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山
(山西陽城陽泰集團小西煤業有限公司,山西 晉城 048105)
山西陽城陽泰集團小西煤業有限公司3105 綜采工作面位于一盤區中部西側,南為3103 采空區,西為3105 通風聯絡巷,北為3107 備用工作面,東接一盤區軌道巷、一盤區輔助回風巷。
3105 工作面設計走向長度為860 m,傾向長度為190 m。工作面回采煤層為3#煤,平均厚度為4.0 m,平均傾角為4°。3#煤直接頂板多為細粒砂巖、砂質泥巖,局部為粉砂質泥巖、泥巖或泥質粉砂巖,平均厚度為2.4 m,直接頂下常有0.1~0.5 m 的炭質泥巖及灰色泥巖偽頂;基本頂為灰色細粒砂巖、泥巖互層,平均厚度為7.45 m;底板主要以泥巖為主,平均厚度為4.50 m。
3105 工作面已回采至455 m。工作面回采至474 m 處揭露一條正斷層F3,斷層落差為1.5 m,傾角為52°。受斷層及回采工藝影響,工作面回采至450 m 處時,回風順槽超前應力區范圍內出現底鼓、兩幫收縮等現象,最大底鼓量為0.67 m,兩幫最大移近量為1.2 m,造成巷道移架困難,威脅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
(1)集中應力影響。工作面回采至450 m 處時,巷道圍巖主要受F3 斷層應力以及回采應力影響,巷道圍巖出現應力傳遞現象。當應力隨兩幫傳遞至底板時,對底板產生水平相向擠壓作用力,導致底板底鼓現象。通過現場觀察發現,應力區底板鼓起集中在巷道中部區域。
(2)底巖穩定性差。3105 工作面底板主要以炭質泥巖為主,總厚度為3.5 m,局部區域夾雜一層煤,煤厚為0.3 m。該巖體單軸抗壓強度不足20 MPa,底沿在集中應力破壞作用下,巖體穩定性差,出現破碎現象,并形成應力卸壓區,導致卸壓區附近巖體上鼓現象。
(3)巷幫破壞嚴重。3105 回風順槽為全煤巷道,在集中應力作用下超前應力區回風順槽兩幫煤體破壞嚴重,煤柱與頂板之間肩角煤柱垮落嚴重,頂板成不規則“尖錐”狀,煤柱整體對頂板垂直應力的承載能力降低,應力隨煤柱傳遞至底板,導致底板受力大,出現底鼓現象。
(4)維護措施不到位。當超前應力區底板前期出現底鼓時,主要采用起底方法進行維護。起底后雖然保證了巷道高度,但是隨著應力不斷的破壞作用,起底后巖體再次出現底鼓現象。
為了控制3105 回風順槽超前應力區底鼓現象,通過技術研究,決定在455~490 m 段應力區底板采取“起底、澆筑+L 型工字鋼棚+注漿錨索”聯合控制措施。
(1)底鼓區起底總長度為35 m,起底寬度為4.0 m,起底深度為0.5 m。在起底區域兩幫處需進行開幫施工,開幫高度為1.0 m,深度為0.3 m。
(2)起底采用松動爆破施工工藝,每排施工5 個爆破鉆孔,鉆孔深度為1.0 m,鉆孔俯角為75°,鉆孔間距為1.0 m,排距為1.5 m。鉆孔施工完后采用礦用三級乳化炸藥以及毫秒延期電雷管進行起爆,每次允許起爆爆破鉆孔數量為1~3 個。
(1)巷道起底后對起底處安裝“L”型鋼棚。L 型鋼棚主要由12#槽鋼焊制而成,鋼棚長邊長為1.5 m,短邊長為1.0 m,鋼棚長邊上焊制兩個直徑為30 mm 圓孔,孔間距為1.0 m,短邊中部焊制一個圓孔。
(2)安裝時每組兩架,鋼棚長邊與起底面接觸并采用兩根長度為1.5 m 錨桿進行固定,短邊與兩幫接觸嚴實,同樣采用一根錨桿進行固定。鋼棚架設排距為1.8 m。
(3)所有“L”型鋼棚安裝完成后,在相鄰三排鋼棚長邊及短邊之間安裝三根長度為4.0 m扁鋼。扁鋼寬度為0.1 m,厚度為5 mm,扁鋼上焊制三個圓孔,圓孔間距為1.8 m。扁鋼與鋼棚之間采用同一根錨桿固定。如圖1 所示。
(1)“L”型鋼棚施工完成后,在起底處每隔1.8 m 施工一排注漿錨索,每排兩根,間距為3.0 m。錨索采用長度為4.0 m、直徑為21.8 mm 預應力恒阻錨索。錨索垂直底板固定。
(2)首先采用手持式鉆機對起底處施工錨索鉆孔,鉆孔深度為4.0 m,直徑為30 mm。鉆孔施工完后對鉆孔內依次填裝錨固劑及錨索,攪拌錨固。錨索外露長度控制在0.5 m 左右。
(3)錨索錨固后對鉆孔內填入一根Φ8 mm 注漿軟管,軟管另一端與專用注漿泵連接,對鉆孔進行封堵,最后對鉆孔進行注漿施工。注漿液為聚氨酯化學材料,注漿壓力不低于1.5 MPa。
(1)注漿錨索施工完后,對起底處用混凝土進行澆筑。混凝土配比為水泥:沙子:碎石子=1:2:2,水泥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強度等級為42.5R。澆筑后混凝土硬度不得低于C30。
(2)澆筑期間必須采用振動棒進行振動,確保澆筑到位。當澆筑高度達0.4 m 處時,在每排注漿錨索外露端安裝一根長度為3.5 m 工字鋼梁,并采用鎖具進行預緊。鋼梁安裝后繼續澆筑,直至與巷道設計底板平整。

圖1 3105 回風順槽超前應力底鼓區聯合控制措施斷面示意圖
從工作面已回采至510 m 處且完全過應力影響區,通過對應力區底鼓段采取“起底、澆筑+L 型工字鋼棚+注漿錨索”聯合底鼓控制措施,底鼓得到有效控制,最大底鼓量降低為0.24 m,兩幫移近量降低為0.27 m,提高了應力區巷道成型率,保證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