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遠,吳海奎,鐘萬霖,卓秀芳,李 菱
胎兒腦積水這一胎兒畸形在臨床中存在較高的發病率,重度腦積水對胎兒后天的智力發育和胎兒的生命健康威脅較大。胎兒腦積水主要是病毒感染和發育異常導致,使得胎兒腦室系統對各部位進行連接的孔或管口發生阻塞或畸形,阻礙腦脊液的循環,過多的積聚腦脊液會增高腦室內壓力[1-2]。胎兒腦積水輕者會表現為智力低下,病情嚴重者會由于頭顱過大導致難產情況發生,甚者會引起子宮破裂,對母嬰健康產生嚴重影響。因此,為早期發現疾病,必須對孕婦實施全面、系統的產前檢查[3-4]。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2015年2月至2019年5月梅州市婦女兒童醫院產前檢查中發現胎兒側腦室增寬的孕婦40例作為觀察組,并選擇同期進行產前檢查的胎兒側腦室正常的孕婦4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觀察組孕婦年齡(27.56±6.21)歲,范圍22~32歲;對照組年齡(25.17±5.96)歲,范圍20~30歲。影響組間比較的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由于孕婦異常因素對新生兒神經行為發育不良產生嚴重影響的病例,例如孕婦具有過高的血鉛,分娩過程中有窒息情況發生等。
1.2 方法 選擇合適型號的彩色超聲診斷儀,通常情況下將換能器頻率設置為2.0~5.0 MHz。診斷方法為:清晰的顯示胎頭,獲取丘腦平面,側腦室長軸和聲束應當近似垂直狀態,對側腦室的寬度進行測量,經過脈絡叢體部側腦室內側緣和內側緣之間的距離,并且對顱內其他部位是否存在異常征象進行仔細觀察。如果側腦室寬度大于10 mm,則表示胎兒存在側腦室增寬情況,將其納入觀察組,此時需要對孕婦的相關信息進行仔細記錄,包括孕婦的年齡、孕婦產前篩查的結果、染色體檢查結果及首次發現的孕周等。每隔2~4周,對胎兒進行1次超聲隨訪,對側腦室寬度的改變情況進行密切觀察,胎兒出生以后需要對其性別進行隨訪,同時在新生兒期對其實施新生兒神經行為(NBNA)評分。
1.3 超聲診斷標準 側腦室測量:經腹部對患者進行超聲檢查,在側腦室水平橫切面或丘腦水平橫切面能夠見到側腦室體部兩側壁有線狀的強回聲呈現出來,正常情況下,側腦室的寬度應當小于10 mm;側腦室寬度在10~15 mm范圍內為輕度側增寬,大于15 mm為明顯的側腦室增寬,也將其稱之為腦積水[5-6]。檢查過程中還需要對側腦室增寬胎兒顱內的枕大池、第三腦室、透明隔腔等其他結構進行重點觀察,同時需要詳細掃查其他器官,觀察其他臟器有無異常的超聲表現存在。
1.4 觀察指標 觀察胎兒的NBNA評分情況,以一周內新生兒超過37分為正常,低于37分,特別對于在2周內小于等于37分的新生兒,需要對其進行長期隨訪。
1.5 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胎兒NBNA評分和側腦室增寬發現時間之間的關系 在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發現的側腦室增寬胎兒出生后,其NBNA評分差異不明顯(P>0.05),見表1。

表1 不同時間發現的側腦室增寬胎兒出生后的NBNA評分對比(分,x±s)
2.2 胎兒出生后NBNA評分和單、雙側側腦室增寬之間的關系 在40例側腦室增寬胎兒中,有28例胎兒為單側側腦室增寬,有12例胎兒為雙側側腦室增寬,單、雙側側腦室增寬胎兒出生后的NBNA評分差異不明顯(P>0.05),見表2。

表2 單、雙側側腦室增寬胎兒出生后的NBNA評分對比(分,x±s)
2.3 觀察組和對照組胎兒NBNA評分情況 觀察組NBNA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和對照組胎兒NBNA評分對比(分,x±s)
近年來,在不斷深入研究胎兒顱腦的影響作用下,認為利用超聲對胎兒的腦室大小進行評定,有利于實現對胎兒腦積水的有效判斷,而超聲在對胎兒腦和脊髓異常發育監測中,側腦室大小是一項十分敏感的指標,在判斷疾病預后和評估中樞神經系統發育過程中,監測胎兒的側腦室大小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7]。側腦室寬度在妊娠過程中屬于一項相對恒定的參數。
