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均,張娜姆,谷建龍
(1.云南農墾昭通農業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云南 昭通 677000;2.云南云景林業開發有限公司,云南 普洱 666400; 3.云南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51)
云南省人民政府在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其中“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依托云南豐富的生態資源和良好的氣候環境,囊括了大健康、全域旅游、特色小鎮、康養小鎮等產業鏈。好山好水好生態是“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的基礎,個人自愿碳減排是保持好生態的有效途徑之一。
個人自愿碳減排,是指自然人以對自然、環境以及人類社會負責任的態度,出于自身意愿開展的各種碳減排活動,一般包括傳統的節能減排方式和自愿碳減排市場化機制方式兩種。
一是選擇步行、自行車、或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低碳出行方式;二是選擇少購買不必要的衣服、節約糧食、節約用水等方式,避逸資源浪費的低碳生活方式;三是同等條件下,盡可能選擇商品生產過程中碳排放量少的低碳產品。
一般是指個人通過碳補償的方式完成自愿減排活動。一是通過捐款,由相關機構將資金投入植樹或其他環保項目,能通過項目抵消個人日常活動直接或間接制造的二氧化碳量;二是購買已有的自愿減排量,通過注銷等流程直接實現自愿碳減排與碳補償。
螞蟻森林屬于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融服務集團的“支付寶系”產品,于2016年8月以支付寶平臺的4.5億實名用戶為基礎,推出的個人“碳賬戶”,這是個人自愿碳減排中的典范。
北京環境交易所:2008年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國資控股,注冊資本3億元人民幣,是集各類環境權益交易服務于一體的專業化市場平臺。國家發改委備案的首批中國自愿減排交易機構,在螞蟻森林中承擔“碳減排技術服務方”和“交易平臺”。
阿拉善SEE基金會:2008年由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發起成立,致力于資助和扶持中國民間環保NGO的成長,打造企業家、NGO、公眾共同參與的社會化保護平臺,可持續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承擔將螞蟻森林中虛擬樹轉變為現實世界中真實的樹的資金。
用戶使用支付寶時,系統根據用戶低碳行為折算為可以量化的“綠色能量”,并逐步積累。用戶收集自己或是收取他人支付寶的“綠色能量”,到達相應數量后,進行虛擬“樹”種植。用戶每種下一棵樹,螞蟻金服與“阿拉善SEE基金會”就聯合在沙漠里種下一棵真實的梭梭樹。相關數據或信息具有較強的可追朔性,可查可核。
基于公益和環保,具有部分社交功能,同時將傳統公益互聯網化,目前暫不承擔創收盈利。
市場需求:隨著國內碳減排市場的啟動,加之氣候變化的壓力,無償的碳排放量會日趨收緊。當沒有碳排放額度或額度不足時,只能通過交易所向市場進行采購。
盈利模式:用戶在螞蟻森林中,將低碳行為的碳減排量通過螞蟻森林換了虛擬的樹。這類個人自愿碳減排量或在后續實現交易,獲取相應的經濟收益。同時在現實世界中的梭梭樹也可以通過開發,轉變為商品在碳市場中流通。
數量規模:支付寶用戶數量眾多,產出的個人碳減排量具大,虛擬的樹和現實的樹逐步增多,相應的碳減排量價值會移穩步增加。
持續模式:當低碳行為能帶來額外收益時,會促使更多的用戶會選擇低碳行為,同時碳減排量增加,額外經濟收益提升,再促進相應行為,形成可持續運營模式。
2015年7月廣東在全國率先啟動碳普惠制試點,“碳幣”作為虛擬兌換券,由減碳量科學換算而來,提供給用戶兌換低碳獎勵。企業進行節能項目改造后,可將部分減碳量捐贈給碳普惠平臺生成為“碳幣”;注冊用戶節約水電氣、乘坐公交車等低碳行為,碳普惠平臺在獲取數據后計算出減碳量,換算成“碳幣”獎勵給用戶。
2019年11月北京啟動了北京交通綠色出行一體化服務平臺(簡稱“北京MaaS平臺”)。共享融合交通大數據,為市民和游客提供整合多種交通方式的一體化、全流程的智慧出行服務,積極倡導和推動市民綠色出行,科學和公平的量化碳效益,為市民綠色出行進行激勵提供了基礎。
2020年3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出臺《關于構建“碳惠天府”機制的實施意見》,明確了標準制定、公眾低碳場景拓展、碳減排項目開發、碳減排量交易體系構建等25項具體任務。為中小微企業、社區、家庭和個人的節能減碳行為進行具體量化和賦予一定價值,并建立以政策鼓勵、商業激勵和碳減排量交易相結合的正向引導機制。
云南是林業資源大省和旅游資源大省,個人自愿碳減排和“一部手機游云南”系列成為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有效途徑。
在傳統節能減排方式的基礎上,大力倡導個人自愿碳減排市場化機制,助推云南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鼓勵“碳中和”和“低碳旅游”,利用“碳中和”和碳排放的機制,簡便計算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碳排放量,通過購買林業碳匯“碳減排量”開展造林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式,實現碳補償。通過林業資源的持續提升,進一步優化云南的氣候稟賦。
云南擁有眾多林業碳匯項目的實際開發經驗,開發團隊和人才隊伍較為分健全,擁有開發云南標準下林業碳匯的強勁基礎。通過碳補償資金凸顯林業生態效益,大力開發自愿標準下的林業碳匯項目,為個人自愿碳減排的市場機制提供充足的“貨源”。
一是對“一部手機游云南”系列功能進行擴容,增加個人活動碳排放量端口,讓自然人能第一時間計算碳排放量;二是從省級財政專項資金中劃出一部分作為運營啟動資金,引導個人“碳中和”和“低碳旅游”;三是對個人購買林業碳匯“碳減排量”進行碳中和的資金納入個人收入退稅范疇;四是引導金融機構支持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同時通過稅收減免等政策,吸引社會資本投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