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任春
(甘肅省會寧縣水務局,甘肅會寧730799)
會寧縣隸屬于甘肅省白銀市,位于甘肅省中部,白銀市南端,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全縣國土面積6439km2。全縣現有水澆地2.08萬hm2,其中1.27萬hm2主要集中在頭寨子鎮、郭城驛鎮、河畔鎮、白草塬鄉、甘溝驛鎮和柴門鄉6個鄉(鎮),水源為靖會電力提灌工程。農田灌溉渠道從其規模講,支渠、斗渠、農渠都是灌溉面積小于0.07萬hm2、流量小于1.0m3/s 的小型渠道。但數量眾多,靖會工程控制會寧縣農田灌溉渠道支渠2080條,長592.07km, 斗渠3880條,長540.958km,渠道總長度達到1133.028km。根據《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中的有關規定,會寧縣農田灌溉渠道工程等級全部為5級。
會寧縣靖會電力提灌工程灌區現有水利設施是以輸水、提水工程為主的農業灌溉體系。農田灌溉渠道大多建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因多種歷史因素限制,工程設施建設標準底,質量較差,灌區的灌溉保證率低,本次摸底6個鄉(鎮)所在灌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灌區內共有各類中小泵站93座。近幾年,各級政府和全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及其他項目投資已新建、改造泵站65座,還有28座泵站未能及時改造維修,因運行時間長,機組老化,提水量不足,工作效率降低,并且維修頻繁,給提水灌溉帶來較大困難,急需改造。二是灌區有1147條共計429.2km 渠道未進行防滲襯砌,其中支渠176條214.75km,斗渠971條214.45km。以上渠道未進行襯砌處理,渠堤不穩,且剝削嚴重,渠道坍塌、沉陷、淤積、滲漏現象極為嚴重,輸水相當困難,水分滲漏損失較多,導致大量水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渠系水利用率較低,直接影響灌區的農業生產發展效益。三是灌區內102.04km 支渠、151.67km 斗渠襯砌時間久遠,渠堤坍塌,雜草叢生,襯砌預制塊大量破損塌陷,渠道內淤泥、雜物淤積嚴重,大部分渠道隱患多、險情嚴重,幾乎無法輸水,每逢澆水期,給當地農民帶來了極大困難,群眾反響強烈,急切盼望能夠早日維修改造。四是倒虹吸、吊管、渡槽、跌水、分水斗門等部分渠系建筑物年久失修,破損、毀壞嚴重,不能滿足正常灌溉需要,影響農業生產效益。五是灌溉渠道淤積、阻塞嚴重,渠基沉降,渠堤塌陷,輸水量小,過水困難,經常出現上游漫灌,下游無水可灌現象,往往引起上下游用戶之間的用水矛盾。由于白草塬鄉地質結構較差,渠道建設時間久,老化破損、塌陷更為嚴重,上述現象表現的更加突出,對正常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不便。
泵站是輸水系統的核心,直接制約著渠道的供水能力,應優先考慮對泵站的改造維修。會寧縣靖會灌區涉及的6個鄉(鎮)現有未改造泵站28座,需全部改造維修。其中,需重建改造泵站6座;維修泵房、更換機組泵站22座。另外,會寧縣已建成和需改造維修的泵站前池均未設防護欄,存在安全隱患,需要安裝防護欄。改造維修的28座泵站具體情況見表1。
為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數,節約水資源,降低農民灌溉成本,申報改造項目,對未襯砌的214.75km 支渠和214.45km 斗渠進行襯砌改造。計劃分3個年度完成襯砌,第一年度襯砌支渠75.17km,斗渠75.03km;第二年度襯砌支渠96.64km,斗渠96.53km;第三年度襯砌支渠42.94km,斗渠42.89km。
襯砌但因長期運行缺少維護管理、風化、塌陷、破損嚴重的渠道進行翻襯,其中支渠102.04km,斗渠151.67km,翻襯處理劃分3個年度完成。
渠系配套各類建筑物直接制約渠道的供水能力,靖會灌區涉及會寧縣的6個鄉(鎮),部分渠系及配套建筑物年久未修,破壞嚴重,急需維修處理。影響輸水的倒虹吸管9座、吊管1座、渡槽1座。已襯砌渠道部分缺少配套建筑物,造成運行管理不便。維修已襯年久失修渠道各類建筑物864座。
一是對老百姓反映強烈,多次向相關部門反映,但到現在沒有實施的郭城紅堡子村和郭城村渠道、河畔宋家坪渠道、柴門支渠、甘溝郭堡支渠建議盡快維修改造。
二是加強部門協作,積極爭取農發項目資金,按照年度計劃襯砌渠道;統實摸清基本情況,積極爭取高效節水灌溉項目,以管灌、微灌代替大水漫灌,節約水資源,減輕農民負擔。
三是鄉鎮要加強對轄區內水利工程的管理,及時將有關情況及現狀向上級匯報,并配備責任性強,具有一定專業技術的水利員,指導農戶管護好所屬水利設施。對已建好的每項工程,及時交付使用,并由鄉鎮政府牽頭,村委會負責落實,將每一米渠道每一座建筑物的管理逐一落實到戶,做到“誰受益,誰管理”,杜絕向渠道內亂扔垃圾雜物,隨意破壞水利工程,重視水利工程管理。