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志清
(撫順礦業集團林業處,遼寧撫順113000)
遼東地區林業資源豐富,但是經濟林樹種并不是很多,基本上是用材林。遼東地區林業資源結構應該更趨向于從用材林向經濟林轉變,這樣不僅能提高林區人民收入,而且可以更好的抵御市場風險,木材價格低迷的時候,經濟林就成為堅實的經濟保險。尤其近年來,松材線蟲病在遼東已經發生,每年給遼東地區林業帶來巨大損失。所以,在遼東地區開發培育經濟林樹種刻不容緩。國外一些國家對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屬樹種苗木開發培育和栽培生長條件以及開發利用的研究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因為花楸屬樹種有很強的耐寒以及很強的耐城市干熱氣候和觀賞性好的特點,在很多國家深受人們喜愛。花楸具有觀賞性以及耐寒性和很強的適應性,適合北方冬季氣候寒冷、色彩單調的城市推廣栽培,因此遼東也適合花楸的推廣栽培。
花楸是中國北部稀有的觀葉、觀花、觀果、觀形都非常優秀的品種,其樹形態優美,春天滿樹銀花;夏天葉色美麗;秋天羽葉發紅,紅黃色的果實光彩奪目;冬天宿存果實非常紅艷,讓人流連忘返。
花楸的果實不僅可以食用,還含有很高的糖分、檸檬酸以及各種維生素,可以做成果醬、果汁以及做酒。種子里含有脂肪油16%左右,含淀粉15%左右,莖皮含有揮發油等有價值的物質。果實做成藥劑有健脾、利水和補虛等效果,對胃炎、水腫、胃痛、咳嗽、維生素C、維生素A 缺乏癥等有很好的效果。樹皮及樹枝具有止咳、清肺以及消痰的作用。花楸木材的硬度和重量中等,是極具光澤的散孔材,淺黃褐色或淺灰褐色的邊材,黃褐色到灰紅褐色的心材,木材結構很細致,紋理非常直,切面非常光滑,極具耐磨損,非常適合制作工藝品等木制品。花楸是優良的綠化以及很好的經濟林樹種[1,2]。
全世界約有80個花楸屬種,大部分存在于北溫帶,在中國約有50種。以遼東地區為例,擁有比較豐富的花楸資源,對農林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東三省均有大量的野生花楸資源分布。專業人員從俄、美、歐等地引進、馴化以及培育了豐富的花楸品種,擁有了相對厚實的花楸資源。這為遼東地區野生花楸樹的遺傳性狀改良、良好性狀的選育奠定了厚實基礎。一直以來,遼東地區因為冬季氣候寒冷,可以用來利用的綠化樹種非常單一,嚴重影響了遼東的綠化以及美化的效果。再看,花楸有著觀賞性、耐寒性以及極強的適應性等特點,遼東地區的光、熱、水、土等條件完全能夠達到花楸苗木的生長發育需求。
該病常危害花楸的葉、莖以及花柄。表面會出現一層白色的粉末物,情況嚴重的話,葉片會枯萎。這種病害在濕熱、通風不暢的環境中容易發生。治理方法:可噴灑托布津、百菌清以及多菌靈等藥劑防治。
花楸發生菌核性苗枯病時,它的莖基部會呈現出褐色,并會腐爛,菌絲體先期白色,后會逐漸變黃,直到變成褐色。菌核性苗枯病一般發生在空氣潮濕、雨水多、高溫的盛夏。若發生該病害,應對土壤進行消毒,還應保證空氣流通,一定要避免栽植太密,及時把病枝除去。在發病前,可以定期噴灑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來預防該病害。
該病對花楸危害很大,發生時花楸葉片中間會出現黑色的斑點,之后花楸葉色會變黃然后掉落。這是因為悶熱、通風不暢以及潮濕的環境造成的。治理方法:注意改善周圍的環境條件,在剛發病時可以剪除被害的葉子,并燒掉。可以先噴灑1%的波爾多液,然后每隔1周就噴灑1次,整個生長期間共需要噴灑4~5次。
是一種很小的蟲子,所有花木基本都會受到其危害。春夏蚜蟲會在花楸新梢或花苞上用口器吸食液汁,造成嫩葉萎縮卷曲,不僅影響開花、生長,還會使花楸枯死。1年時間內蚜蟲能夠發生20~30代,蚜蟲卵可以挺過寒冬。除治方法:用40%的樂果乳劑3000倍液噴灑,也可以用25%亞胺硫磷乳劑1000倍液噴灑防治。
刺毛蟲咬食花楸的葉片。一年中會發生2代,6月初發生1次,6月末再發生1次,10月中旬后就會結繭越冬。受害時可把受害葉片除掉,并燒掉,然后噴施90%敵百蟲1000倍液防治。
蟲體很小,整體紅色,肉眼不容易看到。喜歡在花楸葉子背面吸食液汁,受害葉子會變黃,還會出現很多小白點,然后會枯黃掉落。一年會繁育10代左右。可以清除雜草,消滅越冬的蟲卵。受害時用40%的樂果乳劑1000倍液,也可以用40%的三氯殺螨醇乳劑2000倍液噴灑防治。
