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映晴
(玉溪市江川區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云南 玉溪 652600)
江川區總面積850平方公里,轄3鎮2鄉1街道,60個村(社區),304個村(居)民小組,江川區有耕地132057畝,占土地面積的10.36%。 江川區農村用能主要以薪柴、沼氣、太陽能、電能為主。十三五以來全區已建養殖場規?;託獬亟ㄔO項目的建設6處,發酵容積100m3,農村戶用沼氣池保有8136戶,節能改造2900戶,補助資金73萬元,實施農村太陽能3131戶。補助資金393.1萬元,沼氣池服務網點建設13個。
沼氣是比較方便清潔的一種能源,它以氣體的狀態存在于自然界中,因其易燃燒的特性常作為燃料。它的來源較為廣泛,平常我們所見的落葉雜草廢棄物、堆積的秸稈、糞便殘渣等在一定的溫濕度下進行發酵,再由微生物進行一定的降解作用,形成了可持續發展利用的沼氣[1]。但我區發酵原料的投入也僅限于畜禽糞便,沼渣、沼液利用方式單一,近幾年,中央、省市級加大對撫仙湖及星云湖的保護力度,基本現狀是農村養殖方式的改革,禁止畜禽散養,需建立連片養殖區域,沿湖周邊村莊禁止養畜禽。由于畜禽糞便減少,發酵原料已滿足不了村莊用戶的需求,造成部分戶用沼氣設備資源的閑置浪費。另外,近幾年服務網點財政補貼的減少、取消,造成服務網點部分管護人員責任心不強,沼氣管護在內容、形式上還比較單一,還沒有真正的形成市場化,網點發展比較困難,部分網點收益未能到達預期。
在中央、省級資金的補助支持下,我區大力推廣以電代煤代柴電磁爐,減少木材砍伐、柴火燃燒,保護森林資源,減少環境污染,隨著城鎮化水平的加速,大多數農村青年都外出打工,現有農村人口中,農民文化水平不足和傳統環境觀念根深蒂固,農村生活用能還是主要以柴草為主,對新能源的熱情程度不足, 也不習慣使用新的能源。另外,農村教育水平較低,其對應的文化程度不高,對于新興的環保理念并不認可。農民對農村能源的開發和利用興趣不濃厚,更談不上主動去建設和宣傳相關的內容。
在太陽能房、太陽能燈、太陽能灶、太陽能熱水器等多種太陽能產品中江川農村地區主要利用的是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照明設備、太陽能灶等其他太陽能產品應用較少。由于存在維修難、易損害等缺陷,平板太陽能熱水器應用較少,江川農村地區主要應用全玻璃管真空管太陽能熱水器,江川區太陽能資源豐富,大部分村民對太陽能熱水器的推廣熱情高漲,對于各鄉鎮村民除太陽能熱水器外的太陽能產品應用較少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落后,認識不夠,人們對利用太陽能資源還沒有形成充分認識,思想觀念仍需發展和進步,二是其他太陽能產品(例如太陽能房)銷售價格高,后期的售后維修成本更高,這也是農民在選擇時考慮的重要因素[2]。
一是農村地區廣泛推廣節能改造、新能源開發項目,以電磁爐、太陽能產品為主,還需要積極發展示范推廣工程。讓廣大農民通過直接了解示范工程,更加深刻、直觀認識節能環保產品。并通過示范戶和普通農戶的溝通交流,使廣大農民節能理念和環保意識得到強化,進而更加積極的參與到農村新能源應用和開發中來。二是探索多元化沼氣發酵原料組成設計方案,利用多元化原料可以有效的緩解畜禽糞便少發酵原料不足的問題。對于一些經濟條件較差的農村地區,政府應注重技術創新,引進和培養專業技術人才不斷加強沼氣投資力度,為農民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眾所周知,江川區有著十分明顯的太陽能優勢,每年接收到的太陽能輻射總量大,產業基礎良好。為此,江川區應當加強完善與農村太陽能推廣應用有關的財政補助政策,加大對農村太陽能產品的補助力度,將其納入省級財補助范圍,減少農戶的經濟壓力,加強太陽能產品的推廣,爭取實現太陽能在整個江川農村地區的有效普及。針對有條件的農村居民住宅、醫院及學校等公共性建設,應推行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建設被動式太陽房等示范工程建設。
為了提高農村生活節能水平,應加強省柴節煤灶的推廣,為農民群眾提供農村改灶補助,促進省柴節煤爐的升級換代,著力推廣成型商品爐灶,促進高效低排放成型爐灶的應用與推廣。至于生產節能,應加強磚瓦窯、碳烤爐、烤煙房等設備的技能改造。江川區盛產烤煙,蔬菜,近幾年大力推廣果蔬烘干機,但大部分果蔬烘干機采用燃煤的方式,造成環境污染。應加強以清潔能源為主的烘干機技術研究、推廣,促進省柴節煤的落實。爭取國家政策與資金的大力扶持,提高農村地區可再生能源節能技術的應用。
江川區水力資源豐富,江川境內有主要河流16條,河道總長184.8km,星云湖容水量1.84億m3,面積34.71km2。區境內還轄有全國第二大淡水深水湖泊撫仙湖。在農村除了生活用水主要就是農業用水水。近些年來,農民用水量逐漸加大,使用水資源出現了嚴重的供給不足,所以節約和合理利用水資源就顯得很重要。為了提高生活用水的循環利用率可將一次性生活用水進行簡單處理,用來澆花、澆菜和沖廁所,這樣,不僅可以節約水資源而且還可以降低用水的費用。針對農業用水,政府應該不斷健全補貼政策加強推廣高標準農田建設,高標準農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電配套、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的農田,高標準農田建設可以充分利用配套設施進行精準灌溉,可以節約大量的灌溉用水,提高農用水資源的利用率,達到節水的目的,可以有效改善農民增收緩慢、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較弱的現狀。
農村能源工作問題繁多,我們必須立足于實際,因地制宜,做好農村能源開發、建設項目,相信通過努力必定會推動農村能源邁上新臺階,帶動農村能源產業鏈創新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能源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