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永華
中電建新能源南方分公司 貴州貴陽 550081
北盤江董箐水電站左、右岸導流隧洞,均屬復雜地質條件下的特大斷面隧洞。由于要參加2006 年渡汛,工期緊、工程施工風險大。在復雜的地質條件下進行特大斷面隧洞開挖,直接受到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和施工條件的制約,諸多不利因素,特別是在不良地質段,施工方法不當,措施欠妥,就會造成工程事故,因此,在確定施工技術仿案時,選擇合適的開挖技術方案是極為重要的,是保證隧洞開挖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之一。水電九局在董箐水電站右岸2# 導流洞進口段隧洞開挖施工中,技術方案得當,工程進展順利,減少或避免了塌方。業主及專家認為:在董箐水電站導流洞施工中,水電九局技術過硬,措施得力。本文力求通過對右岸導流隧洞進口段所確定的技術方案進行探討,總結和提高在復雜地質條件下特大斷面隧洞開挖技術[1]。
董箐水電站位于鎮寧縣與貞豐縣交界的北盤江上,距河口102km。該電站為(茅口以下)梯級的第三個電站,其上游為馬馬崖水電站。下游為龍灘電站。壩址距鎮寧縣坡101km。距貞豐縣城38km、距貴陽221km。施工期不考慮河道的通航問題。該電站是一個以發電為主. 兼顧其他效益的電站樞紐。電站裝機4 臺,總裝機容量720MW。
右岸2# 導流隧洞布置于北盤江右岸邊。位于洗鴨溝右岸山體中。隧洞為城門洞型,過流斷面尺寸15mx17m(寬x 高),隧洞全長937.14m,進口高程為EL.368.0m。其布置圖如圖1 所示。
水電九局承建的是右岸2# 導流洞送口段(合同編號:DQ/C1-2-1),樁號:0-126.07-0+467.67m。其中0-126.07~0+000m為進水渠段,0+000-0+467.67m 為洞身段,洞身開挖及一期支護型式有A、B、C 及堵頭段四種. 其開挖斷面及一期支護型式如表I所示。
洞身段穿越地層巖性均為T2b1-2 中厚至厚層砂巖夾泥巖(泥頁巖),呈新鮮狀態,埋深50~150m。層間擠壓褶皺及裂隙較發育,裂面多為方解石及泥質充填。位于地下水位之下,洞壁多潮濕、滴水。巖體完整性較差,巖層走向與洞軸線交角較小,近平行,不利于圍巖的穩定。導流洞圍巖分類及物理力學地質指標如表2 所示。
圖1 董箐水電站右岸2# 導流洞布置圖
通過上述地質描述、圍巖分類及物理力學地質指標分析,得知本隧洞開挖過程中將遇到復雜地質條件,在確定隧洞開挖施工技術方案時提出 “長洞短打,弱爆破,短進尺,多循環,強支護” 的施工技術原則,在施工支洞布置、施工程序和方法、支護和不良地質段處理等方面具體落實了這一施工技術原則,確保了工程和施工安全。
施工支洞是為進入主體工程工作面,作為施工期的交通通道,施工完畢即被堵塞。因而其數量和位置應根據隧洞長度、總工期要求、地質條件、機械化作業程度等因素確定。所以,施工支洞位置要適中,長度不能過長,也不能太短,要根據工期、成本、地質等條件綜合考慮,慎重的選擇。董箐水電站是搶救性工程,右岸導流隧洞要參與2006 年至2007 年渡汛是關系電站大壩工程設計方案能否得以實施的關鍵項目,工期是第一位的。鑒于上述原因,慎重地對以下3 個支洞布置方案進行了比較、分析和論證:
表1 右岸導流洞進口段開挖斷面型式表
表2 導流洞圍巖分類及建議指標表
(1)支洞布置在主洞左側,支洞口位于2# 公路,距主洞口150m 處,設上岔洞和1 下岔洞,上岔洞長150m,交主洞0+144.18,平均縱坡1.5%;下岔洞長237m,交主洞0+350,平均縱坡5.5%,共計387m。本方案支洞與右壩肩開挖相互干擾,進口部位覆蓋層厚,巖層為順向坡,巖石風化破碎,成洞地質條件差,所以本方案不宜實施[2]。
(2)支洞布置在主洞右側洗鴨沖溝內,距主洞口約70m,支洞口部位是陡巖,地質條件較好,利于排口成洞,但需修建100m 的施工道路,設上岔洞和下岔洞,上岔洞長150m,交主洞0+145,不均縱坡2.1%;下岔洞長188.5m,交主洞0+300,平均縱坡5%,共計338.5m。本布置方案在位置及長短設置上顯然優于方案一,但沒有體現長洞短打的技術方案原則,不利于搶工期,降低開挖強度,所以本方案不是最佳方案。
(3)在方案二的基礎上增設一條上岔洞,即支洞進口位置不變,設置1# 上岔洞-2# 下岔洞-3# 上岔洞(視工程進展情況,完成主洞一部分開挖支護后,將其降坡改為3# 下岔洞),1# 上岔洞長150m, 交主洞0+145, 平均縱坡2.1%;2# 下岔洞長129m,交主洞0+235 平均縱竣7.52%,3# 上岔洞長100m,交主洞0+300,平均縱坡5.5%(上坡),共計379m。支洞斷面尺寸為8m×6m(寬x 高)。支洞寬、高的確定是基于20t 自卸汽車錯車,排水溝,風、水管及電路的鋪設,挖掘機等機械設備的通行暢通確定的。本布置方案為洞挖施工增加了工作面,能改善作業環境和條件,對施工具有主動性,能長洞短打。加快施工進度,特別是對支護及地質缺
