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玉泉,魏生全
(1.白銀市興堡川電灌工程管理局,甘肅白銀730900;2.白銀市靖會電灌工程管理局,甘肅會寧730726)
農田水利節水工程建設需要群眾支持、廣大農民參與。其基礎性強,涉及面廣,與農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從這一特點上講,農田水利建設是一項群眾性的事業,也是一項參與性空前廣闊的民生工程。農田水利節水工程建設需要節水技術的支持,更需要政府農業農村部門的規劃、指導和協調。農田水利節水方面所要解決的問題和面對的挑戰,相對應我國目前的情況,無論是從技術有效、適用的程度和力度,還是技術所達到的廣度或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這就需要政府各級部門與科研機構、工程建設者互為一體??梢哉f,節水農業直接關系農村、農民,但也惠及技術研究和設施提供各方,互助合作、互惠互利性也是其重要特點之一。
農田水利節水工程建設還是一項公益性比較強的事業。如果僅憑農民的力量,顯然是不夠的。這就需要政府扶持、各界支持。從這一角度講,農田水利節水工程建設又具有極強的公益性。
農田水利節水工程建設不能各自為政,需要統籌和宏觀管理。本著農戶受益的原則,農民可以建設自用的水池、水窖、淺井等微型節水工程;本著村社收益的原則,村社之內的農戶可以建設引水渠等規模相對較大的共用節水工程;本著地方收益的原則,市縣可以建設具有農村公共性質的水庫、泵站的受地形、水資源等條件限制的區域性水利工程。但是多數公共工程不能像鄉鎮企業那樣搞市場競爭。因為水資源屬國家或集體所有,是公共資源。公用水源和公用設施不可由私人壟斷,它體現的是農民公平用水的權利。從這一角度講,農田水利節水工程建設具有獨特性,由國家管理,為農民生存條件服務。
自古以來,農田水利建設在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民生活改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灌溉面積總體上呈穩定增加的態勢,從建水窖、修渠道到修筑小、中、大型水庫,跨流域調水,再到現在的節水農業,農田水利節水工程建設的作用越來越得以發揮。它不僅有效保障了我國農業的穩定發展,而且極大的改變著農村、農業、農民的面貌。尤其在農業面向現代化的今天,節水工程建設更釋放著農田的巨大生產能量。節水農業的基礎加強了,農產品的成本下降了,質量上升了,供給滿足了,才能為工業化和城鎮化提供優質的物質保障;節水農業的市場廣闊了,才能刺激更多的科研單位和企業開展節水技術的研究和設備、材料的生產,盤活研制、生產、消費各環節,支撐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當然,增強農田水利建設科技含量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也是節水工程建設所起的戰略性作用。目前,我國的農產品主要產于灌溉區,現有灌區的農田水利建設需要通過節水技術增加科技含量、持續配套設施、更新生產流程。在農業用水總量不變的情況下,擴大灌溉面積、滿足灌溉需要量,只能通過提高節約用水渠道解決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加之土壤的改良和高效利用,與水分生產率和水質處理技術越來越密切。將來的節水技術不止是提高水分生產、利用率,更多的還是把農作物對土壤、水分的適度需要乃至通過水處理技術讓農作物適應土壤結合起來,讓節水技術更加全面、功能更加完善。
自改革開放以來,家庭承包責任制使得我國農業的農田大多呈現小塊化,基礎脆弱,集約化經營條件差,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弱,節水灌溉技術推廣難。盡管許多地方已經大面積進行土地流轉經營嘗試,但是農田改造費用、流轉承包費用等無形之中又加大了土地流轉的成本。這就需要通過發揮農田水利建設中節水技術優勢來節約成本,實現土地流轉背景下農田水利建設的低成本、高質量。
在干旱或半干旱區域,灌溉用水是制約農民增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因素。為此,在這類地區以農田水利節水工程建設為基本任務,加大節水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克服水資源缺乏和水利工程建設成本增大的困難,通過規避節水技術不足的約束,發揮節水農業的優勢,有效降低經營成本,減少農田水利節水工程建設的資金投入壓力,增強農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一是利用國家跨流域調水的整體水利布局,通過引水、蓄水,在調節水資源的時空分布與適時用水中發揮節水技術的巨大優勢,用最少的水成本,發揮有限水資源的大作用,從而為農村農田水利建設和農村農業經營創造良好的條件。二是根據農作物的農田水分需要,采取灌溉用水自動化控制措施,調節農作物用水狀況,以適量的水分滿足農作物成長的需水要求,節約用水,降低成本,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三是根據農作物的土壤成分和土質要求按需改良土壤,通過灌溉用水把改良用料和化肥均勻輸送到農田之中,改變土質,增加營養,提高單產,增強農業生產水平。
在水資源豐富或降雨量充沛的地區,農田水利最基礎的建設就是興修灌溉、排水、除澇等水利設施,為農田提供“雨澇保收”的高質量、有保障的服務。一是通過疏通排澇渠道、高筑防洪堤壩等措施,為雨澇時期保障農田免受澇災加大水利設施建設力度,增強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達到雨澇保收、高產穩產的建設目的。二是通過整修田間灌排渠系,防止水資源輸送過程中的滲漏和亂流,進行有序灌溉、按需灌溉、有效灌溉、節約灌溉,提高用水效率。三是通過平整土地來擴大田塊,便于種收與灌溉,提高生產效率和機械化耕作水平,降低生產成本,增強農產品競爭優勢。四是通過修筑道路和綠化帶、鋪設節約用水滴管等,便于管理、運作條件,發揮出高效農業優勢。
一是著眼“三農”問題,以節水手段促成生態環境建設。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建設只是手段,直接的目標是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根本目標是促成我國農業向現代化方向邁進。為此,著眼“三農”問題,從提高農業用水效率、發展農村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的角度進行農田水利節水技術應用,不僅是支持水資源向生態環境用水轉移的重大舉措,而且也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支持水資源向城市和工業轉移的必要之舉。二是聚焦“三農”問題,促成國家財政向農業、農村、農民傾斜。過去,在水資源的調配上,農業、農村、農民已為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在“三農”問題逐漸成為國家重點解決的問題中,面對農業、農村、農民存在的困難,在保障工業和城市用水的同時,工業和城市也應該積極支持農田水利節水建設,國家財政更應該向農田水利加大節水工程的資金投入力度,以節水灌溉工程的普及化建設有效促成水資源利用的成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