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會
(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人民政府桔山街道辦事處林業站,貴州 興義 562400)
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推進,社會各界開始更多關注林業可持續發展。然而,由于之前過度開發和使用林業資源,使林業資源發展受到了較大程度的傷害,給林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形成了阻礙。而在林業追求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一項重要措施便是植樹造林,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采用合理的林業生產管理措施,能夠良好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對于生態文明建設也具有積極意義。
一方面,有助于森林生態系統的優化。雖然我國近年來的經濟發展形勢良好,但整體而言經濟發展較為粗放,較大程度破壞了森林資源,降低了森林資源的覆蓋率,進而給我國生態系統的穩定與平衡形成了很大影響。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不同的森林面積與森林結構發揮著不同功能,在習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下,應加強綠色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樹立,通過重視營林生產管理工作,使我國現有森林生態環境得以改善,為森林中的動物與植被生長發育營造出健康的環境,從而促使自然生態經濟和經濟效益的良好統一。
另一方面,有助于森林質量與覆蓋率的提升。營林生產管理主要是通過人工的方式,治療與處理森林中染病的樹木,來完成林木健康生長環境的構建,通過有效開展營林生產管理,能夠使我國森林覆蓋率有效提升,并優化森林質量。通過科學培育與人工干預,促使森林通透性的提升,實現森林結構與密度的優化,進而將森林生態與自然的功能良好發揮出來。
苗木的初期生長情況給林木的整個生長周期形成了重要影響,如果要想苗木擁有更良好的成長進度,以及更強的抗病蟲害能力,就要充分重視苗木初期的培育,竭力營造有助于苗木生長的環境,從而實現栽種數量的提升。因此,在苗種的種植培育工作中,應投入更多的財力、物力、人力,對苗木種植基地范圍進行擴充,以為苗木成長營造出良好的氛圍,從而保證后期苗木的生長發育能夠良好。
目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體系已然逐步邁向多元化,過去的管理經營模式顯然不能滿足當前的發展需求,因此,在苗木基地管理過程中,可采用私有制、承包制。同時,在進行經營模式選擇的時候,要對目前的實際情況做充分考慮,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符合自身運營體制的創建,從而保證苗木苗圃有序健康的發展[1]。并且,林業部門著手運營模式選擇的時候,要注意結合相關企業制定的合同文件,建立合理的獎懲制度,在企業單位運營模式出現問題時,有權將之運營的權利撤銷掉。
林地是林業生產中所有活動、工作的重要前提,其生產質量和能力很大程度決定了造林工作的成敗。因此,造林過程中一定要對林地撫育工作予以高度重視。在結束造林中,工作人員應密切觀察樹木的根部,對裸露的程度進行觀察,并將歪斜的樹干及時扶正,確保樹木良好生長。同時,病蟲害容易影響到幼苗的生長,因此,工作人員要做好松土、殺蟲、除草等工作,并使用適當手段,避免土壤表面出現板結。另外,隨著幼苗的成長,樹葉間的距離會不斷縮小,會將陽光遮蔽掉,進而影響樹木的光合作用。所以,工作人員須對樹木枝葉做及時修剪,確保陽光充分照射。另外,對不同林木種植區域也應進行適當調整。一是,對于公益林的營林生產管理,應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對林區生態環境展開維護,將其林木的作用進一步發揮出來,提高林區生產力;二是,對天然林應結合樹木的不同種類及當地實際地理環境,進行撫育方式的選擇;三是,對限伐區不能過多砍伐樹木,除了必要的樹木更新砍伐,并且要加強保護工作;四是,關于商業用材為了將森林自有的生態功能發揮出來,也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造林或是撫育。
在植樹造林中有不少任務有著較大的工作量,僅憑人力難以良好完成。而在現代社會中,出現了許多專業機械設備,通過利用這些設備可以使生產管理的水平得以進一步提升。同時,對機械設備的適當利用,能夠在提升營林生產質量的同時,降低營林成本,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機械設備的時候應綜合考慮諸多因素,切不可盲目使用[2]。借助先進技術設備,加強品種栽培技術的研究,建立健全造林模式,以實現營林質量的廣泛提升,同時,還應不斷豐富和完善林木的品種,從而建設處有著高抗性、高效生產的混合林。
林業工作人員在進行營林生產管理工作的時候,應站在可持續、科學發展的視角來看待林業資源帶來的經濟利益,始終遵循社會經濟的發展規律。同時,相關部門在管理林業資源的過程中,要確保輸出和輸入良好平衡,在對林業資源合理開發的前提下,展開科學、合理管理[3]。在營林生產中,切不可過度盲目的開發林業資源。工作人員應注意聯合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分析林業現狀,明確規劃林業營林生產管理。種植樹木種類與數量的確定,須結合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生態健康發展的基礎上,獲得最大化的林業營林利潤。此外,著手林業生態建設規劃的制定,合理開發林業資源經濟效益,促使品牌化經營和綠色無公害生產。綠色無公害生產,可以說是當前營林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與客觀要求。當前,很多果林能夠產出安全、營養、優質、無公害的綠色無公害水果,基于此,林業管理人員應對其方式進行適當借鑒,推動綠色無公害生產,并注意品牌化經營策略的引入,嚴格監控果樹疏林的生產和加工過程,以免受到農藥殘留、重金屬等污染,完成知名果品的創造,全面創新營林生產管理模式,更多發揮出林業資源的作用,從而實現林業經濟效益的持久且高效。
總之,我國有著十分豐富的林業面積資源,但由于對林業生產管理的不重視,致使林業資源出現了持續減少的情況,為了實現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合理展開營林生產管理,進而提高林業資源的利用率,提高林木質量,促使林業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