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偉
摘 要 本文對國內外先進城市在城市有機更新工作中的實踐經驗進行系統梳理,結合城市發展客觀規律,立足成都城市有機更新工作的實踐探索,創新提出了片區更新模式,并通過成都市武侯區的實踐,希望對新時代背景下的城市有機更新工作提供可借鑒的寶貴經驗。
關鍵詞 片區綜合開發;城市有機更新;片區更新;整體謀劃
1片區綜合開發與城市更新的含義與關系
1.1 片區綜合開發模式
片區綜合開發模式是在成都高質量建設東部新區的過程中探索出的新區營城模式,其重點是按照“4km×4km”的快速路網格,將城市劃分為若干個空間邊界清晰、主導產業明確、基礎功能完善的片區,并以片區為基本單元,堅持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商業化邏輯、投融資規建一體化。片區綜合開發模式的要點是實現單元內的資源統籌和整體推進,是一種遵循城市發展規律、面向未來城市的先進營城理念,因此,這種模式既可以應用在新區建設中,也可以因地制宜的應用到舊城更新中[1]。
1.2 片區綜合開發與城市更新的關系
城市更新的觀念已由傳統的大拆大建轉變為了綜合的、漸進的“留改建”有機更新模式,城市有機更新指的是對建成區城市空間形態和功能進行整治、改善、優化,從而實現房屋使用、市政設施、公建配套等全面完善,產業結構、環境品質、文化傳承等全面提升的建設活動。
片區綜合開發的城市有機更新模式就是根據城市內更新對象的特征、未來的發展導向、更新的方式等因素將其劃分為一定規模的城市更新片區,以更新片區為基本單元,對片區實施整體的、系統的策劃規劃,實現城市更新片區整體成型成勢。
2武侯區片區更新模式的創新實踐
2.1 武侯概況
武侯區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區西南方向,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國際交往頻繁。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武侯區也呈現出諸多城市發展問題,包括低端業態亟待轉型,存在產業空心化風險;城市空間形態風貌雜亂,更新改造動力不足;公共空間品質不高,公共服務亟待提升等[2]。
2.2 更新單元劃定
整體來看,武侯區城市有機更新主要有老舊居住區(城中村、棚戶區、老舊小區)、低端商業區(低端商業市場和商業樓宇)、低效工業與倉儲用地、非核心功能的單位大院4個類別。其中,老舊居住區約2.63萬畝,主要存在建筑品質低、生活環境差、配套不足等問題;低端商業區約5000畝,主要存在樓宇空置率高、商品市場業態低端、形態雜亂等問題;低效工業倉儲區約1萬畝,主要存在建筑質量差、產出效率低等問題;非核心功能的單位大院約2040畝,主要存在建筑形態老舊、協調難度大等問題。
基于統籌配置公共資源,協調各方利益,實現更新價值最大化的原則,結合武侯區四類更新對象的空間分布和發展導向,劃定4個更新片區和22個更新單元,每個更新片區圍繞一個產業生態圈進行打造,每個更新單元圍繞一個產業主題進行發展,實現城市有機更新與城市綜合發展的有機統一。
2.3 更新單元發展重點
(1)以片區更新促進產業發展
堅持以產業功能區創新要素配置方式,打破產業空間形態和城市功能邊界,推動傳統經濟開發區和產業集中發展區。依托片區城市有機更新,促進更新片區轉型升級為職住平衡、產城融合的新型城市空間,在武侯全域以總部經濟引領、新經濟賦能,發展高端化、國際化的“4+3”現代產業體系。
以人民南路更新片區為例,人民南路更新片區依托華西一校四院的大健康資源優勢和人南延線聚集的總部商務服務業基礎,可以大力完善大健康產業鏈,其中上游重點發展創新健康服務、大健康科技成果轉化、醫學前沿科技研發等產業,下游重點布局大健康金融、高端醫美醫養、國際商務、特色消費等產業。位于其中的華西壩更新單元最為典型,更新單元內,聚集了華西醫院等大健康產業的核心要素,同時存在著大量的上下游配套企業,但同時也面臨著產業空間有限,承載不足,導致整體發展水平不高的問題。在更新單元的更新過程中,強調將更新出來的最優質空間資源精準配置給產業鏈關鍵環節,也就是圍繞產業生態圈建設,結合產業提升客觀需求,將拆遷后的新氣象賓館、@世界、西華大學地塊等精準匹配給高端醫美、健康金融等環節[3]。
