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綜述了柳州市沙塘至沙埔道路改造工程(二期工程)總體設計方案,從功能定位、技術指標、路線走向、標準橫斷面布置以及主要節點設計等幾個方面對工程總體設計方案進行簡析。
關鍵詞 沙塘至沙埔道路改造工程;城市主干路;總體設計;邊坡防護
柳州市沙塘至沙埔道路改造工程(二期工程)分為新建段、209國道改造段,現狀209國道沙浦至沙塘段原設計為二級公路,設計速度40km/h,路基寬度12m,雙向2車道,隨著柳州市北部生態新區的設立,城市人口、城市面積劇增,機動車輛迅速增長,209國道交通壓力逐步增大,高峰擁堵現象明顯,已經不能滿足柳州市經濟建設發展的需求,本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柳州主城區至北部生態新區一條快速通道,緩解北部生態新區的交通壓力。
1工程概括
柳州市沙塘至沙埔道路改造工程起于柳城縣柳城路口,途經沙埔鎮、石碑坪鎮、沙塘鎮,止于北環高速北出口,全長26.203km,其中二期工程為城市主干路,路線全長8870m。
(1)項目規劃功能定位。項目位于北部生態新區“三縱一橫”的南北城市功能發展軸上,項目作為柳州市區至北部生態新區、柳城縣最便捷的縱向道路,直接或間接地與影響區內的道路相連接,增加路網的連通度,將三江至柳州高速公路連接起來,有利于高速公路功能和效益的發揮。
項目的建成將促進北部生態新區的發展,打造北部生態新區生態產業集群,構建綠色高端的生態產業之城,將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傳統發展模式,促進新階段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1]。
(2)項目服務對象。項目主要服務對象為北部生態新區及柳北區客運、貨運交通,以客運交通為主。
(3)主要技術指標。道路等級:城市主干路;紅線寬度:41m、50m、62m;設計速度:60km/h;車道數:雙向6車道;路面類型:瀝青砼路面。
2工程總體方案
2.1 路線設計
二期工程線路大體南北走向,全線8.87km,為了避免過境交通穿越石碑坪鎮和減少拆遷量,依據規劃,城鎮段線路從石碑坪鎮東側外圍通過,采取“近城而不進城”的路線布置思路,避開城鎮區,城鎮區外沿現狀209國道進行改造,沿線共設置20處平面交叉口。
2.2 標準橫斷面布置
(1)橫斷面一。50m=2×1.5m綠化帶+2×3.5m人行道+2×3.5m非機動車道+2×1.5m側分隔帶+2×11m機動車道+8m中央分隔帶
(2)橫斷面二。62m=2×3.5m人行道+2×4.5m非機動車道+2×2.0m側分隔帶+2×11m機動車道+20m中央分隔帶
(3)橫斷面三。41m=2×2.0m人行道+2×3.5m非機動車道+2×1.5m側分隔帶+2×11m機動車道+5m中央分隔帶
(4)橫斷面四。50m=2×3.5m人行道+2×4.5m非機動車道+2×2.0m側分隔帶+2×11m機動車道+8m中央分隔帶
2.3 重要設計節點介紹
(1)交叉口渠化設計。項目平面交叉口進口車道的寬度取3.0~3.25m,出口車道的寬度取3.25~3.50m,進口道展寬段和漸變段長度結合規范及沿線動遷情況選取,與主干路相交取上限,與支路相交取下限。
主干路與主干路、交通性次干路相交,4處進口道均進行渠化,并設專用左轉/右轉車道及專用相位;與一般道路/支路相交,交叉口進行渠化,橫向道路通過壓縮車行道寬度來增加進口道車道數,路段至進口道車道數宜1變2,2變4,3變5。
主干路與支路相交,優先采用支路右進右出交通組織方案;如果采用信號燈控制交叉口,則主干路、支路均進行渠化拓寬。
短間距平面交叉口紅線進行一體化拓寬,一體化拓寬的方法為:連接兩交叉口展寬段的終點,作為新紅線。
(2)古木河中橋橋梁設計。二期工程設置古木河中橋一座,橋梁采用3~20m預應力混凝土簡支小箱梁,左右分幅布置,左右幅中間間隔18.50m,橋梁長度72m,斜交角度為30度,上部結構采用跨徑20m預應力砼小箱梁,箱梁高為120cm,橋梁由10片小箱梁組成,箱梁之間濕接縫寬63.556cm,箱梁與箱梁頂板中心間距283.556cm,中梁頂寬220cm,邊梁頂寬234cm,中、邊梁底寬均為100cm。小箱梁頂板設置成2.0%單向橫坡,由兩側腹板高差形成,小箱梁底板為水平,箱梁底腹板在梁端3.0m范圍內為變厚度,小箱梁采用C50砼,伸縮縫采用80型伸縮縫。橋梁下部結構橋墩采用柱式墩,橋墩直徑1.5m,樁基礎,橋臺采用重力式U型橋臺,擴大基礎。
(3)深挖路塹邊坡防護設計。①邊坡設計:邊坡主要由紅黏土、中風化泥巖、微風化泥巖組成,泥巖存在巖質較破碎,遇水易軟化特點,故考慮放緩坡率,設置寬平臺設計方法,挖方邊坡坡率取1∶1.5~1∶1.75,平臺寬度2~4m,每級坡高8m,并采取支護或防風化措施。②排水設計:深挖路塹失穩與水有密切關系,因此必須完善排水系統,保證地表水、地下水能迅速排出邊坡范圍之外。項目采取了坡頂截水溝、急流槽等設施。對地下水發育邊坡,設置Ф10cmPVC仰斜式排水管,間距2.5m,確保地表徑流、地下水能夠及時排除。③支護設計:深挖邊坡存在基巖節理裂隙發育,邊坡基巖破碎、巖性復雜多變等特點,采用錨桿掛網噴砼+土工格室綠化防護的支護設計,提高邊坡的整體穩定性,同時坡腳設置護腳墻加固。
該邊坡防護方案兼顧邊坡穩定性及綠化景觀效果,在柳州本地類似項目中取得良好的實踐效果[2]。
3結束語
二期工程建成后,將成為柳州市向北拓展的重要通道,成為北部生態新區發展的南北向主軸線,通車后使出行時間平均節約50%,客貨運率增加58%,既是推動城北經濟帶的發展,也是體現柳州市北進戰略決心的關鍵性工程,項目是連接中心城區與北部生態新區、展現大都市形象的重要廊道,必將對實現全市經濟發展起到極其深遠的意義,助推北部生態新區崛起!
參考文獻
[1] 李樹遜.上海中環線浦東段軍工路越江隧道-高科中路新建工程總體方案[J].中國市政工程,2013(S5):1-3.
[2] 孫家駟.城市立交規劃與設計[J].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67.
作者簡介
王瑞波(1982-),男,云南富源人;學歷:本科,職稱:高級工程師職稱,道橋設計人員,現就職單位:四川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設計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