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湖北省枝江市紅心獼猴桃種植不多,避雨栽培更是少見,也許枝江小草灣奇異果業種植基地將是當地獼猴桃產業大發展的星星之火。
湖北省枝江市董市鎮及周邊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型濕潤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無霜期長。平均氣溫16~18℃,年平均有效積溫2 850℃,日照時數2 145小時,無霜期273天,降雨量1 200 mm,4—6月降雨量充沛,一般在600 mm左右。土質為砂壤和黃棕壤,主要成土母質黃棕壤,屬于黃棕壤型第四紀粘土泥田土屬,土壤結構為塊狀、粒狀、團粒狀。pH值6.0~6.8,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豐富。選擇枝江的平原地區種植獼猴桃,能有效避開海拔較低、降雨量集中和冬季氣溫過低等不利因素。
2016年來自浙江上虞的種植大戶錢偉楓,在董市鎮草臺村采用避雨設施栽種紅陽獼猴桃1.4 hm2。由于是水田改旱地,土壤比較板結,當年獼猴桃成活率只有七成左右。2017年大量施有機肥改良土壤,并補苗和嫁接幼苗。2018年試果期獼猴桃產量基本上達到6 000 kg/hm2,高產的達13 500 kg/hm2,只是土壤板結問題沒有徹底解決。通過避雨設施栽培可以延長采收兩個月,2019年8月20日左右獼猴桃開始上市銷售,到11月均可采摘。由于栽培措施得當,到目前3年多的時間,獼猴桃主徑一般達到5~6 cm,而常規栽培要15、16年才能長到這樣的粗度。2019年平均產量18 750 kg/hm2,總產量105 t。大中果 (125~150 g/個)占70%~80%,小果占20%~30%;小果20元/kg,中果40元/kg,大果50元/kg,特級果60元/kg。銷售以觀光采摘為主,占80%,電商銷售占20%。
基地建有一個庫容50 t的冷庫,成立了枝江市小草灣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通過打造“小草灣奇異果業”品牌,在當地小有名氣。避雨栽培比常規栽培投資要高2~3倍,但避雨栽培的陽光果比露天套袋果價格高2倍,經濟效益比露天高3倍,2019年已實現銷售收入100萬元。基地已經在董市鎮曹店村擴大種植33.3 hm2,目前苗木定植已完成。
用小型挖機開溝,深施有機肥。搭建改良拱棚,架面寬3 m,立柱間距4 m。開廂寬3 m,廂溝深25 cm左右。順行向每4 m立一個長2.8 m、粗度約10 cm的混凝土立柱,埋入地下0.5 m左右。四周的支柱用三角鐵或鋼筋連接起來,上面拉4-6-8根鍍鋅鐵絲,棚面鐵絲Φ2.2 mm,鐵絲間距50~90 cm,旁邊固定斜拉鐵絲Φ2.8 mm。各支柱間用鐵絲牽引成網格,構成了一個高約1.8 m的平頂網架,距拱棚頂0.5 m。拱棚上覆蓋寬3.2 m厚度5個絲 (1絲=0.005 cm)的聚乙烯無滴薄膜。每株苗旁邊插一根竹竿,用于綁縛培養獼猴桃植株主干。4月中旬開始在薄膜外覆蓋遮陽網,到9月底10月初,再移開遮陽網。
基地從浙江上虞引進紅陽獼猴桃嫁接苗,砧木為獼猴桃實生苗。苗木品種純正,根系發達,生長健壯,嫁接接合部愈合良好,木質化程度高。建園前全園用挖機挖60 cm深翻改土,施入有機肥,按照2 m×3 m株行距進行定植,1 650 株/hm2。雌雄株比例 5∶1,雌株成排種植,雄株在兩邊集中栽種。苗木達到5個飽滿芽時定植。定植前適當修剪根系,促發新根。栽植帶鋪上一條50 cm寬的黑色地膜,保溫蓄墑防草。種植當年的施肥要慎重,否則容易發生肥害。施肥以葉面肥為主,生物肥為輔。春季所發枝芽,選留1~2個主干進行立桿或拉繩牽引生長,避免多主干上架。當獼猴桃苗長至架下20 cm處時摘心,定向培養架面枝條,及時疏除主干中下部多余的枝條,保證架面枝的正常生長。
獼猴桃是雌雄異株,自然授粉易造成授粉受精不良。由于雄花在開花后的4個小時內能保持受精能力,可以在雄花開花后的2個小時內,采集當日開放且花粉尚未散失的雄花,直接用雄花的雄蕊涂抹當日剛開放的雌花的柱頭,也可用毛筆、棉棒等進行人工授粉,連續進行2~3天。種植面積大的,要從5月中旬開始,連續一個星期,到雄株采集花粉,低溫烘干、打碎并貯藏,在2天內選擇晴天上午8—11點,噴灑到母株上進行人工授粉。
以有機肥為主,復合肥為輔。①下好基肥,基肥是全年生長的基礎,混合施用磷肥、菌肥、生物有機肥、復合肥,每株施入磷肥1~1.5 kg、菌肥 1~1.5 kg、有機肥 1~1.5 kg和復合肥1~1.5 kg,具體根據樹勢確定。采用納米緩釋有機肥作為秋施基肥,復合肥則施用水溶性的硝硫基復合肥、硫酸鉀復合肥,作為獼猴桃全年生長的基礎。②掛果樹生長季節的追肥全部用有機肥料,一年4次左右,完全不用復合肥。即催芽肥、膨大肥,主要應用黃腐酸肥、氨基酸肥,進行深施,保證每3株樹施用一包有機肥,配合施用黃腐酸肥、氨基酸肥、生物菌肥。③幼苗期掌握少量多次原則,投產后每年施基肥1次、追肥3~4次。
