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福勇
摘 要 從復合生態學理論入手,研究濱河景觀規劃設計的具體思路和內涵。根據復合生態學理論基礎,分析濱河景觀規劃的設計思路和基本原則,分析其實際的研究方法。以林芝市濱河景觀規劃設計為基本樣例,分析從總體布局思路出發,構思具體的節點規劃,構建內涵,文化思路,功能區別等,重視對植物種植設計等方面進行研究,分析判斷濱河景觀設計的主要內涵。從制造園林手法特色入手,分析具體的功能、符號和應用方式,判斷具體的意境思路。從林芝市濱河景觀的探究思路入手,分析確定最終的規劃設計特點,研究其營造設計的景觀樣式,以高標準、高要求的開發設計思路,分析確定最終的景觀評價和管理參考意見。
關鍵詞 復合生態學;濱河景觀;設計規劃
依據城市濱河景觀整體設計思路,需要從地域發展、繼承規劃、動態性上分析,確定復合生態學理念的具體方法。重視高原城市化景觀整體規劃,分析確定設計思路,對比研究城市景觀規劃標準,以整體生態系統和功能角度入手,分析生態化系統循環流程,確定流動演變的獨有特效思路,構建完備的區域化生態系統,促進城市整體生態系統的有效改善。
1復合生態化濱河景觀拓展思路及內涵
(1)復合生態學標準。復合生態系統理念中,需要以人為本的生態群落為思路,注重意識主導規劃,以自然環境操作為導向,注重加強物質流動性的依托。通過自然環境操作,對物質流動、社會體制、經絡人體規范操作等進行生態系統判斷。通過自然經濟一體化的社會復合操作。實現人、資源、環境之間的實質調控,保證自然生態系統中各個成本之間的關系調和,重視復合生態系統內的子系統、經濟系統、社會系統組成關系調控。在運行中,表現為互相影響的功能發展關系。依托社會進步、發展改善等操作,重視生態系統內的狀態維持和統一,實現對生產污染、消費污染的凈化。另外,需要結合資源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分析生態化環境、人與社會之間的因果制約關系,做好互補操作。明確系統環節中的不暢通因素,判斷對整個社會復合生態系統內的循環標準,確定子系統所要保持的和諧關系,確定復合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關系。
(2)濱河景觀。濱河景觀是生態化系統景觀的關鍵靈魂。以萬物社會發展為依托,注重水體、河岸、陸地之間的生物關系。通過物質能量之間的交換,完成主體、媒介調控,逐步改善城市氣候關系。作為生態城市發展效應,重視水體的流動感、生態美感,提升濱水群落的多樣性,實現河道生態恢復治理標準[1]。
2復合生態理論濱河景觀的理論價值分析
2.1 高原城市濱河景觀設計規劃
(1)生態建設原則。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關系,通過生態文明建設,加強可持續發展標準建設原則。從林芝市出發,分析高原河谷一帶的氣候變化,季節分明關系,日照長短。此地日照時間長,輻射大,容易形成風沙和洪澇等自然災害,容易產生生態邊緣效應,其生態結構較為復雜。濱河景觀設計更加注重生態學標準建設原則,強化建立完備的生態規律體系,構建完備的生態系統。充分考慮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加強景觀穩定化延展,動態平衡。通過加強植物生態化的作用水平分析,調整植物景觀要素組成關系。依據濱河景觀的實際情況,以提供防風、降噪、固沙、降溫等功能為標準,重視還原美化環境關系,增強辨識度,從而確定濱河景觀設計的關鍵依托要素,發揮植物生態化效益。
(2)景觀美景評價的標準原則。從客觀角度,對景觀視覺質量標準進行評價。分析理論基礎下的美學評價關系,按照景觀資源價值,將景觀視覺資源歸集到景觀資源的標準范疇內部。從景觀認知入手,分析人與景觀之間的交流過程,分析確定其景觀價值印象。按照帶狀濱河景觀的規劃設計思路,加強體現精神場景配合思路分析,充分考量設計景觀的美感。結合實際植被色彩關系,運用美景評估,確定景觀美度評價思路,提供更加優化的設計思路和設計方案。
(3)經濟建設原則。以植物強效的適應性標準為前提,以鄉土種植為主。按照種植過程和操作思路,充分考慮樹木的生長情況。在種植中,栽種不宜過密,需要采用合理的栽植密度,避免出現浪費的情況。按照種植間接關系,避免因為環境不適導致的種植病害發生,出現生長不良或死亡的情況。
(4)遵循的基本概念。精神場所下更加遵循現有場地的建設條件,發掘其中的價值,維護后續的發展關系和意義。重視強化資源互補,新增功能概念,構建完備的策略操作方式。以實現景觀功能標準,保障生態對象結構策略為核心,提升關注度的同時,加強細節層、背景層的關鍵環節調控,構建完備的功能架構鏈條。在方案設計中,需要重視濱河景觀規劃中防護的主要功能概念分析,強化自然資源、人文建設思路,以營造濱河景觀整體統一化發展為標準,提升景觀功能的分區,保證人本生態的和諧統一。
(5)強化工布原則建設。按照工布文化基本要素,強化建立獨立的濱河景觀設計思路,重視文化貫穿下的色彩挖掘,行程特色化的“工布文化”背景思路,加強人與自然之間的溝通融合,遵照民族風俗和文化特征,在小空間分布中確定元素價值和意義[2]。
3規劃設計思路
(1)分區規劃思路。林芝景觀設計中,需要重視以防洪、護林為重點,以滿足居民主要游園建身為標準。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軸線和景點布局,分析空間的尺度和整體結構,劃分區域,確定模塊組合關系。依據模塊的實際功能,分析景觀的秩序和延展。
(2)復合化生態標準。按照濱河景觀的整體規劃設計思路,從場地、造型等思路上,確定高凸、曲深,分析生態場景下的生態轉變,以不破壞原有地基材料為基礎,適宜的調整地形改造模式,加強市政化道路緩坡景觀的調控,提升觀賞性,及時處理緩坡的同時,增強制備的穩固性和景觀價值性。通過調整人性化措施,在緩坡上增加活力。調整植物設計種類布局,盡量選擇本本樹種,保證格局錯落有致,層次鮮活。依據社會整體經濟發展規劃,加強社會文化價值優勢價值[3]。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復合生態化理論濱河景觀規劃思路中,需要加強綜合設計理念分析,以良好的設計標準為基礎,加強濱河景觀規劃設計總體布局,明確設計規劃的可行性實施方案,制定完備的設計思路,提供完善的生態化理念標準,確保景觀設計符合實際操作規范標準要求。
參考文獻
[1] 風景園林設計中生態學理念的運用[J].現代園藝,2019(18):103-104.
[2] 于琪,曹磊.華基于“生態城市”理念的居住區景觀設計可行性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8(23):103-104,112.
[3] 王偉.生態學理念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運用[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9,569(1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