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臘生
鄉村學校地處偏僻,教育資源有限,接收信息不充分,教師所受的專業培訓和學習也遠不及城市教師所接受的豐富。面對這種客觀現狀,網絡培訓模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選擇。“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教育的第四個時代》主題演講中指出,互聯網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它能覆蓋所有區域,具有及時性、個性化和互動性三個要素。這正是我們網絡培訓模式所倚賴的特點。江蘇省教師培訓大多采用這種模式,也受到廣大參訓教師的歡迎。
(1)傳統的講授法。
這是網絡培訓模式中最為常見的形式。它是以培訓者講授為主,優點是培訓者經驗豐富,操作簡易,有利于培訓者發揮;內容往往以專題培訓為主,能集中解決某一方面的需求和專業發展問題,對于初中語文鄉村骨干教師的培訓也較為適合。不足之處是所培訓的內容以點為主,缺乏系統性;被培訓者參與時間和交流機會不多,不利于培訓內容的互動和反饋。
(2)主題性網絡培訓。
這是目前網絡培訓中最廣泛的形式。這種模式是以某一主題為核心,給出多種學習板塊,要求被培訓者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以取得相應的考核成績為評價標準。一般市級、省級等大規模的培訓學習都是以這種模式為主,如2019年江蘇省初中語文自選課程網絡培訓。其優點是主題鮮明,培訓時間充裕,被培訓人員可以合理安排學習內容和學習時間,不影響正常工作;交流平臺保證了人員的提問、交流。不足之處是這種培訓仍然是主題性的,難以細化和深入,對被培訓者個性化的培訓需求難以滿足。
傳統的培訓模式和目前常見的網絡培訓模式是以培訓者講授為主要形式,被培訓者參與得很少。為了進一步發揮被培訓者的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提高初中語文鄉村骨干教師網絡培訓的效果,促使被培訓者由單純的學習者向參與者、研究者轉變,筆者認為還可以開展以下網絡培訓模式:
在教育主管部門的引領下,建立研究群,以教研員或專業研究人員為組織者,以共同的課題(主題)為培訓和研究目標,讓初中語文鄉村骨干教師參與到研究中來,改變以往被培訓者僅是學習者的身份,分配給每位參與者相應的任務,促使其對相關課題(主題)進行研究。讓他們在作為被培訓者學習的同時也能參與研究,提高其興趣和研究水平,從學習者轉變為參與者、研究者,進而提高個人能力和水平。
這種培訓模式因為立足于網絡,對被培訓人員的選擇面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可以讓更多的初中語文鄉村骨干教師參與進來。課題(主題)組織者是核心;課題(主題)的研究內容既是組織者的培訓內容,也是被培訓者的學習和研究內容。讓被培訓者達到學習與研究的統一,也就有了較好的培訓效果。
在教育主管部門的引領下,建立起初中語文鄉村骨干教師工作群,以專業的教育教學工作內容為培訓、交流的要點,讓初中語文鄉村骨干教師在學習相應的教育教學培訓內容的同時,還可以在工作群中隨時提出在平時教學中產生的疑問、困難,相互交流、解答,把學習與交流落到實處,進而提高參與者的工作和教學水平。
這種網絡培訓模式立足于教育教學專業內容,主要針對初中語文鄉村骨干教師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一方面,組織者可以在工作群中根據需要,有計劃、有目標地開展培訓工作,發布培訓內容;另一方面,可以讓廣大初中語文鄉村骨干教師隨時在群中提出自己的疑問、困難并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從而真正達到培訓貼近初中語文鄉村骨干教師教育教學實際的目的。
傳統培訓和目前常見的網絡培訓的主要內容是最新的教育改革、研究動向等大的框架,難以具體到一線教師更為需要的課堂教學細節。因此,可以在教育主管部門的引領下,建立各年級教研員和初中語文鄉村骨干教師的課堂培訓與研究工作群,重點就是針對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培訓。同時,讓初中語文鄉村骨干教師把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和困惑提出來并進行研究,把課堂教學和課堂研究結合起來,這樣既能提高初中語文鄉村骨干教師的業務水平,也能為廣大一線教師提供更為細致實用的方法,真正發揮骨干教師的作用。
眾所周知,課堂是教學與學習的主陣地。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是教育教學研究和改革的主題,也是我們提高教學效果的核心。這種網絡培訓模式目標精準,能抓住教育教學的核心,讓初中語文鄉村骨干教師達到了學習與研究的統一,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
以上幾種網絡培訓模式,旨在改變傳統、常見的網絡培訓的“一言堂”“填鴨灌輸”的模式,重在加強和突出被培訓的初中語文鄉村骨干教師的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并把培訓目標進一步落實到具體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上來,真正起到促進廣大初中語文鄉村骨干教師業務提高和專業成長的作用,達到培訓的長遠目標。
總之,網絡培訓模式的使用和普及是新時代培訓的必然趨勢。它為廣大初中語文鄉村骨干教師以及所有被培訓者的專業成長與發展提供了極大便利,有力地促進了教育資源和教育信息的公平與均衡。隨著時代的不停發展、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和教育教學中新問題的逐漸呈現,網絡培訓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值得我們一直研究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