年均澆水4~5次,萌芽期保證土壤水分75%左右,手捏成團手松即散則達到獼猴桃生長的水分要求?;夭捎玫喂喾绞捷斔9麑嵅墒蘸螅礁稍胶?。灌溉的重點時期為6月下旬至7月中旬以及9月,防止極度干旱或過濕,避免一次性大量灌溉,堅持少量多次。
采用自然生草方法,草高達到40~60 cm時用割草機割,一年割3~4次,將收割的雜草鋪在栽植穴或棚架下,降溫保濕、保持水土、作為綠肥增加土壤有機質。凡有草的地方,獼猴桃葉片綠得發亮,沒有草的地方,葉片發黃。堅決不用除草劑,當地惡性雜草水花生根深葉茂難于根除,基地采用耕翻人工撿拾,花了許多功夫。
在初春,四五月要及時除去萌芽,用快刀除去多余的萌芽。
長梢修剪。1個主蔓用竹竿綁縛,攀延至棚架。每隔一定距離,左右交叉配置大小側枝。第1梢長約10 cm時,選留2個直立生長的主干。在架面下將主干摘心,當新梢長約 30 cm時,留1個生長勢較強的主干,抹除全部副梢。避免主干折斷,采用引縛選留新梢。當新梢生長較弱時,及時采取短截措施,更新出生長良好新梢。秋冬季進行更新復壯修剪,保證每株樹有8根強壯的結果枝,圍繞拉絲形成通透的樹冠。
長勢均勻、相對強壯的果枝保留5~6個花蕾,長勢中等的結果枝留3~4個花蕾,短果枝留1~2個花蕾。
盛花期后10天左右,根據結果枝的長勢調整留果數量。一般成齡獼猴桃園架面留果約40個/m2,成齡植株每株留果120個。生長健壯的長果枝留4~5個果,中等的結果枝留2~3個果,短果枝留1個果。疏去畸形果、扁平果、傷果、小果、病蟲危害果等,保留果梗粗壯、發育良好的正常果。
冬季進行獼猴桃主干涂白。獼猴桃的蟲害不多,主要是紅蜘蛛、葉甲蟲,一般用菊酯類農藥,如25%的百樹得2 000倍液防治即可。病害主要有花腐病、炭疽病、褐斑病、黑斑病、潰瘍病。8—10月不打藥,11月至次年7月,每隔半個月打一次藥。主要應用75%拿敵穩5 000倍液、72%普力克800倍液、70%安泰生800倍液、68.7%銀發利1 000倍液、50%施保功1 200倍液、60%百泰1 500倍液、25%凱潤1 500倍液、50%凱澤1 000倍液等農藥,交替使用,以免產生抗性。冬、春季進行兩次全園消毒,冬季采用45%石硫合劑300倍液進行消毒,初春萌芽前采用33.5%喹啉銅1 500倍液等進行消毒。生產季節采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生物源、植物源、礦物源農藥進行防治。
獼猴桃露天栽培,濕熱交替容易滋生病害。而避雨栽培果樹生長不受雨水影響,植株得病少,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達22%~23%,而一般管理只能達到16%~17%,獼猴桃的甜度增加了,風味更濃,賣價就高。
獼猴桃芽期、花期、果實生長期對溫度都有一定的要求。果實生長時,如果溫度超過35℃以上,獼猴桃就會生長不良或停止生長。而避雨栽培可以保證獼猴桃溫度在30℃以下,加蓋遮陽網可以減輕陽光照射對果實的灼傷。觀察發現,露天栽培的獼猴桃外觀不規整,果實較軟,這主要是由高溫造成的。避雨栽培的果實表面光滑,硬度好,可以極大地提高貯藏性。從果實開始成熟到最后采收結束,可以延長2個月時間。高溫還容易引起土壤迅速缺水,不利于水分管理。避雨栽培可以有效克服這一缺點,有遮陽網覆蓋,溫度比露天低,更利于果樹果實生長。
由于避雨,果實、果樹都淋不到雨,極大地降低了病菌侵染風險,可以減少用藥量。有利于提供綠色安全食品,有利于延長銷售期、提高品質、提高單價,有利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現綠色生態種植理念。
計劃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建設以紅陽獼猴桃為主的四季鮮果園基地。建設苗木繁育基地,實現苗木本地化。成立枝江小草灣獼猴桃專業合作社,以現有1.4 hm2紅陽基地作為示范園,供農戶參觀學習,培養一批當地的種植技術骨干,讓更多的農戶加入合作社,有效推動全市獼猴桃產業的發展,力爭到2025年產業規模達到333.3 hm2。
以獼猴桃專業合作社為依托,針對社員及廣大農戶開展專項技術培訓班,不定期的講解獼猴桃栽培技術,為獼猴桃產業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加強果品商品化處理,冷藏和冷鏈建設,減少因貯藏不當造成的損失。逐步打造枝江紅陽獼猴桃銷售平臺,統一采摘時間,統一鮮果品質,統一品牌包裝,利用采摘節,推廣枝江紅陽獼猴桃品牌,從而推動休閑采摘、觀光旅游等第三產業的發展。
規?;a以后,大量的現場采摘和線上銷售精品,勢必產生許多次品果??梢越Y合枝江特色產品“枝江大曲”,開發獼猴桃果酒等保健飲品。探索精深加工的路子,實行“三產”融合發展,保證廣大種植戶的經濟效益最大化,使商品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