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鳳
語文課堂中一個較大的問題就是,與時代不同步。網絡信息,尤其是網絡新聞視頻,是時代的精髓,是時代的最強音,是語文課堂與時代的直通車。其中,習近平主席的演講,引經據典,信手拈來,是最好、最直接、最現實的語文。
一、網絡直通車,讓語文與時代同步
語文作為社會學科和工具學科,必須與時俱進,緊扣時代脈搏。教師應充分運用網絡直通車,課上課下激發學生看時事新聞的興趣,讓學生與時代同步,了解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提高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讓學生在生活中處處學習語文,切實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1.“習近平用典”進課堂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習近平主席在重要場合演講時的金句用典,就是最直接的語文材料。習近平主席在多個場合古為今用,引用了很多詩詞典故,身體力行地弘揚中華文化,早已被中外所熟知,也成為他獨具個性的語言風格。何不讓這些現實版的視頻信息進入課堂呢?
為了讓學生多讀詩詞,喜歡詩詞,體會詩詞的意境,提升運用古典名句的興趣,筆者嘗試著讓“習近平用典”進課堂。定期評出“小小經典釋義人”,每日課前請“小小經典釋義人”講解一句習近平主席的金句用典,激發學生的興趣,漸漸地形成自主的開放作業,可以在微信平臺展開交流,也可以在班上交流。
例如,在教學《春日》時,筆者播放了“習近平主席2018年3月20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微視頻,讓學生真真切切地體會習近平主席用詞用典之恰到好處。接下來,讓學生利用周末,上網搜索學習《習近平這樣引經據典描繪春天》。學生在學習中汲取了奮進的力量,同時也擴大了知識面,知道了只有隨時積累,才能學以致用。
2.新聞速覽、微視頻隨時播放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還指出:“利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學生的閱讀面。”因而,幾分鐘的新聞視頻速覽、微視頻,每天都可以進入課堂。學生短時間內就可以看世界,看開放的中國,傾聽習近平主席的聲音,更加明確自己為誰學、怎樣學。
例如,2019年4月26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金句兩分鐘視頻速覽:“‘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如果人為阻斷江河的流入,再大的海,遲早都有干涸的一天……”學生通過反復觀看,就能獲得激蕩人心的前進力量。
二、網絡直通車,讓語文變得更開放
習近平主席說:“哈薩克斯坦有句諺語,寶石布滿大地,不動手就到不了懷里。”語文教材中所選的課文,有些篇目的創作時代離學生比較遠。我們應有效地利用網絡直通車,讓網絡新聞這樣的“寶石”直接進入課堂,實現語文課本與時代的真實同步。
比如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的《為人民服務》一課,是毛澤東主席的一篇演講稿。對演講稿的特點,演講稿的豐富內涵,演講稿的寫法,尤其是“為人民服務”的時代意義,網絡新聞是最好的解答。
1944年,毛澤東在延安提出“為人民服務”。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的宗旨意識,始終堅持忠于人民的核心價值追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情懷,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思想與實踐,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推向一個新境界。新聞《從習近平忙碌的四月看“我將無我”》用一組數據淋漓盡致展現了他的忙碌,這不就是對“為人民服務”的最好詮釋嗎?學生認真閱讀,就深入理解了“為人民服務”的深刻內涵。
總之,網絡直通車增加了語文的厚度,拓寬了語文的廣度。語文課堂不再是與世隔絕的桃源,它已成為學生了解時代的窗口,學生走向社會的直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