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泓睿
(白銀市農業機械管理局,甘肅白銀730900)
近年來,在白銀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部門的指導下,白銀市農機部門把組織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作為貫穿全年工作的主線和全市農機化工作的一項重點內容,在全面貫徹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積極推廣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強化農機科技培訓和農機安全監管的同時,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農機社會化服務,使全市農機專業合作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探索與實踐之中不斷發展壯大,在助力脫貧攻堅、推動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
截至2018年底,白銀市農機總動力達到178.85萬kW,增長4%。拖拉機擁有量達到76526臺,比2017年增長0.8%。其中大中型拖拉機達到16161臺,比2017年增長2.8%;聯合收割機達到655臺,比2017年增加33臺。玉米聯合收割機向大功率、大喂入量發展趨勢明顯。飼料作物收獲機械、畜牧水產養殖機械、農副產品加工機械的保有量均得到大幅增長,大型成套設備、復式作業機具增長勢頭明顯加快,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
市縣(區)農機部門積極開展農機化作業的組織協調、信息服務、安全檢驗,著力推廣玉米收獲、馬鈴薯種收、全膜雙壟溝播、秸桿還田、殘膜回收等機械化技術,積極引導農業機械開展跨區作業。2018年全市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3.53%,同比提高1.53個百分點。機耕、機播、機收面積分別達到24.588萬hm2、16.644萬hm2、10.333萬hm2。全市農機作業市場穩定有序,作業面積持續增加,作業水平進一步提升。
深入貫徹落實甘肅省《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堅持安全發展理念,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加大隱患排查治理,落實農機安全法律法規。2018年新增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注冊登記578臺,納入管理68019臺,入戶率達94.85%;新培訓考證農機駕駛操作人員443人,累計達到69725人,持證率達93.34%;檢驗拖拉機64381臺,檢驗率達90.87%;換證審驗4720人,審驗率80.03%。全市沒有發生農機死亡事故。
近年來,市縣農機部門緊緊圍繞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認真落實《甘肅省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方案(2015—2020)》和《白銀市關于支持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意見》(市政辦發〔2014〕126號)文件精神,加大宣傳教育培訓、強化典型示范,加強政策傾斜及指導服務力度,全市農機專業合作社在數量、質量、規模、標準、服務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
自2015年開始,甘肅省財政增加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對農機專業合作社當年購置1臺100馬力以上農業機械的,在中央財政補貼的基礎上,給予等額的省級財政資金累加補貼,這項扶持政策對農機戶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白銀市農機專業合作社在2014年40家的基礎上,呈成倍增長態勢。截止2018年底,全市農機專業合作社已達到215個,其中國家級示范合作社1個、省級示范合作社20個、市級示范合作社23個,合作社成員達到2039戶,服務農戶101180戶,擁有機具3287臺(套),年服務作業面積達到6.798萬hm2,農機社會化服務成效明顯。
白銀市農機合作社作業服務形式主要有訂單式、托管式、流轉式、代耕代種代收式、聯耕聯種聯收式等。如會寧縣希望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代耕代種代收式的服務模式,采取機械全方位深松、機械旋耕、機械深施化肥、機械種植、機械噴灑農藥、機械中耕施肥、機械收獲等多樣化服務模式,在大溝鎮大溝村、劉溝村和新坪村組織開展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抓點示范工作,覆蓋200多戶,完成連片示范區面積116.667hm2。這種多樣化的作業服務模式,進一步拓展了服務領域,增強了發展實力。
隨著農機專業合作社規模的進一步擴大,農機作業服務市場化、專業化、社會化得到穩步推進,合作社的服務范圍、服務內容、服務戶數、服務半徑越來越大。特別是在深松整地,小麥、玉米、馬鈴薯等主要作物機械化收割等項目實施過程中,農機專業合作社的作用更加明顯。如景泰縣長順農業機械服務專業合作、華福榮農機專業合作社和榮海農業機械服務專業合作社等,積極參與當地深松整地作業試點項目和跨區作業;會寧縣、靖遠縣、平川區依托農機專業合作社,開展深松整地作業和農機化培訓及科技項目推廣,一方面保證了農機深松整地試點工作和科技項目的順利實施;另一方面使農機專業合作社在積極參與農事生產中壯大了自己,提升了服務水平。有的合作社根據市場需求,增加了零配件供應、農機維修、農業生產資料代購代銷,以及農產品加工、油料加工、農機中介服務等項目;有的合作社積極利用農閑空當承包水利維修、鄉村道路和部分土木工程等,服務范圍更加廣泛,服務領域更加廣闊。
