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抗日戰爭時期,根據戰時需要,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建立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山西地區的抗日兒童團在黨的領導下,發展得獨具地方特色。在抗戰期間,兒童團擔任的主要任務有宣傳政策、站崗放哨、偵察敵情、輔助生產勞動等。它的成立不僅豐富了戰爭期間孩子的日常生活,更大程度上壯大了我國的抗日隊伍,他們以弱小的身軀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為我國革命事業培養了大批勇敢的繼承者和時代的接班人。文章以山西地區的抗日兒童團為例進行分析,進一步加強對抗戰時期少年兒童團的了解,初步探究中國共產黨在民族革命運動中組織兒童的方式和成效。
關鍵詞:兒童團;抗日戰爭;山西;根據地
1937年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為了推動全民族抗戰,抗日兒童團在黨組織的領導下以幼小的身軀投入到了抗日救亡運動中,為推動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山西是華北抗日戰爭的戰略支點,是重要的交通要道,礦產煤炭資源豐富,是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重點搶掠的省份。山西以至華北地區在抗日戰爭時期都處于重要的戰略地位,我們黨為了打破敵人的封鎖線,在敵人力量相對薄弱的廣大農村地區,建立了廣泛的敵后抗日根據地。為了最大范圍動員群眾的力量,中國共產黨在廣大抗日革命根據地成立了抗日兒童團。
一、山西革命根據地抗日兒童團的成立
抗戰全面爆發后,廣大抗日根據地在黨的領導下建立了抗日兒童團的組織,由青年抗日救國聯合會、中華民族抗日先鋒隊等青年組織直接領導。1940年2月關于《紀念“四四”兒童節與開展兒童工作決議》中指出:要“幫助已有的兒童團體,普遍建立抗日兒童團。”在這一決議的影響下,許多地方的兒童工作進一步開展起來。兒童團成員的年齡是在7-14歲。兒童團的主要任務就是服從黨組織的領導,積極幫助打日本、除漢奸;兒童團的建立以行政村為單位,村村皆有兒童團組織,設立團長組織工作;一個村組織中有分成幾個小隊,每5-13人組成一隊,并設小隊長。
抗戰時期,山西革命根據地幾乎村村兼有兒童團。有的縣還以縣為單位,建立抗日兒童團縣部,稱為:“XX縣抗日兒童團”。兒童們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同抗日軍民一道,積極廣泛參加各種抗日活動,為抗戰勝利貢獻了他們的光和熱。
二、山西革命根據地抗日兒童團的主要活動
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敵后最先開辟了山西革命根據地。山西是通向華北的重要交通要道,地理位置極其重要。中共中央根據戰爭發展的實際情況,作出了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確指示。為了最大限度發揮群眾的力量,在各級黨組織的領導下,全國各根據地先后都建立了抗日兒童團,把兒童組織調動了起來。山西在戰爭中出現過許多影響較大的兒童團體,例如晉察冀邊區兒童團、晉綏兒童團、太行抗日兒童團等。隨著抗日戰爭不斷擴大,山西兒童團員數量不斷增加,為抗戰勝利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站崗放哨,偵查敵情
抗日戰爭期間,日偽軍經常向根據地派遣漢奸特務,并且經常派出以各種職業偽裝的探子刺探我方情況,企圖收集情報,散布謠言,惑亂人心。為了打破敵人的陰謀,各村的兒童團開始組織起來,站崗放哨、盤查來往行人,檢查是否有日本漢奸混入人民群眾中,這對于黨的初級排查工作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黨組織的號召和帶領下,兒童團成員在站崗放哨時,手里拿著外形像步槍的假武器,起到了威懾敵人的效果。他們就扛著這種“武器”,站在路口放哨,嚴密排查過往行人,有力地阻擊了敵人。兒童團員個頭小,不易被敵人發現,他們經常利用這一優勢,潛入敵人內部偵察敵情,為我方部隊獲取各方情報,配合我方部隊打擊敵人。
