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濤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重要會議。我們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上來,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結合實際高水平高質量編制好黑龍江省“十四五”規劃,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的宏偉藍圖拼搏奮進,確保“十四五”時期黑龍江發展有新突破,推進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闊步向前。
一、總結“十三五”時期非同尋常的發展成就,更加堅定了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自覺
第一,我國之所以能創造舉世矚目發展奇跡,關鍵在黨、關鍵在核心。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戰勝風險,破浪前行。今天的社會主義中國能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根本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正是由于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舉旗定向,我們才能打贏一場又一場硬仗,抵御一個又一個風險,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正是由于習近平總書記指揮若定、果敢決策,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事,緊緊依靠人民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才贏得了舉世矚目、氣壯山河的抗疫斗爭重大戰略成果。正是由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十三五”時期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才取得了決定性成就。實踐再次證明,習近平總書記是推進偉大事業、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主心骨、定盤星。我們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二,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顯著優越性,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我們必須把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二、疫情大考彰顯“三個優勢”,更加堅信中國力量
一是疫情大考彰顯體制優勢。新冠肺炎疫情對中華民族既是一場危機,也是一場大考。我們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經過全國上下和廣大人民群眾艱苦卓絕努力并付出犧牲,當前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中國率先控制住國內疫情,經濟增長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率先轉正,與國際對比看制度,巨大優越性令人信服。
二是疫情大考彰顯體系優勢。武漢十多天建成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一聲號令全國四萬多名醫務人員馳援湖北,上千萬人口規模城市全員核酸檢測僅需幾天……非凡的組織動員能力、統籌協調能力、貫徹執行能力,彰顯我國國家治理體系的優越性和治理能力的高效。
三是疫情大考彰顯體量優勢。雄厚的物質基礎、巨大的發展韌性、強勁的國內需求、完備的工業體系,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堅強支撐。疫情期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少方面一度按下“暫停鍵”,但群眾生活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展現出強大綜合國力。我們要把在疫情大考中激勵出的民族自信、磨礪出的斗爭精神運用到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中去。
三、深入貫徹五中全會精神,努力在“十四五”時期實現新突破
我們對國之大者必須心中有數,把《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的戰略目標、重點任務與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目標緊密結合起來,把國家賦予的“五大安全”戰略定位與自身優勢結合起來,特別是圍繞實現“十四五”時期有突破這個目標,在“國家要求我們做什么”“我們能做什么”和“我們要改什么”上下功夫,努力在“十四五”時期邁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一要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上有新進展。堅持新發展理念,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一以貫之遵循的原則。要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決不能再回到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的老路上去,決不能再回到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搞所謂發展的做法上去,更不能再回到粗放式發展的模式上去。要堅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以思想解放、觀念更新,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以更深層次改革和更高水平開放,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走出一條振興發展新路,使振興發展成果更好惠及龍江人民,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要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上有新成效。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堅持“鳳凰涅槃”“騰籠換鳥”,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和“百大項目”建設,形成新的均衡發展的產業結構。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解決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問題。優先發展農業農村,鞏固農業基礎地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高農業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通過實施“頭雁行動”“春雁行動”,留住人才贏得未來。
三要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上有新突破。要牢牢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進一步鞏固農業優勢、構建產業優勢、發揮生態優勢、轉化科教優勢、釋放改革優勢、拓展開放優勢,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特別要發揮綠水青山、冰天雪地雙重生態優勢,打造“兩爽”旅游品牌,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良生態產品的需求。打好寒地黑土、綠色有機、非轉基因三張牌,不斷提供適應和滿足消費升級需求的高品質農產品。
(轉自《黑龍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