(2)精準把握片區問題,實現精細化更新
一般而言,為保障更新效率和對解決城市問題的精準性,城市更新單元以2平方公里為宜,更新片區以20平方公里為宜,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統籌片區(單元)內各項資源,精準把握各類問題,為實現精細化更新創造條件。
具體而言,對于更新單元內的居住片區,可以在精準分類的基礎上針對性提出更新措施,匹配居民各項需求。老舊小區主要通過社區微更新,提高居民生活品質以群眾需求為導向,自下而上地開展參與式更新設計,重點對社區內品質不高、利用不足、功能不優的廣場綠地、街道、濱水等公共空間進行改造提升,完善功能、提升形態;活化利用老舊公共建筑,注入文化等社區公共服務功能;鼓勵院落內自主更新,改善居住環境。城中村、棚戶區主要通過加大更新改造力度,創建美好生活新場景,對機投、簇橋、金花等區域的城中村、棚戶區進行全面改造,以拆除重建為主要方式,根據規劃建設高品質的城市居住區,切實提升群眾生活水平。
(3)統籌片區資源,實現整體更新
武侯區在實施片區更新過程中,強化對更新單元內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在劃定更新單元的時候,盡量每個更新單元包含1個以上的軌道站點,以TOD綜合開發驅動城市更新,強化活力支撐,通過推進不同類別TOD站點區域高品質更新建設,成為帶動片區更新的主要驅動力。武侯區通過依托火車南站交通樞紐型TOD,打造便捷換乘體系,推動站城深度融合,形成門戶樞紐空間,同時強化網絡化空中、地面、地下空間連通,集聚文娛、商業等多元功能,實現樞紐與周邊區域的復合更新;依托省體育館、太平園站等6個大型商圈型TOD,打造品質消費空間,構筑商業地標、地下空間、特色街區,形成多元化、特色化商業空間載體,面向消費者,融入首店、首牌、首秀、首發商業模式,打造可駐留、可參與、可體驗時尚消費中心;依托武青西四路站、雙鳳橋站、華西壩等6個站點建設產業社區型TOD,強化軌道站點周邊商業商務和科研功能有機融合,布局企業研發、院校研發等研發主體及創新孵化空間,促進協同創新,激發創新鏈[4]。
3結束語
當前主要的城市更新類型包括棚戶區改造、老舊院落改造、城中村、歷史文化建筑保護、工業文化遺產保護等,片區更新模式可以使得片區內的城市更新工作既能兼顧物質空間環境改善和完善社區自治,還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更新指導,以居住功能為主的更新需要注重社區公服配套的完善和社區人文精神的延續;以歷史文化保護為主的更新需要注重社區產業的配置和漸進式的更新。
參考文獻
[1] 范銳平.處理“六大關系” 實現“五個轉變”——以片區綜合開發推動新區高質量建設的成都實踐[J].城市規劃,2020,44(4):9-11,30.
[2] 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成都市城市有機更新實施辦法[E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8%90%E9%83%BD%E5%B8%82%E5%9F%8E%E5%B8%82%E6%9C%89%E6%9C%BA%E6%9B%B4%E6%96%B0%E5%AE%9E%E6%96%BD%E5%8A%9E%E6%B3%95/53666578?fr=aladdin,2020-04-26.
[3]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空間研究所,株式會社日本設計. 東京城市更新經驗:城市再開發重大案例研究[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9:47-49.
[4] 趙萬民.城市更新生長性理論認識與實踐[J].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18,33(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