(二)組織學習,移風易俗
根據地每年都要舉辦冬學,幫助農民識字學文化。在冬學的過程中,兒童團也承擔起了教書識字的責任。學校會選取年齡較大的兒童團員,組成“掃盲的小先生”,與冬學的老師一同給農民上課。課本內容都是關于教育群眾、組織群眾的道理,既讀書識字,又學習革命的道理。他們在工作中非常認真且負責任。為了幫助大家識字掃盲,兒童團的成員在交通十字路口或者是村莊的進出口設崗,掛上寫有漢字的牌子,來來往往的過路人,認字后方可通過。此外,政府還號召兒童團成員回到家中,利用閑暇時間教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學習認字,對取得良好成績的家庭進行表揚。這一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國農民的文化水平,解決了當時教師不足的困境。
幾千年以來,我國歷史上遺留下來很多封建迷信活動。抗戰開始后,日本安插在我國的漢奸就利用各種時機,在百姓間散布反動言論,以掩蓋日軍侵略我國的事實。日偽軍充分利用農村的鬼神之說,誹謗抗日運動,欺騙愚弄中國老百姓,為日本的殘暴行為張目。兒童團則根據黨組織的要求,利用串門、看熱鬧的機會,一旦發現搞迷信活動的人和事,及時報告組織,采取措施勸阻甚至抓捕。
(三)文藝演出,宣傳抗日
在抗戰的中后期,農村也開始廣泛開展宣傳抗日的活動,而這也是兒童團承擔的主要工作之一。宣傳的內容十分豐富、形式也比較多樣。例如,寫標語、喊口號、扭秧歌、唱歌演講,話劇演出等等,頗受群眾歡迎。為例節約資源,最大限度的供應戰前需要,寫標語口號時用的是家里鍋底的黑灰兌水做成的墨汁,在比較顯眼的墻面上,用洗完的刷子,書寫大標語。各地兒童團組織為了宣傳抗日,把抗日口號編寫成“抗日三字金”、朗朗上口,走到哪里,念到哪里。兒童團還排練歌曲舞蹈話劇等,內容以抗日鋤奸為主,或者是為了鼓舞士氣,以慶祝某次戰斗的勝利為主題,這些類型的文藝演出,頗受群眾喜愛,起到了良好的抗戰宣傳效果。 尤其是秧歌舞,男女老少都會跳,這些活動大大振奮了人民抗日的決心,鼓舞了人們的斗志。
(四)支援前線,擁軍優屬
抗戰時期,在毛主席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下,較大的兒童團員組成變工組,開荒種地,撿牛糞制作肥料,增產糧食,以保證前線士兵有充足的糧食。兒童團還協助收集廢銅爛鐵,送到部隊軍工廠做子彈、手榴彈。兒童團中的女同志互相學習、互相配合,搓繩子,為奮戰在一線的八路軍戰士納鞋底,做軍鞋。同時,為了堅定前線士兵抗日的決心與信念,每逢過節或者是在前線打了勝仗的時候,兒童團就帶上募集的瓜果蔬菜,雞蛋饅頭以及生活日用品去前線前去慰問,與士兵一同聯歡。此外,兒童團經常幫助軍人家屬干活,如農忙時幫助收糧食、曬麥子,平時也經常去家中幫助抬水掃地做家務,節日里向烈軍屬送禮品。
(五)尋挖野菜,抗災度荒
1941—1943年,日本侵略者加大了侵華力度,燒殺搶掠,無所不為,手段極其殘忍。對敵后抗日民主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政策。然而,我國北方絕大多數地區又遇上了百年罕見的旱災和蝗災,農業生產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人們普遍吃不飽穿不暖,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中國共產黨在這種情況下,一邊繼續組織抗日工作,一邊發動廣大人民群眾組織起來,生產自救。很多地方的為了躲避日本的侵略,空舍清野,住在荒山野洞,生活條件特別艱苦。
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黨號召根據地軍民團結起來,打破敵人的封鎖,抗災度荒。各村兒童團員都組織起來,上山采草藥、挖野菜,分發給村民們,幫助了很多勞動力不足的家庭度過困難。兒童團員們被村民們稱贊為尋找野菜的主力軍、爬樹小能手。兒童團在就在度荒中積極踴躍,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產,采集草藥增加了根據地的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山西武鄉縣是晉東南八路軍總部所在地,在總部和朱德總司令的指導下,在那里成立了王家峪兒童團。在百團大戰中,他們為軍馬割草,為前線送糧食,為兵工廠搜集廢銅鐵爛鐵做子彈。他們寫標語作宣傳,看護八路軍傷員等,做了許多力所能及的工作。為掩護八路軍總部和彈藥庫,幾名兒童團員在鬼子刺刀下英勇犧牲。由于王家峪兒童團工作開展得井然有序,頗具特色,于1939年被正式命名為“朱德兒童團”。兒童團工作在抗日戰爭時期對推動抗戰的勝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把少年兒童團結起來,他們不再是只會被大人支配的放牛娃,他們在黨組織的領導下,有了很強的愛國意識、民族意識和政治意識。
