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航
(北鎮市自然資源服務中心,遼寧 錦州 121300)
楊樹具有非常強的適應性且生長速度快,所以各地區經常使用其作為綠化樹種之一。楊樹的品種較多,而且經過一系列科技的處理,對相關基因進行改良,使新的樹種能夠生長的更好,成活率更高,對我國的綠化環境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1]。下文主要針對楊樹大苗造林的管護原理以及方法進行了探討。
大苗造林指的是選擇較大的苗木進行綠化工作,其中大苗指的是經過人工培育長大的樹苗。目前,我國的大苗造林技術很成熟,在相關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不僅方便管理和養護,而且可以在短時間內培育出所需的樹種。楊樹大苗造林只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首先,對林地要求不高,適用性廣。一般造林使用的苗木都是在條件良好的環境中培育出來的,抵抗力都比較強,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苗木的成活率。
在苗木造林中對密度的要求很高,楊樹在輪伐期內是不允許間、疏伐,為了確保樹木能夠照射到充足的陽光,一般都會采用稀植或者與農作物間作。種植大苗是行距一般是6m×6m、7m×7m、或者8m×8m,間作時間為5年左右。此外,也可以采取行距10m、株距4m左右的種植模式,或者也可以是大行距20m、小行距3m,間作農作物6年。
2.2.1 包干
一般楊樹苗木在移栽時為了保證其濕度和溫度,都會使用草繩、苔蘚等材料嚴密包裹樹干。經包干處理后的大苗生存力較弱,所以水分對其是十分重要的。所以這個時候應避免陽光直射。包干還可以調節溫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高低溫對樹干的傷害。目前,有些地方為了節約成本采用塑料薄膜包干,但是由于塑料薄膜的透氣性極差,很有可能造成枝干、嫩芽灼燒[2]。
2.2.2 噴水
在高溫季節,為了保證樹體有充足的水分應及時噴水保濕。噴水要求細而均勻,不可都噴葉片而根部一丁點兒水也沒澆灌,一般要求噴水范圍盡可能大些,為樹體成長創建一個保濕的環境。一般為了節省成本,大都采用“吊鹽水”的方法,水滴慢慢滴在樹體上對其進行保濕。在大范圍種植時會使用噴霧的形式保濕,但是這種方法成本較大,即費工又費料。
2.2.3 遮陰
在初期移植大苗時,如果長期處于高溫干燥的環境下,抵抗力會大大減弱,嚴重時還可能造成死亡,因此,在移苗后需及時搭設蔭棚,使棚內的溫度減低,減少樹體水分的蒸發。需要注意的是在搭棚時,棚不可緊挨著樹冠,最少要保持50cm的距離,確保棚內空氣的流通,從而避免樹冠免受陽光灼燒的損害。
2.2.4 保護新芽
楊樹大苗萌發新芽代表楊樹大苗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成活率會高。新芽的萌發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刺激根系生長,因此,在楊樹大苗移植初期,為了更好地刺激根系需對楊樹大苗重新進行修剪,使樹體能夠快速抽枝發芽,在確保樹體已經完全成活以后,可以再進行修建及整形工作[3]。
總之,楊樹在我國是屬于適應性很強的樹木品種之一,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內蒙古、新疆和甘肅等地常見,常被種植于荒漠化的土地上用于防風固沙。此外,對我國退耕還林工作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楊樹大苗被用于造林時其成活率的高低對造林成功與否是非常重要的,其目前也是我國的重點工作之一。在對楊樹大苗進行管護時,應該結合當地的種植環境以及各方面因素選擇科學的方式進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保證楊樹大苗的成活率,使其健康生長,最終推動我國林業產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