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群
(政和縣林業局,福建 南平 353600)
松材線蟲?。˙ursaphelenchusxylophilus(SteineretBuhrer))是國際領域共同檢疫對象,屬線形動物門(Nemathelminthes)線蟲綱(Nematoda)墊刃目(Tylenchida)滑刃科(Aphelenchoididae),此類病害主要起源于北美。根據相關資料記載顯示,我國1982年在南京開始發現松材線蟲病,后期逐漸擴散。松材線蟲病是對森林資源破壞較嚴重的生物性災害之一,諸多地區采取的各項防治措施整體效果不明顯。
松樹在生長過程中發生此類病害后,感病初期不易察覺,部分工作人員未能采取規范化檢測技術和應用檢測設備,未及時進行預防控制,導致病情擴散蔓延,到后期大量松樹開始枯萎死亡。該病害在傳播過程中,基本傳播媒介就是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此類生物生活范圍較廣,在后期補充營養時能攜帶松材線蟲病病菌侵染到其它松樹中,松褐天牛活動具有明顯跳躍性,所以對于此類生物防治具有較大限制性,導致松材線蟲病預防復雜程度變得更高。其次,在調運松材及其制品中,松褐天牛攜帶線蟲也可隨松材及其制品進行人為遠距離傳播,最終導致大面積擴散[1]。
在森林資源培育中,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極其重要,直接影響林木的正常生長。雖然我國在森林病蟲害的防治上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制度,但是松材線蟲病由外來樹種引發,對其針對性防控尚未擬定綜合性管理對策,我國在松材線蟲病防治中實際起步較晚,諸多防治系統未得到全面完善,在松材線蟲檢測中應用的各類設備較為落后,不能及時獲取松樹是否染病,只能等到發病時才開展檢測,導致此病不能得到及時控制。在松材及其制品商業化運輸過程中,對松材及其制品雖有開展檢疫但未能進行全面檢測,導致人為遠距離傳播。松材線蟲屬于微小生物,要應用精密度較高的檢測儀器進行檢測,才能發現此類病菌,但是有諸多小型工廠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缺乏充足資金,對松材線蟲未能有效檢測,將會導致病害大范圍擴散[2]。
近年來隨著我國多項技術全面發展,在松材線蟲病中應用的各項防治技術雖取得了諸多應用成效,但由于病害實際傳播路徑復雜,傳播范圍廣,病害初期不易發覺等,對防治工作均產生較大影響。其次,森林病蟲害防治的各項防治措施較為落后,松材線蟲病防治中相關技術人員要求專業化,嚴格操作控制各個環節[3],部分基層工作人員自身專業能力有待提升,未能定期參與到專業化技術培訓中,導致防治管理措施實效性難以提升,先進的防治技術難以大范圍應用。部分工作人員自身缺乏良好的責任意識,未能及時針對性開展防治,導致病害進一步擴散,松材線蟲病綜合防治需投入較多資金,加上新的防治技術研發應用之后,在基層推廣過程中也要消耗較多資金,資金問題也困擾著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
當前相關管理部門要定期開展針對性檢疫工作,建立健全各項檢疫規章制度,各項制度與檢疫措施要與當地基本現狀有效對應,全面落實檢疫條例。其次,加強對路面檢查站各檢查員的技術培訓,全面提高檢查隊伍業務水平,防止病害因人為原因遠距離傳播,加強對種植現場以及木材生產企業檢查監測,發現疫情,及時處理。相關管理部門要高度重視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補充充足技術與防治資金,從實踐中對防治技術進行應用研究,建立更為適用的綜合防治體系。對區域病害發生現狀進行分析,擬定規范化的病害防治流程以及預警機制,適度擴大病害監控范圍,相關部門協調合作,確定主要責任人,定期開展普查工作。從應用技術與儀器方面進行創新,增強普查技術應用價值。整合各個地區松樹死亡原因,及時進行取樣分析,采取實地化檢查[4]。
目前管理部門要定期強化宣傳教育工作,定期組織各項專業化培訓工作,讓相關技術人員在明確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內容基礎上開展防治工作。對社會廣大群眾也要通過多渠道進行宣傳,大范圍科普松材線蟲知識,為病害治理工作全面開展奠定基礎。對各類疫情進行控制,實施針對性清理計劃,劃分重點防治區域,設定規范化防治流程。對林地現狀進行全面跟蹤與排查,及時清除各類枯死木、病殘枝,按時完成各項清理任務,提升工作成效。在部分林木長勢較弱的區域,要重視森林撫育工作,定期對枯死以及長勢較弱的松木進行處理,強化施肥管理操作,培育健壯樹木,提升松木自身抗性。在林分改造中,要積極引入非感病樹種,營造各類混交林,對林分結構合理控制,提升林分抗性。諸多相鄰林區管理部門要強化疫情監控與各項防治工作,要做好疫情監控,對疫情信息進行分享交流,注重疫情控制[5]。
松材線蟲是以松褐天牛作為基本傳播媒介,所以在松材線蟲控制中,可以先對傳染源進行控制。松褐天牛成蟲危害期為每年四月到十月份,此時可通過在林間安裝誘捕器,誘捕松褐天牛成蟲,對松褐天牛數量進行控制,達到控制松材線蟲病蔓延。在森林資源培育中合理調節樹種結構,提升林分生物多樣性,有效提升松樹抵抗力??赏ㄟ^營造混交林、林分改造、封山育林等方式,對森林生長環境進行調控,提升植物生長抗性,在人工造林林分中適度增加闊葉樹比重,通過闊葉樹混合搭配,全面提升各類植物抗病蟲害能力[6]。
在松材線蟲病治理過程中,要注重開展環境保護工作。采取分區治理、因地制宜基本防治原則。以長遠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做好針對性營林、檢疫、藥劑防治措施。對松線蟲病傳染源頭進行分析,掌握其重要傳播路徑,對各類病蟲害合理防控。發揮出綜合防治措施應用價值,對各類病害進行控制,促進林業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