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元榮
摘 要 關于城市道路橋梁項目開展,在施工環節中還需通過線管技術實施,提升整體技術水平,然后以施工管理策略控制整體施工質量,滿足城市道路橋梁施工要求。同時,在施工環節中對各項工作管理,可通過控制施工細節確保整體施工質量,為工程項目驗收工作奠定良好基礎,整體實施效率逐漸提升,突出施工管理策略實施必要性。
關鍵詞 道路橋梁;工程施工;線管技術;管理策略
1城市道路橋梁施工中的線管技術
1.1 供排水施工技術
城市道路橋梁施工過程中的供排水施工技術,對整體建設質量有巨大影響,還需施工組織隊伍結合工程項目施工標準與城市建設要求全面分析,制定完善施工方案,其中就包括供排水規劃科學性與合理性。尤其是對管材質量選擇,考慮到管道長時間在地下應用,會極易各項因素影響而對管道材料造成腐蝕,那么在材料選擇階段,就需要選擇具備較強耐腐蝕性管道材料,延長管道使用年限。同時,管道與管道之間連接,主要是選擇焊接方式,要求焊接工藝質量,需要焊接人員較高專業技術水平,焊接完成后對官道進行密封檢測,確保整體密封性,從而才能確保城市供排水整體施工質量[1]。
1.2 裂縫控制技術
道路橋梁裂縫極易因為在施工階段忽視對施工質量控制,而使城市道路橋梁在后期應用環節中出現裂縫問題。為避免發生安全事故,還需采用裂縫控制技術,結合裂縫嚴重程度、面積、位置等合理選擇處理方法,從而避免影響城市道路橋梁結構穩定性。例如:在城市道路橋梁主體結構中發生了裂縫問題,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就是混凝土質量不佳,導致混凝土強度無法滿足城市道路橋梁使用要求。此階段還需及時修復裂縫問題,防止裂縫面積越來越大。最常見的解決方法就是灌漿,整體操作簡單、方便、效能好,從而確保道路橋梁結構穩定性。
1.3 鋼筋銹蝕預防技術
在城市道路橋梁施工環節中,鋼筋材料是主要施工材料之一,而鋼筋材料會對整體施工質量有一定影響,還需在施工前對鋼筋材料質量進行檢測,借助鋼筋銹蝕預防技術,可選擇涂層鋼筋材料,既對材料質量加強保護,并且還比普通施工材料質量要高很多,因此在城市道路橋梁施工中被廣泛應用。同時,在鋼筋銹蝕預防技術應用影響下,滿足城市道路橋梁施工要求。
2城市道路橋梁施工管理策略
2.1 進度管理
城市道路橋梁工程,整體施工具有一定難度,施工影響范圍較大,工作內容較多,為使工程項目能夠在規定周期內高質量完成,還需重視施工進度管理。主要是在施工環節中,管理人員積極參與,結合施工方案與施工進度表,對比現場各項工作施工情況,針對需要提升進度的施工環節,還需及時找到相應的負責部門,由負責人與現場施工人員進行商討,調整施工方案,上報到相關部門,經審批合格后調整現場施工方案,以此提升工程施工進度。重點前提是,關于工程項目整體施工周期制定,還需各部門積極參與、相互探究,避免因施工周期緊張或施工周期設計不合理而耽誤后期工作進度,影響施工質量,對此情況還需引起施工單位重視。
2.2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在各類工程項目中都是核心工作,還需在現場施工管理環節中,嚴抓施工質量的同時,還需確保施工人員生命安全。首先,在工程項目開展前,需要施工人員對現場實際情況進行勘測,及時清理現場中阻礙物,并在施工現場設置醒目的警示標語“安全第一”,目的就是時刻提醒管理人員與施工人員,便于后續工作開展;其次,關于施工方案制定,各部門均積極參與,準確掌握自身工作內容,結合工程項目整體性考慮,合理選擇施工人員,要求每位施工人員均須持有上崗證,目的就是避免因某項施工環節而影響整體進度;最后,組建專業化施工隊伍,要求隊伍中每位工作人員都具備專業能力、較強技術水平與安全意識等,每次上崗前均需對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從而避免現場施工環節中發生安全事故。
2.3 成本管理
城市道路橋梁項目,具有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大力開展此項工程,對各項領域發展均產生積極影響,時刻受到各領域關注。而在建設過程中,會因為施工范圍較大、工作內容較多等因素影響,一旦忽視對項目成本控制,就會降低城市道路橋梁項目經濟效益。對此,還需在施工管理策略制定與實施過程中,注重項目成本管理,預算工作是必要前提,預算編制工作具備科學性與合理性。再加上監管部門不定期地抽查,及時發現各項工作環節中成本費用使用不合理情況,上報到相關部門中進行有效處理,使后續各項工作開展成本費用均控制在預算范圍內,才能避免超支情況發生[2]。
3結束語
關于城市道路橋梁工程項目開展,通過線管技術實施,能夠嚴控施工質量,解決裂縫問題,為道路橋梁安全應用奠定良好基礎。同時,重視施工管理,需考慮到城市道路橋梁建設要求,在施工環節中加大監管力度,主要從進度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三方面合理分析,既是城市道路橋梁施工管理核心內容,又能對現代化城市穩定發展起到良好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磊.公路橋梁工程施工中的技術要點及管理策略[J].建材與裝飾,2018(48):268-269.
[2] 常樂.公路橋梁工程施工中的技術要點及管理策略[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8,254(34):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