成蟲喜食花楸新枝嫩皮,可導致新枝枯死。幼蟲喜歡啃食花楸的韌皮部,最后鉆入到花楸木質部位,情況嚴重的能導致整株枯死。發生蛀干害蟲時可剪去受危害的樹干,把捕捉到的蛀干害蟲殺死;也可以用利器把蟲糞和木屑清理掉,把氧化樂果從蛀洞口注入,用泥巴把洞口堵死。
雜食性害蟲,非常喜歡啃食花楸的根部,蠐螬變成成蟲后會將花楸葉片吃成網狀。發生蠐螬危害后,冬耕深翻能夠使蠐螬越冬代死亡。蠐螬活動期澆灌50%的馬拉松乳劑800~1000倍液防治[3]。
除了少部分品種外,花楸的嫁接成活率約為70%~80%。總體嫁接成活率較高,用嫁接這種繁殖方式是一種比較好的繁育方法。嫁接成活率的主要影響因素不僅有品種特性、材料等級、周圍環境以及人為等影響因素。不同種類的花楸都有幾種比較好嫁接的品種,而同一種花楸不同品種的嫁接成功機率效果相差也很大[4]。
原產于美洲的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是闊葉落葉灌木。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逐漸引種栽植。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類日常生活的改變,食品的安全營養問題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它的果實及深加工制品逐漸受到人們的青睞。黑果腺肋花楸具有著很強的生命力,是喜光樹種,是一種生態經濟型的優良品種。黑果腺肋花楸極耐干旱,一年降水量≥500mm 的“三北地區”都可以種植。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生命周期很長,可以達到50年以上。土壤適應性比較廣,土層厚度需要達到40cm 以上,質地輕壤或黏質都可以,pH 值5~7.5范圍內都可正常生長。在東北、河北以及北京等地都有栽培。管理得當的情況下,黑果腺肋花楸定株6年后產量可達到15t/hm2。從觀賞角度看,黑果腺肋花楸樹形較小且很美麗,是四季皆可觀賞的珍貴樹種,在國外也被廣泛應用。該樹種花很飽滿,有著艷麗的芳香,花期很長,冬季的果實會存于枝頭至第二年2月,這在大多數花灌木中是不多見的[5]。在自然狀態下生長,黑果腺肋花楸一般會形成灌木小群落,可以為野生動物提供住所以及大量的食物,也會與其他的喬灌木形成喬灌混交林,可以提高林分的樹種多樣性以及周邊生態穩定性。黑果腺肋花楸果實以及提取物可用在醫藥、食品等方面,尤其對心腦血管疾病有著很好的效果。
目前,花楸苗木培育發展勢頭非常迅猛,市場前景相對較好。人們在花楸苗木培育方面積累了部分經驗,但仍存在很多的問題,最主要表現為品種單調,良種化程度不夠,導致苗木質量和欣賞價值降低;苗木培育及管理較為落后,沒有實行定向培育,苗木生長速度慢、成活率較低,導致苗木供應不足;苗木培育發展勢頭較好,專業管理人員技術比較落后,導致苗木水平較低,收益水平也不高;野生花楸資源遭到嚴重破壞,種子來源有逐漸枯竭的危險。
必須強化花楸資源培育和寬廣市場需要間的緊密聯系。將苗木基地和農戶之間緊密聯系起來,達成利益共同體,把花楸培育到流通等各環節緊密的聯系起來,形成一條產業鏈。強化花楸定向培育以及集約化經營管理,提高花楸苗木科研成果的轉化,強化花楸科學經營管理。從目前來看,花楸資源的數量以及質量都有著極大的拓寬空間。加快花楸苗木培育商業化服務體系的建立,以市場導向為指標,以資源開發為基礎,以經濟效益為中心,把花楸資源培育與苗木銷售一起經營。
在遼東發展花楸苗木培育和開發利用過程中應遵循產學研結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資源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產品商品化,要提高經營中的科技含量。發展花楸產業化不僅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將取得顯著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在經營過程中要注重有利于資源恢復的復合經營,注重保護野生花楸資源和珍惜的花楸種質資源,以保證花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堅持花楸資源的可持續經營,以保證花楸產業穩定、健康地發展和不斷自我持久發展的能力。對于明星花楸的黑果腺肋花楸,要多渠道信息共享,各行業共同發展,栽培、加工、銷售和研發一條龍,各行業相互帶動與促進,帶動黑果腺肋花楸產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