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國兵
(山西蘭花科創大陽煤礦分公司,山西 晉城 048000)
山西蘭花科創大陽煤礦分公司位于澤州縣大陽鎮,井田區域橫跨澤州、高平兩地,行政區劃屬大陽鎮管轄,是一家地方國有煤礦。礦井工業場地位于晉城市北偏西約35 km 處,年生產能力1.80 Mt。現回采3 號煤層,埋深較深,瓦斯較大,為高瓦斯礦井。測定3#煤層瓦斯基本參數,厘清瓦斯賦存分布規律,才能準確有效地進行瓦斯防治工作。
大陽井田內構造以褶曲構造為主;發育8 條斷層,但除F1 斷距較大外,其余均不大;井田內陷落柱較發育,但規模較小;無巖漿巖體出露。總體地質構造程度屬簡單,礦井井田屬于同一瓦斯地質單元。構造綱要圖如圖1 所示。
根據大陽煤業井下情況,在3 號煤層新鮮煤壁上選取含量測點,測定瓦斯含量,結果如表1 所示。

表1 3 號煤層瓦斯含量測定結果表
根據大陽煤礦3 號煤層的開采情況,在無地質構造裂隙帶且為原始煤體中施工測壓鉆孔,無其他人為卸壓影響,瓦斯壓力測定結果如表2 所示。

表2 3 號煤層瓦斯壓力測定結果表
3 號煤層頂板大部為泥巖、粉砂巖,泥巖的厚度在4.3 m 左右。底板大部為泥巖、砂質泥巖,平均厚度為9.0 m。3 號煤層頂底板大部均為一定厚度的透氣性差的泥巖,具有很好的封蓋作用,能有效地阻止瓦斯逸散。
大陽井田斷層約有102 條,其中正斷層96 條,但以小斷層為主,僅有F1 正斷層規模較大,落差30 m,其余均較小。斷層多數是張性斷層,延深長度不長。張性正斷層是在擠壓應力場斷裂后受到拉伸發生反轉出現的,有利于瓦斯的擴散,但斷層僅在局部影響瓦斯賦存[1]。因此本礦井正斷層附近瓦斯含量相對較小,直接導致回采過斷層時瓦斯涌出量減少,例如3401 工作面在F46 斷層附近的瓦斯涌出量明顯小于斷層遠處。
大陽井田內共發育9 條褶曲,均較為寬緩。根據現有研究和實踐,向斜軸部,受應力擠壓,裂隙不發育,瓦斯富集;而背斜軸部張性裂隙發育,瓦斯容易擴散[2]。例如S6 向斜在井田西部呈半圓弧形展布,軸向NW 轉NE,兩翼地層基本對稱,橫穿3405 工作面。在3405 回采工作面回采時,其風排瓦斯涌出量在開采到S6 向斜軸部時達到最大值14.81 m3/min,而在兩翼的涌出量僅在12 m3/min 左右。且在其軸部實測瓦斯含量為7.43 m3/t,相對翼部的含量也較大。
經研究和實踐表明,瓦斯賦存在甲烷帶內主要受埋深控制,與埋深具有較好的線性關系[3]。隨煤層的埋深增加,不僅地應力增加,透氣性變差,向地表擴散的難度和距離也變大[4],而且壓力的增加也有助于瓦斯吸附,這些因素都有助于瓦斯的儲存。一般煤層瓦斯含量和壓力會隨埋深的增大而提高。
根據瓦斯垂直分帶劃分標準,大陽煤礦3號煤層實測瓦斯最大值含量為7.68 m3/t,最大瓦斯壓力0.49 MPa。瓦斯組分以甲烷為主,濃 度 在70.64%~88.28%, 其 次 為 氮 氣, 濃 度10.29%~29.86%、二氧化碳濃度0.25%~1.34%。認為3 號煤層深部處于甲烷帶,淺部是處于瓦斯風化帶內,以甲烷帶為主。瓦斯風化帶下部邊界大約為埋深380 m 左右。
根據表1 和表2 數據,繪制大陽煤礦3 號煤層瓦斯壓力和瓦斯含量與埋深關系圖,如圖2、圖3所示。

圖2 3 號煤層瓦斯含量與埋深關系圖

圖3 3 號煤層瓦斯壓力與埋深關系圖
瓦斯含量和壓力均隨埋深增加而增加。對數據進行回歸分析,根據擬合結果,大陽煤礦3 號煤層瓦斯含量與埋深的擬合方程如式(1),瓦斯壓力與埋深的擬合方程如式(2)。

式中:W 為瓦斯含量,m3/t;H 為煤層埋深,m;P 為瓦斯壓力,MPa。
在顯著性水平α=0.05 下,分別對回歸方程進行顯著性檢驗。式(1),F=56.82 >F 0.05(1,7)=5.59,線性關系顯著。式(2),F=22.86 >F 0.05(1,4)=7.71,線性關系顯著。根據F 檢驗結果,煤層瓦斯含量、瓦斯壓力和埋深的線性關系顯著,認為埋深是該區域瓦斯賦存的主控因素。

圖4 3 號煤層瓦斯賦存等值線圖
利用surfer 軟件繪制3 號煤層的瓦斯賦存等值線圖,能夠反映大陽煤礦3 號煤層的整體瓦斯賦存規律,如圖4 所示。井田范圍內礦井西部的瓦斯含量和壓力相比東部大,其中的最大值在井田西北角,最大瓦斯含量為7.83 m3/t,最大瓦斯壓力為0.57 MPa,東北角和東南角的瓦斯含量和壓力最小,總體呈現西部大、東部小的分布情況。
(1)大陽煤礦井田內地質構造復雜程度屬簡單,3 號煤層瓦斯賦存的主控因素是埋深。
(2)3 號煤層瓦斯含量與埋深的擬合方程為:W=0.003 3H+5.735 1,瓦斯壓力與埋深的擬合方程為:P=0.000 6H+0.19。
(3)繪制3 號煤層瓦斯賦存等值線圖,瓦斯賦存整體上呈現西部大、東部小的分布情況,最大值在井田西北角。
(4)3 號煤層瓦斯賦存規律和研究結論為確定礦井、采區、工作面瓦斯防治措施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