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
(吉林省一品土特產有限公司,吉林 長春 130000)
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尤其是農產品種類很多;與此同時,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與限制,我國的農產品市場也存在著“難買難賣”的問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原因是我國農業特有的分散性與社會化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結果,而能夠有效化解這種矛盾的方法就是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依托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可讓農產品各個環節實現信息化管理,相關數據可實現共享,相比傳統交易方式將更加便捷。由此可見,農產品電商模式將是解決農產品銷售困境的重要措施。
“互聯網+”背景下,得益于政府的高度重視,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實現了快速發的發展,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還存在著服務效率較低、服務質量較差、經營規模較小以及專業水平較低等問題,特別是同一類農產品相互之間惡心競爭的情況比較突出,難以在短時間之內實現資源整合、發揮集中優勢的目標。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其根源在于農民經營素質以及管理素質普遍較低,主要體現在:第一,我國廣大農民由于學歷、成長環境、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其互聯網知識水平整體較低,其中很多農民的觀念還停留在“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傳統交易模式之中,并對互聯網經營模式產生了一定的誤解。第二,大部分農戶自身并未具備捕捉農產品市場信息的能力,這就會進一步造成盲目種植、養殖等不良現象,以至于農產品出現滯銷的問題。第三,部分農產品質量無法得到保障。部分農戶為了盡快看到收益,在種植過程中對農藥、化肥等未進行合理使用,不僅影響到農產品品質,而且與當前綠色有機食品發展理念與需求相違背。第四,缺乏經營管理素養,“互聯網+”農產品電子商務環境競爭日益激烈,由于專業能力、管理能力的不足,因此難以與一些專業、成熟的機構進行抗衡,進而影響到產品推廣以及銷售等方面。
第一,農產品標準化體系有待完善,體現在:(1)部分地區農產品標準化程度還編比較低;同時,部分商家為追求利潤,在推廣過程中存在著弄虛作假、以次充好的行為,由于口碑下滑以及品質無法得到保障,導致部分消費者不敢隨意通過網絡平臺下單,即便這是少部分行為,但是也會對農產品電商發展造成較大影響。(2)缺乏完善的標準化體系。現階段,我國高度重視對農產品質量標準進行完善,但是農產品具體的生產標準、產品標準、包裝標準、配送標準等方面均沒有明確規定,進而對農產品電商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
第二,農產品所具備的自然屬性不利于產品流通。對于農產品來講,有著區域性、季節性、分散性等特點;同時,還有產品數量較大,但是產品附加值較低的特點,而運輸成本則相對較高,尤其是部分農產品對運輸條件、儲存、配送等方面要求較高,倘若未能妥善處理,那么極容易導致農產品變質,進而影響到產品的流通。
第一,由于基礎設施設備相對落后,所以物流成本比較高。農村地區物流基礎設施相對城區來講比較落后,其物流配送的專業化以及社會化程度均低于市場平均水平,從我國物流網點來看,很大部分最多開設到鄉鎮地區,甚至部分鄉鎮地區還未開設網點,由于沒有繼續深入到具體農村,所以部分農產品在收購、運輸等方面便利性不足,這樣就會增加物流成本。
第二,技術設備落后,導致物流耗損過大。農產品對于運輸方面有著較高的要求,以冷藏車為例,通過調查發現我國目前農產品的電商模式發展過程中,最缺乏的就是冷藏車;同時,冷藏車的容量較小,這就會對鮮活農產品電商銷售產生巨大的營銷。整體來講,我國綜合冷鏈的應用率并不高,目前僅在20%左右,所以由于產品變質所造成的損失不能忽視。
第三,生產經營過于分散,物流無法滿足其需求。現階段,我國農產品生產經營主要還是以家庭經營為主,雖然靈活性、主體能動性比較強,但是經營規模較小、經營分散性的特點很突出,這就意味著物流需要滿足數量龐大的個體服務;同時,環境、地域、季節等因素都會對農產品產生直接影響,而這些也會對物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對于物流企業來講,通常會放棄成本高、盈利差的區域,這樣該區域的農產品流通將會受到制約,并阻礙農產品電商模式的發展。
“互聯網+”環境下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倘若要實現健康發展,一方面需要政府在財政、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支持,另外一方面最重要的還是廣大農民群眾自身。農民是農產品電商模式的主力以及受益者,其整體素質將關系到電商模式的發展,因此建議從這些方面提升農民的整體素質,第一,加強“帶頭人”的培育力度與強度,力求通過發揮示范效應來吸引更多農民參與到電商行業之中,使更多農民能夠知曉電商的真正價值,進而調動其學習電商技術的積極性。第二,由政府以及企業牽頭,通過構建或者引進培訓結構的方式,為農民學習電商知識與技術提供平臺,將有利于提升廣大農民的綜合素質。第三,有針對性制定優惠政策,目的是吸引更多成熟電商能夠主動積極加入到農產品行業,由成熟的電商企業來帶動更多農民朝著規范化方向不斷邁進。
倘若要充分保障農產品電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那么農產品標準化、產業化以及品牌化建設極為關鍵,針對農產品構建標準化體系,將有利于解決非標準類農產品存在的問題,進而為農產品電商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全面推行農產品深加工模式,將有利于調整農產品結構,并促進農產品品牌化建設。依托農產品深加工促進農產品標準化建設,將有利于將農產品生產技術標準、技術等級標準、包裝運輸標準、配送服務標準、安全衛生標準等方面進行統一;同時,讓廣大農民群眾能夠認識到標準化的真正價值,這樣將有利于改善一些不正當的競爭現象。
此外,在發展農產品電商模式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考慮當地的人文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地形因素、氣候因素等,通過綜合分析確立具有特色的農產品,并有針對性采取措施提升這類產品的附加值,且以高標準的品質打造品牌,這樣才能借助電商平臺實現全面推廣,以品質打開銷路,從而實現集群化、規模化發展的目標。
物流作為農產品電商模式發展的基礎設施設備,將直接影響到電商的發展,如今需要將物流體系壯大與完善,重點優化以及改進物流配送模式,建議從這些方面入手:第一,提升物流建設力度,重點需要加強基礎網點的設施設備建設;同時,可與第三方物流公司加強合作,這樣將有利于擴大物流體系的覆蓋網。第二,不斷提升物流整體水平,針對農產品分揀、包裝、運輸等各個細節進行完善與加強;同時,應高度重視冷鏈物流的建設,力求能夠最大限度將運輸過程的不良耗損降低。第三,對資源加強整合。以物流體系為基礎,進一步對便利店、超市等實體銷售終端的資源進行整合,通過協調合作,可將運輸成本有效降低,從而提升收益。
綜上所述,農產品作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以及轉型的重要產業,其發展有效性將關系到我國整體經濟發展的質量。“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農產品帶來了全新的發展道路,能夠將農產品各個環節信息化,以數據信息為基礎開拓市場進行銷售,從而解決農產品難買難賣的問題。但是當前我國農產品電商模式最大的問題集中在農民整體素質不高、農產品標準體系不完善以及基礎設施設備不足等方面,因此建議重點針對這些方面進行改善,將有利于促進農產品電商模式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