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東
(點評者為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蘇州市教育名家、首屆教育領軍人才,現掛任蘇州市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
最近在2019年江蘇省初中語文名師發展共同體年會上聽了三節語文課,各有特色,韻味悠長。會后我很感慨:好課,可遇不可求。
今天我來說說第三節課,來自東臺市實驗中學黃友芹老師執教的“親情類記敘文中的細節描寫”。
很多年前,張家港高級中學的李元洪老師曾經說過幾句話,一直回響在我的耳邊:“語文老師要有點學術素養”“語文課堂要有點研究元素”“公開課要有點新東西”。黃友芹老師的這節課,將這三句話體現得特別明顯。
先說“公開課要有點新東西”。這節課的新東西不少。
很少有人敢挑戰作文課,尤其是在公開課上挑戰作文課,更何況還是借班上課。但黃老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決定記敘文品質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描寫。很多人都是敘述,很少的人才會描寫。而且,即便知道描寫很重要,也未必能夠寫好。這節課上,黃老師就挑戰了描寫,并扎扎實實地給出了描寫方法,讓學生一聽就懂,一學就會。
再說“語文老師要有點學術素養”。我聽課的時候就在想,黃老師肯定做過一些研究,因為這節課本身就如同一篇文章,起承轉合,伏筆照應,針腳綿密,行當于所行,止當于所止。
一是選題好。“親情類記敘文中的細節描寫”,內容是細節描寫,但聚焦于親情類記敘文,這就確保了學生有話可說,有細節可寫。這是第一層聚焦。
二是標題好。“我讀懂了……”這個半命題作文,確保老師的聚焦可以通過審題傳遞給學生。這個省略號,既是讀懂的對象,也是文章的重心所在,學生當然會對此進行細節描寫。細節描寫總是在最關鍵處,最需要我們讀懂處。這既是黃老師的匠心,也是第二次聚焦。
第三次聚焦,黃老師選擇了5號文。這篇文章的妙處在于,既有單一細節,又有疊加細節。但黃老師第一次評講時,只關注單一細節,聚焦單一細節。單一細節的核心在于精準,而精準最需要聚焦。接下來就是對單一細節的練習。黃老師設置了一個“腳手架”,那就是攝影師焦波《俺爹俺娘》中的一幅作品。有了畫面,學生一人一句,自然地展開了對畫面的細節描寫。巧妙的是,對每個學生而言是單一細節,而一旦組合起來,這些細節就一下子豐富了,整個畫面就栩栩如生、如在眼前了。黃老師就此順勢提出“疊加細節”,簡直水到渠成。
但更巧妙的是,黃老師讓學生展開聯想,即除了畫面,應該能回想起人物過往生活的一些場景。學生又說了很多。這些細節并非眼前所呈現,但也是細節。那么,這些疊加的細節與前面的疊加細節有何不同呢?前面都是眼前真實可見的,可以取名為“同境細節”;后面是不同時期真實發生過的,可以取名為“異時細節”。前者在于豐富,后者在于虛實,均旨在突出人物性格的多面和復雜。到了這個時候,學生都明白了疊加細節的好,但如何能夠寫出來,還是沒有方法。于是,黃老師順勢給出了自己用疊加細節寫的一個段落:
為什么父親這么渴望回到老家呢?因為在故鄉,他是自由的。他可以到田野里吼幾嗓子鄉村小調(細節1),可以蹲在墻角和田家老哥談論農事(細節2),可以提上竹竿去村頭河邊釣魚(細節3),晚上還可以呼上左鄰右舍嘬兩盅小酒(細節4)。因為在故鄉,他是清凈的。他的耳朵里只有清風和蟲鳴,再也不用灌進那暴躁的搖滾和粗魯的汽車鳴笛(細節5)。最重要的是,因為在故鄉,他是驕傲的。他精心伺候的莊稼總是長勢最旺的(細節6)……對于父親來說,故鄉的泥土,才是他的根。
然后,黃老師引導學生學方法,這又是一個“腳手架”。細節前有提引語,或提引出人物性格的某個方面,或提引出本段文字的中心。然后是疊加細節。疊加細節后,要有段落小結,要用富有感情色彩且概括力強的語言來收束。
學生感覺有了方向,但未必敢嘗試,這時,黃老師再次聚焦,回到了學生的5號文。先前,她引導學生看的是文章中的單一細節,這次,她重點帶領學生剖析文章中的疊加細節,竟然也非常漂亮。來自身邊的榜樣力量,讓學生躍躍欲試。于是,黃老師再次提供機會,選擇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一個片段——母親陪哪吒踢毽子,要求學生寫作。
這個環節簡直是神來之筆。
首先,這是大熱影片,學生喜愛。其次,這個片段反映的是母親愛孩子,契合親情。最后,片段中有很多疊加細節:哪吒的母親過去忽視孩子,現在彌補孩子。這其中不僅有同境疊加,也有異時疊加,很值得描寫。
這節課的結尾是返還學生的習作,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升格,要求運用單一細節描寫使人物性格更加鮮明,運用疊加細節描寫使人物性格更加豐滿。
最后說說“語文課堂要有點研究元素”。我聽完課之后對黃老師說,“這些名稱肯定都是你自己取的”,她點頭說“是的”。能夠命名,這就是研究。
大家都在說細節,都講過細節,呈現出來的文章細節確實好,但那是人家的細節。怎么寫出來的?通過什么路徑可以到達?這在很多老師、學生心中都是一筆糊涂賬。特別是在學生習作的基礎之上如何升格到達?很少有人這樣去研究。
黃老師的可貴之處就在于,她先把細節分成“單一細節”和“疊加細節”,又把“疊加細節”分為“同境細節”和“異時細節”,并用自己的下水作文搭出“腳手架”,用學生的文章給出范例。因而,學生在課堂練筆中,學到了本領,擁有了“武器”,從此細節描寫不難,記敘文大有可為。一個優秀的老師就該如此。
好的課從來不在于它的完美,而在于它的真實有效。這節課也有兩點瑕疵。
一是老師開頭的激將法非常不好:“是不是老師或家長幫你們加工的?”“這節課上你們要證明給我看。”本來,親情最大的特點就是濃濃的信任和愛,這個氛圍的營造非常重要,而黃老師偏偏用不信任學生的方式來激將,破壞了這個氛圍,實在沒有必要。
二是在給出“異時疊加”的方法之后,又用5號文作為佐證。其實,這里可以對5號文進行升格。可以師生合作,寫出老師所說的提引語和總結語,使這一段成為標準段,然后直接過渡到《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踢毽子畫面,而把學生的作文升格放到課后作業里。如果像現在課堂中呈現的那樣,將學生的作文升格放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前,一是不好聚焦和檢測,二是破壞了課堂結構,三是占用了后面的時間,四是與結尾處的升格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