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均樹,周小春,覃俊春,黃自春
(廣西區上林縣氣象局,廣西 上林 530500)
三農,指農民、農業和農村。研究三農問題目的是要解決農民增收、農業發展、農村穩定。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系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關系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民族復興,關系到現代化建設大局,關系到決戰脫貧攻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是各項工作重中之重,中央一號文件多次聚焦三農問題。2020年1月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簡稱中央一號文件)印發,為做好2020年“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央一號文件對氣象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加快智慧氣象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加快現代氣象為農服務體系建設”和“加強農村防災減災能力建設”。近年來,上林縣氣象局以基層氣象防災減災標準化建設為抓手,提高農村氣象綜合防災減災能力,以“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應用為手段,提高智慧農業氣象服務能力,以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向基層延伸為抓手,創新氣象為農服務體制機制,有效保證了上林縣農業穩定有序發展,成為三農發展有力保障。
上林縣位于廣西中南部,大明山東麓,南寧市北部,隸屬南寧市。上林縣農業資源豐富,是廣西名優糧生產縣,主產水稻、甘蔗、桑蠶、蔬菜等,上林縣最具特色的20萬畝的優質水稻基地、標準化生產基地成為全區特色農業亮點,并享譽全國。上林縣總面積1890km2,全縣下轄7鎮4鄉,人口約50萬人,其中農村人口43萬人,屬國家貧困縣。據上林縣統計局的數據統計,2015年上林縣地區生產總值為50.3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31億元。
上林縣地處低緯度地區,北回歸線橫貫中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足,無霜期長,季風氣候顯著。春季氣溫回暖早;夏季高溫多雨,降雨集中,雨熱同季;秋季干爽,雨量適中;冬季多吹西北風,多霧寡照。年平均氣溫21.0℃,最冷月平均氣溫11.7℃,最熱月平均氣溫28.0℃,歷年極端最高氣溫39.1℃,極端最低氣溫0.0℃;雨量充沛,分布不均,年平均降雨量1666.4cm,其中5-10月降雨量1187.9cm,占全年降雨量的71%;無霜期長,年平均無霜日325天;全年日照1465.7小時,占可照時數的33.1%;年平均風速1.9m/秒,最多風向為NNW風;年平均蒸發量為1514.9cm;年平均雷暴日數為75.8天。
上林縣主要氣象災害有高溫、干旱、低溫陰雨、大風、寒潮、雷暴、暴雨和臺風。2019年9月20日,受22號臺風“山竹”及強降雨影響造成上林縣各鄉鎮受災,受災人口42720人,其中緊急轉移安置人口202人;水稻、甘蔗、玉米等農作物倒伏受災面積2544.3hm,其中成災面積2457.8hm,絕收面積86.5hm;因災倒塌農房共12戶30間,嚴重損壞農房共17戶22間,一般損壞農房共7戶7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712.4萬元,其中農業損失689.8萬元,家庭財產損失22.6萬元。每年的氣象災害造成巨大損失,農作物受災絕收,房屋倒塌,農民辛苦的耕耘付之東流,大力開展三農氣象服務將為農民的生命財產保駕護航,提高農民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在氣象災害到來之前未雨綢繆,提前做好防范工作,有效將損失將至最低,防止農民因災致貧,因災返貧。
氣象監測是氣象服務的根基,沒有及時準確的氣象要素監測,一切天氣預報和氣象服務都將歸零。為加強三農氣象服務,上林縣氣象局大力加強氣象監測能力。目前,全縣共建成2個國家自動氣象站,28個區域自動氣象站,2套農田小氣候儀,實現全縣氣象監測11個鄉鎮全覆蓋。
建立覆蓋鄉鎮領導、村支書、村主任及村民組長、網格員、村級互助組的氣象信息員隊伍,重點發揮由鄉鎮干部、村支書、村長組成的氣象協理員作用,每年開展一次信息員培訓,提升氣象信息員的業務水平,及時向公眾傳播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并及時獲取災害發生和發展情況,主動向上級災害管理部門報送相關災情信息,協助相關部門對災害進行核定、分析和評估。
建設現代特色農業氣象服務示范區,在禾田農耕文化園和三里云姚花谷建設農田小氣候儀。觀測要素為:溫度、相對濕度、氣壓、風向、風速、雨量、地表溫度、10cm土壤溫度、20cm土壤溫度、冠層溫度、實景監控等,并配套建設有氣象資料顯示屏,實時顯示氣象要素資料,為農事活動做好指導作用。
氣象部門要建立氣象為農業服務長效機制,完善氣象服務體系,加強與政府、相關部門聯動,聯合社會力量,共同推進氣象與各涉農業部門的聯動工作,爭取資金投入,引進高科技人才。同時利用各種宣傳渠道在農區廣泛宣傳氣象知識,通過知識講解、演示等,幫助其了解氣象知識,掌握防災技能,提高農區氣象災害綜合防御水平。
氣象部門扶貧駐村工作隊員要切實發揮自身一線堡壘作用,以脫貧攻堅為契機,為建設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貢獻自身的綿薄之力。可以適時開展氣象防災減災知識培訓,對于種植大戶,著實從氣象促進農業增收和氣象防災減災的方面考慮,適時開展一對一農業氣象服務,及時將氣象預警信息和氣象服務材料共享到村里,如今微信在村里也已經較為普及,可以積極推廣氣象系統的各類公眾號,例如“廣西氣象微農”、“廣西氣象”、“南寧氣象”、“上林氣象”等公眾號,手把手教大家看天氣雷達圖,科普氣象知識,有效實現氣象助力“產業扶貧”和氣象防范“因災返貧”,充分發揮氣象科技在脫貧攻堅中“趨利避害,減損增收”的獨特作用,全面提升三農氣象為農服務的質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