陷處理極為有利。 同時可提前實施洞身下臥施工. 但0+300~0+467.67 段獨頭開挖達167.67m。是本隧洞開挖的關鍵部位,要予以高度重視[3]。
最終選擇的是方案三,其支洞布置如圖2 所示。
圖2 董箐水電站右岸2# 導流洞施工支洞布置圖
隧洞開挖的施工程序和方法要根據開挖斷面尺寸及圍巖分類,結合施工機械和技術水平而采取不同的開挖方式。對于復雜地質條件下的特大斷面隧洞開挖,采取分部分塊開挖,減少一次性開挖跨度,使自穩的時間滿足一次支護要求是特別重要的。開挖方法采取鉆孔爆破法是適宜的,但對控制爆破技術要求高,要根據地質狀況隨時修正鉆孔爆破參數。
(1)開挖總程序。本隧洞開挖分為上、中、下三層掘進。上層掘進有5 個工作面可供鉆爆作業;進口單向、1# 上岔洞雙向、3# 上岔洞雙向;中下層掘進有5 個工作面可供鉆爆作業:進口單向、2# 下岔洞雙向、3# 下岔洞雙向。工作面流向如圖3 所示,開挖總程序如圖4 所示。
圖3 洞挖工作面流向圖
圖4 開挖總程序圖
(2)分部分塊開挖。在確定分部分塊時,吸取了左岸導流洞施工的經驗和教訓,(開挖后、隧洞成形差,巖層容易產生潰屈破壞,發生塌方)。本隧洞圍巖為III-IV 類巖石,針對本隧洞的復雜地質條件,并且是特大斷面隧洞,施工技術方案確定:宜采取較小跨度的分部分塊。因為,上導洞率先掘進,這對揭露地質情況極為有利,能起地質預報的作用,兩邊錯開刷邊,能減少對圍巖的施工擾動;分層下臥,每層先中間,后保護層,有利于邊墻巖體穩定和巖基的完整。施工中采用的分部分塊如圖5 所示。
圖5 右岸2# 導流洞開挖順序圖(單位:m)
(1)上層洞鉆孔爆破。鉆孔爆破主要選擇自制臺架,YT28手風鉆造孔,設計輪廓線實施光爆,毫秒雷管分段爆破,966F 裝載機裝車,斯太爾自卸汽車出渣。施工中,在掛口和地質條件特差的洞段,對導洞開挖采取先小洞,后擴洞步步為營的掘進開挖方法,施工工況表明:這種開挖方法是穩妥的措施,對掛口成型及塌方控制是有效的。
(2)中層洞鉆孔爆破。中間采用古河HCR12 液壓鉆造孔,梯段爆破,兩側保護層采用YT28 手風鉆造孔,設計輪廓線天施光爆,毫秒雷管分段爆破,CAT33OB 反鏟挖掘機裝車,斯太爾自卸汽車出渣。施工工況表明:液壓鉆造孔提高了機械化施工水平,加快了施工進度,YT28 手風鉆造孔保證了邊墻的開挖質量。
(3)下層洞鉆孔爆破。YT28 手風鉆造孔,實施光爆,毫秒雷管分儀爆破,CAT320C 反鏟挖掘機裝車,斯太爾自卸汽車出碴。本施工技術方案工況表明:爆后巖基完整,有效控制了超挖。
洞身一期支護是在隧洞開挖施工過程中,對開挖出來的圍巖進行支護,以保證圍巖穩定,防止風化,防止塌方,滿足工程和施工安全的要求,及時有效的支護措施對不良地質段是特別重要的。常見的支護主要有噴錨支護,噴射砼支護、錨桿支護,噴射砼與錨桿、鋼筋網聯合支護等。
在上層洞導洞0+000~0+270m 段施工中, 錨桿支護滯后鉆爆循環2-3 輪, 噴混凝土滯后開挖面20-30m 進行, 在0+270~0+467m 段,采取打超前錨桿,頂拱圍巖自撐穩定,未出現塌方掉塊現象。開挖過程揭示,隧洞左側巖層成薄板,裂面光滑呈 “鏡面” 狀,在上層洞兩邊刷邊施工中,雖然采取淺鉆孔、弱爆破、多循環、減少對圍巖的擾動的措施及一期支護跟進及時,但仍出現大面積巖層塌方。針對這種情況,施工中采取了增加隨機錨桿,并用φ25 鋼筋焊接成網狀,噴射砼(厚5cm)的支護措施,有效的控制了塌方。這說明在復雜地質條件下,水平巖層或緩傾角的層狀巖層,不利于項拱的穩定,采取有針對性的支護措施顯得尤為重要,它既可作為臨時支撐也可作永久支護。
在復雜地質條件下,特大斷面隧洞施工不論是開挖還是支護,必須先要確定合適的施工技術方案,采取較為穩定積極的掘進施工萬法,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束手無策。施工技術方案不在于有多先進,而在于符合實際施工情況。合適的方案對施工有前瞻性的指導作用,能使施工有條不紊的進行,同時方案又受到施工實踐的檢驗,對突發事件要有應對的措施。方案是人為確定的,是否臺適,取決于工程技術人員的以下幾點能力:
(1)具有因地制宜,統籌兼顧,合理進行施工布置的能力。
(2)具有針對不同的地質條件選擇不同的施工程序和方法能力。
(3)具有與工程施工特點相匹配的施工機械設備選擇能力。
(4)具有一定的控制爆破、高效通風、快速柔性支護、錒纖維砼技術水平。
(5)具有對復雜地質條件隨機應變的能力。施工實踐表明,隧洞開挖施工中,針對不同的工況,作出合適的技術方案選擇,才能確保工程順利進行,達到安全、優質、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