三、山西根據地抗日兒童團工作評析
抗戰期間,山西各個根據地的兒童都被普遍組織動員起來,形成了一支強有力的“小軍隊”。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處處都有抗日兒童團的身影。據不完全統計,到1941年,晉察冀北岳區已經有近25萬兒童團員,他們成為了抗日戰爭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強大的力量。
(一)抗日兒童團工作的成效
在抗日戰爭時期做了許多成年人無法完成的工作。在最殘酷的戰爭年代中,他們小小的肩膀上扛起了應付敵偽,掩護抗日軍隊等一系列重要工作。同時他們在抗戰的后勤服務上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例如開荒生產、支援前線、擁軍優屬、抗日宣傳等。
第一,喚醒了兒童的思想覺悟。抗戰時期,被兒童團組織起來的少年兒童,擔任了“掃盲識字小先生”、“抗日宣傳的小標兵”,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充分學習了黨的抗戰思想,思想獲得啟蒙,才能把這種政治意識、民主意識傳播出去。在抗日宣傳的實踐中,他們的? 思想覺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黨的領導下,他們團結起來,投入到了抗戰的洪流中。
第二,支援了前線,服務了抗戰的需要。在戰爭中,他們掌握了許多技能,例如耕田、施肥、挖野菜、撿廢鐵煉制兵器、包扎傷員、還學習了御敵的本領,幫助政府征收軍糧,前往前線表演慰問部隊等等,總之,哪里需要他們,哪里就有他們的影子。戰爭團結和教育了全國人民,兒童團在黨的領導下,為抗戰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英勇頑強的與敵人進行斗爭,抗戰時期兒童團是黨和人民的好幫手。
(二)抗日兒童團工作的不足之處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在抗日兒童團的一系列工作中,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不足之處。首先,很多幼年兒童由于缺乏與敵人斗爭的經驗,在戰爭中失去了年幼的生命;其次,很多地區的兒童團發展的各具特色,具有強烈的地域性,但是在全國范圍內,沒有很好地聯合起來,互相學習。
四、結語
青少年兒童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未來的希望。抗戰期間,山西各地區的兒童親自經歷了日軍的殘虐,在黨的領導下,與敵人進行了誓死拼搏,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為鄉親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們在刀光血影,戰火連天中逐漸成長起來,涌現了一大批值得永遠懷念和歌頌的少年英雄。
參考文獻
[1] 河北省歷史研究所.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史料選編上冊[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
[2] 趙健.太行山抗日兒童團故事[M].太原:山西省史志研究院,1999.
[3] 王星慧.山西抗日根據地兒童生活探究[D].太原:山西大學,2016.
[4] 葉銘.戰斗在烽火硝煙中的敵后根據地兒童[J].炎黃春秋,2018(6):4.
作者簡介:李慕雅,太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