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給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帶來的不僅是挑戰,更是機遇。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需求日益嚴格。本文就新時代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的可行模式,提出以下建議,希望能給相關從業者一定的幫助以及經驗。
【關鍵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人才培養模式;知識體系框架
引言
電氣工程是現代科技領域中的核心學科之一,更是當今高新技術領域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學科,電氣工程的發達程度代表著國家的科技進步水平,因此電氣工程的教育和科研一直在發達國家大學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當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也要適應我國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對高等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所以,在當前這形勢下,研究培養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的知識體系框架對整個電氣工程教育界都有著著重要的意義,也是整個電氣工程教育界研究和關注的重要問題。
一、明確培養目標
在筆者看來,新形勢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要培養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展需要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國際視野,富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掌握寬廣的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知識,掌握扎實的電氣工程專業基礎理論和實踐技能,能夠運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專業知識在電氣工程及其相關領域從事復雜系統分析、信息處理、運行與調度、保護與控制、工程設計與開發、故障診斷與處理、系統檢測與維護、生產制造經營、項目運營管理等工作,能夠解決電氣工程及其相關領域復雜工程問題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這樣的人才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都能夠做好:
第一,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電氣專業知識用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掌握解決復雜電氣工程及其相關領域問題所需的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基礎知識;掌握解決復雜電氣工程及其相關領域問題所需的專業基礎知識;還能夠掌握解決復雜電氣工程及其相關領域問題所需的專業知識。
第二,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知識和電氣工程原理及方法,識別、表達,并通過文獻研究分析電氣工程及相關領域的復雜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能夠對復雜電氣工程及其相關領域問題進行識別和分解;能應用數學、物理方法和專業知識對復雜電氣工程及其相關領域問題進行表達和建模;能通過文獻研究,對復雜電氣工程進行求解和分析,獲得有效結論。
二、構建培養模式與知識體系框架
要在新時代下做到構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知識體系框架,“一張黑板,一支粉筆”這樣的傳統教育模式已經沒有辦法滿足學生學習和社會前進發展的要求,我們要立足于時代,適應學生的精神需要,以讓學生樂于配合的形式開展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工作。
首先,抓細抓小,嚴格把控教師隊伍質量關,從根本上奠定當代大學生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教職員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根本,也是思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重中之重,最近幾年以來,很多大學都不斷加大招生規模。學生的核心素質也需要我們重視起來,教師是抽象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知識和學生內心之間的一個重要的交流渠道,肩負著教授專業知識的重要使命,所以在筆者看來,要推動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知識在學生心中的發展,教師很有必要去強化自己教學素質、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而且,高等院校還可以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專業課教師教學的欲望,進行實踐教育。優化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建立科學的實踐教學目標體系和相應的評價標準,實施獨立的實踐教學評估機制。抓好了教師關,其他措施的開展才有可能。
提升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質量,還要顧大局,做實事,切忌空話泛話。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工作開展的實際過程中,部分工作者會出現脫離實際,大談空話套話的問題。人才培養工作的推進,不是只靠幾場講話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每一個教師沉心靜氣,認真開展每一次學習研討工作,把平時的培養工作和學校、行業的實際形勢相結合,去做實事、下苦功,這樣培養工作才有可能看得到成效,人才培養工作才不至于“高高在上”,而是能和行業發展實際相結合,成為整個行業發展前路上的一個有力的助推器。
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二十一世紀,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了信息化時代中,人才培養工作也需要信息化技術來添磚加瓦,這也是新時代發展的需求。通過網絡,我們可以加強對學生的管理,開展對學生的遠程專業教育培養,這樣就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也能讓學生在特殊時期依然緊跟專業課程進度,同時提高了讓人才培養工作的效率。通過完善科學的人才培養機制可以激發學生對電氣專業學習的熱度和討論度,也能夠提升了專業課程的輻射力和影響力,但是也要完善評估機制,對學生的專業評估要摒棄過去以為看成績的評估方法,建立科學的、多層次的指標體系。
結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作為國家大力發展的專業,其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任重而道遠。筆者認為我們應該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繼續扎實進行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凸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特色,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輸送更多、更優秀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徐杰,陸華才,朱文明.高素質應用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進的研究[J].科技風,2020(14).
[2]俞兵.新形勢下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4).
作者簡介:李冰(2000.08-),女,河北泊頭人,華北電力大學(保定)學生,主要研究方向:電力系統分析控制、新能源電力系統、電能質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