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訊員 賴泳源
“村民朋友們,大家好。現在給大家播報一則消息……”筆者一走進巖頭寨村,就聽到清晰的廣播聲傳來。原來,這是中國電信“村村享”平臺的一鍵喊話功能,幫助村民獲取農村生產生活信息,可覆蓋方圓2 km范圍。
巖頭寨村是湖南邊陲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的一個小村莊,是古丈縣11 個深度貧困村之一。該村耕地面積少,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產業結構單一。近年來,中國電信湘西分公司駐村扶貧工作隊借助通信網絡優勢,扶助多個合作社帶動農戶發展茶葉、油茶、生豬養殖等產業。
這里山高陡峭,村寨在大山腳下,要走出去,必須翻過一座又一座大山。盛夏時分,山間叢林逼退了炎熱的“侵襲”,讓這里涼爽舒適,但交通不便、信息閉塞,也使得這個村落長期處于貧困狀態。中國電信湘西分公司扶貧工作隊的到來,很快替巖頭寨村織就了一張脫貧致富信息網,甩掉了貧困。
張亞勤一家人原來住在山里的老房子,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偶爾拿魚出去賣,勉強維持生活,家里四口人日子過得緊巴巴的。2014年,他們家被認定為貧困戶。
“那時候山上一點信號都沒有,像座孤島。”張亞勤說,回想起那段生活時光,與世隔絕一般。為了接通網絡,中國電信湘西分公司花費十幾萬元從山腳架設光纜連接到她家,并且開通了IPTV。“現在手機信號很好,看電視也非常清晰。”
“網絡接通后,住在大山也能聯系客戶,一家年收入有五六萬元,日子比之前好多了。”她說,山里養殖的雞鴨頗受大家喜愛,銷路還不錯。
古丈毛尖具有獨特的口感和芳香,被譽為“綠茶中的珍品”。在巖頭寨村,大片山地被改造成了茶園,青青茶葉在雨水滋潤下透著清新。
中國電信湘西分公司駐巖頭寨村工作隊隊長向建波告訴筆者,這是扶貧隊和村里通過“合作社+農戶”模式,以土地流轉、務工、入股分紅等方式建起超13 hm2茶園。“流轉費用大約每667 m2給農戶700元。”他說,除了土地流轉費用,照料茶園也有收入,這讓貧困戶在家門口也能就業。
“我們的茶葉品質非常好,在市場上不愁賣。”合作社負責人翟大超告訴筆者,茶葉既通過縣城的商鋪售賣,也通過微信朋友圈賣到全國各地。“去年的銷售至少有三成走網絡渠道,今年更多。”
實體店和電商的銷售,給貧困戶打造了家門口的工作平臺。貧困戶張丁忠此前在廣州電子廠打工,因為家里有老人,就辭去廣州的工作。“家里流轉了0.2 hm2土地,每年有筆固定收入。”他說,自己在茶園工作,每天按80元計工資。
“謝謝電信扶貧工作隊,幫助我們家解決了難題。”扶貧隊員每每來到張美群家,她的家人都會拉著扶貧隊員的手連連道謝。原來,駐村伊始,扶貧工作隊隊長向建波在對全村12 個組所有貧困戶走訪中發現,村民張美群生活正面臨困難。“孩子從讀初中起,經常說自己肚子痛。”張美群說,有次孩子實在痛得受不了,帶他去縣醫院,卻診斷不出結果。無奈,家人又帶孩子去長沙看病,后來確診是結腸癌,家里一時困頓無助。
扶貧工作隊一邊組織中國電信湘西古丈分公司黨員募捐,一邊將求助消息發布到社會扶貧網,吸引全國網友廣泛關注并積極救助。
住院報銷比例90%,在家養病買藥也能報銷85%,這家人的基本生活總算有了保障。“每個月有1 000 元的收入,還可以照顧老人和孩子。”張美群說,丈夫在煙花廠打工也有收入。“等兒子康復了,我們家的生活也就好起來了。”
駐村以來,扶貧隊員們把村里多位病患的求助消息發布到網絡上,幫助填寫村民的對接需求,充分借助網絡的力量,幫助貧困戶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