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何 歡
課程資源是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保障。秉承著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理念,我園從“六美”培養目標出發,對幼兒園及周邊的可利用資源進行調查和開發,建立了社會人文、自然生態、師幼家長和現代媒體四大資源庫,并將其運用于《暢美》課程的實施中。
我園前身是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親手創辦的堯化中心小學附屬幼兒園。自辦園以來,我園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斷運用到實踐中。“人人都說小孩小,誰知人小心不小”是什么意思?“幼兒園的墻上、照片里、宣傳片里的那位戴眼鏡的伯伯是誰?”“我們的幼兒園也有生日嗎?”來自幼兒們的問題與發現能帶領他們了解幼兒園的文化,增強愛園之情。
我園地處南京市棲霞區堯化街道,隨處可見“姚坊門”的字樣和圖標,姚坊門為何變成了堯化門?堯化門的門在哪里?姚坊門的圖標畫的是什么?十月村里的雕像是誰?作為堯化的小公民,有很多關于家鄉的疑問,需要從小就探尋個明白。
我園積極引入區消防支隊、棲霞區醫院、32046部隊、蘇果生活超市、全民健身中心、區實驗小學等社區資源,并將以上單位確立為我園《暢美》課程的實踐基地,拓展課程內容和活動場地,增強教育合力。
在端午節和重陽節,幼兒們帶著精彩的節目與“姚坊門”社區養老中心的爺爺奶奶共度佳節;周末,幼兒們和小伙伴一起參觀綜合型菜場,體驗現代生活的便捷;到棲霞區圖書館閱讀繪本和電子刊物,體驗閱讀的快樂。人文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讓幼兒汲取了很多關于家鄉的知識,加深了對家鄉的了解。
大自然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生態資源。陽光下,幼兒追逐著同伴的影子奔跑,用玻璃和小鏡子玩起“光的折射”的游戲。草地上,他們用撿來的各種材料拼接成花朵,每一朵花的圖案獨特又好看。下雨時,他們用各種工具盛接從天空飄落的雨滴,觀察雨點滴落在水面上泛起的漣漪。雨后,幼兒們在花草旁、小樹下呼吸清新的空氣。
在大自然中,幼兒們不僅收獲了知識和經驗,也收獲了愉悅的體驗,感受到自然之美。
教師的素質直接決定了對課程資源鑒別、開發、積累、利用的程度和產生的影響。將每位教師的特長和優勢進行挖掘和整合,形成人力資源庫。
每一位幼兒都是與眾不同的天使,他們的發現、興趣、話題和特長都能成為同伴間最易接受和最能產生共鳴的班本資源。例如,《暢美》課程活動內容就來源于“我最喜歡什么小動物”“我想和它玩什么”“我知道它有什么特點”等幼兒日常的交流。
家長們職業各異,特長各異,是幼兒園寶貴的教育資源。家長資源與幼兒園教學資源的良好互動也能有效地促進教師、家長和幼兒的共同成長。
教學一體機、電子白板等多媒體設備能為幼兒園的課程服務。電視新聞、報刊等傳統媒體對課程活動的采訪與報道,能使幼兒直接獲得活動反饋。微信、美篇、快閃、美客、抖音等新媒體創造了幼兒與媒體直接互動的機會。師幼將自己的活動內容拍攝并發布于網絡平臺,不僅能體驗網絡的方便和新奇有趣,還能實現同伴間分享和家園間、班級間的共享。幼兒園可對現代媒體資源進行整理分類,建立電子資源庫,以有效支持和管理課程實施。現代媒體資源在課程實施中的運用,使師幼和家長共同感受到便捷而直觀的媒介之美。
豐富、適合的課程資源是園本課程的源頭。慧取幼兒園內及周邊的資源活水,便能開出園本課程的滿樹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