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悅
時間,有味道。
一塊肉,可以有不同的吃法。吃新鮮的,這是多數人的選擇。趁著新鮮,煎炸爆炒,入口爽嫩,只要廚藝不是差得離譜,味道總不至于差到哪里去。
當然,也可以有另一種吃法,就是賦予其時間的味道。將肉腌制起來,調味,搓揉,懸掛,風干。時光流動,肉的味道也漸漸變了。到了后來,香斂于內,愈發濃郁。和新鮮的肉相比,這多出來的味道,不就是時間的味道嗎?
陳酒,亦有時間味。以前的人,喜歡將酒埋在地下。生女兒,挖出來喝,叫女兒紅;中了狀元,挖出來喝,則成了狀元紅。不管是女兒紅還是狀元紅,比起新酒,陳酒多了一股醇厚的后勁。而這,便是時間賦予的味道。
茶之中,也能聞到時間味。普洱茶,越是陳茶,越是醇厚。還有白茶,亦是如此。只要存放得當,其中苦澀的物質會慢慢變得甜醇。于是,放的時間越久,茶味越甘醇。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這是喜茶之人對于陳茶的褒贊。放到十年左右,茶的醇香達到了頂點,這便是千金難求的陳年好茶了。
一個人,走到人生的夕陽,身上也有時間味。
誰是天生懂事、沉穩的呢?年輕時,少不更事,天真懵懂,這是多數人的必經之路。后來,在時間的雕琢下,慢慢懂得將規矩表現于外,將心事收斂于內。于是,也就成了別人眼中成熟懂事的模樣。成熟,也是時間賦予的味道。再后來,一路走到了晚年,放下了之前的種種偏執,心中淡定而從容。這樣的豁達,也是時間賦予老人的味道。
時間的饋贈,讓一個人慢慢改變,從而成了如今的模樣。當然,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人在時間里,吸收了時間的味道,不斷發生著變化。有的人步入晚年后,如茶,如酒,將時光味與自身融為一體,于是晚年變得愈發醇香四溢。但也有人反其道而行,在時光中發了霉,將糟粕留至最后,于是讓自己愈發不堪,成了別人口中“壞人變老了”的典型。
人到了晚年,經歷的時光多了,就更明白“時光有味”的道理。正因如此,才懂得相處與做事都得為人為事留出時間的空隙。一味堵盡、做絕,人與事也就被永遠局限在了一個小框架中。唯有賦予流轉的空間,才能讓人與事在時間的流轉中,不斷成長與改變,從而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