側腦室的異常不僅會對胎兒的健康和生長發育產生嚴重影響,還會威脅孕婦的健康,因此需要加強對胎兒腦積水的積極預防:(1)首先積極改善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在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容易導致先天性腦積水發生。除了遺傳因素以外,在環境因素中,宮內感染、弓形體原蟲、病毒等均對胎兒發育存在較大的影響,容易引起胎兒出現腦積水等嚴重的先天畸形。(2)先天性腦積水的發生和孕早期輻射之間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因此為杜絕此病的發生,孕婦在孕早期需要遠離輻射源,加強自我保護。(3)產前早期診斷能夠及時發現腦積水,發現腦積水時,囑產婦早期終止妊娠,能夠避免腦積水新生兒的出生。在預防腦積水兒出生中,孕期加強對腦積水兒的早期診斷是一項十分重要的途徑,在孕12~18周,通過超聲檢查就可以將明顯的腦積水發現,所以在產前診斷中需要加強對超聲檢查技術的應用,以便早期終止妊娠,避免腦積水兒出生,使先天性腦積水兒的出生率顯著降低。(4)加強對優生知識的宣傳,減少胎次。隨著孕婦產次的增加,會逐漸升高胎兒發生腦積水的風險。超過兩胎者的腦積水發病率顯著升高。所以,需要對優生知識積極宣傳,使孕婦的胎次減少,從而實現對腦積水發生的有效預防。(5)積極強化優生教育,促進人口文化素質不斷提高。孕婦文化程度和腦積水發生之間的關系也非常密切,孕婦文化程度越低,則具有越高的腦積水兒發生率,半文盲和文盲后代存在較高的患病率。因此需要促進人口的健康素質不斷提高,對人們實施文化素質教育,從而使人民群眾的自我保健意識和對優生教育的接受能力不斷增高。(6)提倡在適當的年齡進行生育。隨著孕婦年齡的增加,腦積水兒的發生率也逐漸增高。通常情況下,發病率最低的年齡階段為25~29歲,超過30歲以后會增加發病率。所以,在預防腦積水兒中,提倡在適當的年齡進行生育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措施。(7)保證安全生產,避免產傷或窒息。孕婦在生產過程中,盡可能的選擇環境好的醫院進行生產,生產期間切勿拖延產程,防止產傷,避免圍產兒窒息情況發生,從而在圍產期實現對腦積水兒發生的有效預防[8-12]。
胎兒單側側腦室擴張的發病率大約為0.07%,而雙側側腦室擴張的發病率0.15%~0.70%。本研究顯示,相比于單側側腦室增寬,胎兒雙側側腦室增寬所占的比重更高。在妊娠中期,在正常胎頭的遠場顱內會有鉤狀的液性暗區呈現出來,會將其誤診為側腦室積水,所以在檢查過程中需要注意鑒別診斷。除此之外,受儀器差異和操作者經驗水平不同的影響,在檢查過程中近場不清晰的顯示容易遺漏胎兒近側側腦室擴張情況。而本研究顯示,單側側腦室增寬胎兒與雙側側腦室增寬胎兒出生后的NBNA評分差異不明顯(P>0.05);在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發現的側腦室增寬胎兒出生后,NBNA評分差異不明顯(P>0.05),表明超聲第一次發現的側腦室增寬時間無論是妊娠晚期還是妊娠中期,均不會對胎兒出生后的NBNA評分產生影響,即不會影響新生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并且在40例胎兒中,有4例發現存在側腦室輕度增寬情況,首次發現的時間分別為妊娠22周、24周及27周左右,通過進行隨訪發現,胎兒側腦室明顯增寬,并最終發展為腦積水,并對其進行了引產。因此,在妊娠中期如果通過超聲檢查胎兒有側腦室輕度增寬情況存在,需要加強對胎兒的密切隨訪,對側腦室的寬度變化進行嚴密觀察,同時觀察其他腦室是否有異常改變情況發生,如果胎兒有其他腦室增寬情況合并存在,或病情進展較快,則胎兒會出現較差的疾病預后。
綜上所述,相比于側腦室正常的胎兒,側腦室增寬的胎兒在出生后存在較高的神經系統發育不良風險;胎兒性別和側腦室增寬之間沒有關系。因此,產前加強對孕婦的超聲檢查,對于早期發現胎兒側腦室增寬和改善胎兒預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