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躍

我叫迪雅,我家樓下有一個小小的街角。在大多數人眼里那只是一塊空地。可我覺得那片綠地就像一個敞開的百寶箱,只是人們從沒仔細瞧過。
一天晚上,媽媽說:“迪雅,市政要把那個街角修成一個停車場。”
我一下子呆住了。“他們不能那么做!”我跑進房間,從我房間的窗子看著我的街角。
媽媽走了進來。“迪雅,你得讓人們看見你在街角看見的東西,就這件事情發出聲音。”
我琢磨著媽媽的話,覺得必須做些什么。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一家人拿著硬紙板來到街角,上面寫著“不要停車場!保護我們的大自然”。可人們大多毫不注意。
街對面,迪里西奧夫人從她的美容院向我們走來。“我的顧客們需要一個地方停車。”她瞪了瞪眼睛,“回家去。”然后轉身走了。
“別理她。”媽媽說,“她的大多數顧客都沒有汽車,根本不需要停車場。”
突然,我發現一個女人在給我的街角拍照。她微笑著朝我走了過來。
“我是《論壇報》的薩拉·本尼特。我能和你談談嗎?”
這正是個發出聲音的機會,我講了起來,本尼特女士匆匆記錄著。
“修一條步行路不錯,”我說,“有一個菜園,一個長凳,這樣人們就可以坐下來休息。”我們談完,本尼特女士對我表示了感謝。這將是一篇關于我的街角的真正的新聞報道!
第二天早上,我的兄弟們揮舞著一份晨報跑進我的房間,文章的標題是“為了第七十一大街和前景大道的街角而戰”。我們歡欣鼓舞的時候,媽媽說道:“嘿,還不到慶祝的時候。你們有一個街角要保護呢。”
早飯后,我們拿著牌子回到街角上,塔尼婭一家也拿著牌子走了過來。
“迪雅,報上那篇文章非常不錯。”塔尼婭的爸爸說,“你對這個街角的想法很好。”
接著,二樓的崔先生夫婦到了。“迪雅,我認為你是對的。我們這附近需要一點綠色。”崔太太說。
一星期后,附近的人們都加入了這個隊伍。人們終于來仔細地看這個角落了,他們所見到的讓自己很是興奮,甚至迪里西奧夫人也舉起了牌子。
過了一段時間,我被要求向一群人演講,他們是要為怎樣處理街角而投票的人。“這是我們社區的最后一點點大自然,難道不該保護它嗎?”我用了生平最大的聲音。
當天晚上電話鈴響了。媽媽掛斷電話后,發出一聲呼喊:“你成功了,迪雅!市政放棄了建停車場!”這將是我終生難忘的夜晚。
一年以后,街角的自然保護區正式成立了,這里成了大家休閑放松的地方。我的街角終于變成了我們的街角。
(選自《少年大世界C版》)
心語點點
這篇文章的最大亮點就是采用對話來展現故事情節的發展,盡管是只言片語,但處處流露出人物的性格、情趣、風貌等。如“他們不能那么做”,表現出“我”對市政做法的極力反對,捍衛“我”的街角的決心。“我的顧客們需要一個地方停車”,折射出迪里西奧夫人自私自利的市儈想法。“別理她”,既表明了媽媽對鄰居的了解,也說明了她對兒子做法的大力支持。“迪雅,我認為你是對的。我們這附近需要一點綠色”,說明了崔太太對迪雅想法和做法的支持與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