地震后,四川還是很美麗,可譯為:“Sichuan are always beautiful”。但真的僅僅是這個意思嗎?其實這句話是在向外來游客傳遞:四川經歷了地震之后,美景依然存在,而且很安全,大家可以放心來旅游。所以應該譯為:“Sichuan, as Safe and Beautiful as Always”官方譯文加入了“Safe” 一語道破這句話想要傳遞的意思,順利地實現了交際維的適應性轉換。
三、結語
城市宣傳語是一個城市的文化符號。不僅能夠揭示出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彰顯人文、自然美景,還能體現一個城市的文化理念。一句好的城市宣傳語往往能夠流傳甚廣,在口耳相傳中被人們所熟知,從而也擁有了很多潛在游客。這對城市的經濟發展以及知名度的提高很有幫助。為了提高城市的國際知名度,這就對城市宣傳語的英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譯者想要貼切地傳遞出原語所表達的意思,滿足生態翻譯學提出的標準,必須要從語言維、文化維、交際維等維度出發,實現維度間的適應性轉換。如此一來,我國城市宣傳語英譯水平才能不斷提高,各城市的國際形象和知名度也會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 胡庚申. 生態翻譯學的研究焦點與理論視角[J]. 中國翻譯,2011(2).
[2] 胡庚申. 例示“適應選擇論”的翻譯原則和翻譯方法[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3).
[3] 胡庚申. 翻譯適應選擇論[M].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 四川旅游局公布各城市宣傳語中英文對照:http://opinion.chengdu.cn/topic/2014-05/13/content_1427728_4.htm
[5] 張璇. 生態翻譯視角下的成都市旅游宣傳口號英譯[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