2018年全市215個農機專業合作社完成農機作業面積6.8萬hm2,合作社收入達到9216萬元。調研中有合作社管理人員這樣算帳:一個農民工外出打工做第二、三產業收入要比種田劃算得多。在家種大田的收入為9000~10500元/hm2(自然災害等特殊現象除外),而外出打工一年最少掙2萬~3萬元,相比較還是外出打工劃算。但一家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發揮農業機械和技術優勢,在耕、種、收、儲等生產環節中年度作業量最少在33.333hm2以上,除去成本按120元/hm2,收入至少40萬元以上,相比較還是種地劃算。所以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社會化服務,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節省了勞動力,而且通過土地流轉、代耕代種、承包租賃等經營,使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從繁重的農業勞動中解放出來,實現了合作社來種地、農民去打工兩“劃算”,真正實現了雙贏。
一方面,合作社在購置農機具上統籌考慮,注重實效,避免了重復購置和閑置等造成的損失浪費,解決了農戶分散經營、效率低下、無序競爭等問題。另一方面,合作社農業機械相對集中,在不誤農時的前提下,統一機具檢修、保養,統一配件、油料供應,統一收費標準,統一作業質量,統一安排農田作業和跨區作業,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機具的優勢,特別是通過使用大馬力配套農業機械,農機作業質量標準全面提高,很多作業項目都能實現標準化。特別是2019年,會寧縣、靖遠縣和景泰縣納入了全省“一鄉一合作社”建設試點范圍,甘肅省農業農村廳下達白銀市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任務48個,安排資金480萬元。通過“一鄉一合作社”試點建設,必將在加快構建白銀市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進一步提高鄉鎮農機合作社覆蓋率,提升農機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水平,增強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補齊發展數量不足和服務能力不強的短板等方面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市縣農機部門高度重視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每年都把合作社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并結合實際制定詳細計劃,提出發展目標、工作任務、實施步驟和保障措施。同時,認真總結推動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新成效、新經驗,大力宣傳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的新典型、新舉措,對轄區內的所有農機合作社建立了信息檔案進行分級管理,認真做好服務指導工作。
白銀市農機合作社的組建在充分尊重農民群眾意愿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現有條件和市場需求,鼓勵和引導農機戶和農戶利用機具入股、技術入股、土地入股、資金入股等多種方式創建農機專業合作社。目前全市農機合作社組建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一是農機大戶牽頭型。積極引導農機大戶將個人的機械設備投資入股,利用自己懂經營、會管理、威信較高的優勢,吸收其他農機大戶、農機使用者帶機或帶資入股,組建農機合作社。如宏達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玉虎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二是農業組織牽頭型。以農業企業現有機械資產牽頭入股,吸收農機大戶、農機使用者等參加組建起的農機專業合作社。如知豐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興農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三是村級負責人牽頭型。為進一步提高機械利用率,有農機發展愿望的村委班子或成員,吸收部分農機大戶和農戶建立農機專業合作社。如大鐵牛農機作業專業合作社、昌興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四是鄉鎮農機站牽頭型。以鄉鎮農機管理服務站名義牽頭入股,吸收農機大戶、農機使用者的機械,組建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農機作業服務合作社,如學均農機農民轉業合作社。
近兩年來,白銀市將建社時間長、運營效益好、服務內容多、農民歡迎的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為示范亮點進行重點扶持,充分發揮其典型帶動和示范、引導作用,帶動農機專業合作社提高服務水平和經營管理能力。2015年以來開展了市級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創建活動,評定了20家能夠嚴格遵紀守法、認真履行合同、保證作業質量、設施完備、管理規范、效益良好的農機專業合作社為市級示范合作社。全市有23家有完善的基礎設施、有良好的運行機制、有健全的財務制度、有較大的服務規模、有顯著的綜合效益的省級農機示范合作社。會寧縣文兵農機專業合作社為國家級示范社。
加快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資金扶持是關鍵。兩年來,白銀市緊緊抓住省財政專項扶持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機遇,對全市需要扶持、一扶就見效、自身具備一定規模的農機專業合作社進行扶持。自2015年以來,全市有85家合作社購置100馬力以上大型機具85臺,享受中央補貼資金578萬元,省級累加補貼571萬元。2018年,全市有48個合作社納入“一鄉一農機合作社”建設試點范圍,有關縣區已制定了實施方案,確定了扶持對象。納入建設試點的合作社踴躍購機,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力爭10月底前完成驗收,兌付補貼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